去工业化

搜索文档
卢比奥对中国“垄断”稀土感到愤怒:美国想要蛋糕,却不愿进厨房
搜狐财经· 2025-06-10 09:24
6月5日,中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一次备受期待的电话通话,讨论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技术争端。稀土出口是一个重要议题。美国抱怨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 制。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称中国正在限制稀土出口,是 "不可靠合作伙伴",还表示中国 "原本准备给美国的稀土,结果他们又'扣下'了"。 美国国务卿表的言论更无耻。他对中国在过去 25-30 年间 "垄断" 稀土感到愤怒,还指责中国"撒谎、欺骗、黑客攻击和盗窃"才换来全球主导地位。卢比 奥这番义愤填膺的表演真是精彩,可惜剧本老套,逻辑漏洞百出。稀土这盘棋,美国自己选择弃子,现在却怪中国下得太好?真是既想吃蛋糕,又不愿进 厨房的典型"美式逻辑"。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几十年前。稀土,这类元素在地壳里其实并不"稀",美国自己的土地上就埋着丰富的储量。可为什么中国如今在稀土市场上呼风唤 雨?答案很简单:美国嫌这活儿太"脏"。稀土开采和加工是个污染重、耗能高的苦差事,美国企业嫌麻烦,环保法规又卡得死死的,于是高高兴兴地把这 块"脏活"外包给了中国。就像把垃圾扔给邻居处理,然后指望邻居把收拾好的花园还给你——这不叫慷慨,这叫短视。 更别提,美国还得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即使能生产稀土,成 ...
德国工业的至暗时刻,特朗普关税绞索下的欧洲巨人窒息录
搜狐财经· 2025-05-03 16:49
德国工业的至暗时刻:特朗普关税绞索下的欧洲巨人窒息录 ——当欧洲经济引擎被套上华盛顿的贸易铁链,谁在收割"不确定时代"的红利? 柏林墙倒塌36年后,德国再陷"铁幕危机" 2025年4月29日,柏林总理府内,经济部长哈贝克紧攥的伊弗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28.3%的德国企业陷入战略迷失,这个数字比三个月前激增14%,创下后 疫情时代最惨烈记录。而在法兰克福德意志银行总部,一季度17.8亿欧元的净利润数字闪烁着诡异光芒——当实体经济在关税绞索下窒息,金融巨鳄却在动 荡中饕餮盛宴。这场冰火两重天的撕裂,正将欧洲经济心脏推向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危险的十字路口。 关税绞杀令:华盛顿的"去工业化"阳谋 更具杀伤力的是心理震慑——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每10家受调查企业就有7家推迟数字化转型投资,选择囤积现金应对"特朗普冲击波"。这种系统 性恐慌,恰是华盛顿重构全球产业链的隐秘推手。 柏林困局:结构性溃败遇上政治瘫痪 德国经济的沉疴在关税风暴中彻底爆发: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铁拳,精准击打德国工业七寸: 精密打击:45%的汽车制造企业、43%的电子厂商深陷"预测黑洞",大众、博世等巨头被迫搁置300亿欧元电池工厂投资; ...
中美关税大战,美国已黔驴技穷,3个原因,让中国不会放过特朗普
搜狐财经· 2025-04-28 06:58
特朗普的关税大战才打了一个月不到,就开始露怯了。 白宫放话要大幅下调对华关税,削减幅度可能过半,摆出一副"求和"的架势。这是要认怂了? 可中国会这么轻易放过他?想想历史上的水门桥教训,美国那嚣张的工业实力;再看看现在,美国去工业化让自己底气不足,中国却崛起得让它慌了神;还 有未来全球都等着摆脱美国的霸道,答案不言而喻。 特朗普上台后,挥舞着关税大棒,扬言要让美国制造业"回流",重振往日的工业荣光,可这仗打得并不顺。 不到一个月,美国那边就传出要下调关税的消息,摆明了是顶不住了,根本原因还得从美国的家底说起。 过去几十年,美国忙着"去工业化",把工厂搬到海外,赚起了金融的快钱。 结果制造业空心化,科技进步也慢了下来。 反观中国,硬是靠着一步一个脚印,建起了从高铁到芯片的完整工业链。055大驱下水,第六代战机亮相,哪一件不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场仗,不只是经济账,更是历史和未来的较量。 这背后藏着多少故事和算计?得好好掰扯掰扯。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军事底气也没以前那么足了。 之前谁不听话,美国就派航母、战机,直接"教训"一顿。可现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美国愣是没敢直接下场。 不是不想,是不敢 ...
美国新梦:只跟社交网络有关的制造业回流
晚点LatePost· 2025-02-12 20:07
工业化关乎效率,再工业化关乎公平。 特约作者丨王汉洋 快九十岁的宾州老人 Ed Pany 总是和来访者从 1950 年代初开始讲起:精神失常的日本见习僧人烧毁了金阁寺、艾森豪威尔以国防名义建立连接全美的高速公 路网络、苏联则拉开了太空竞赛的大幕。不过外部世界纷纷扰扰都与正在上中学的 Ed 没有关系。 Ed 只关心他能不能多干点、再多干点、多给一些水泥口袋封口。Ed 贫穷的父亲从即将解体的奥匈帝国来到了美国,落地在宾夕法尼亚州北安普顿。到 Ed 出 生时,家里情况开始逐渐稳定,不过依然需要每个人都尽早工作。 正准备上中学的 Ed 并不讨厌工作,相反他迫不及待。伴随着二战结束,美国蒸蒸日上的经济也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Ed 来到了家边的水泥厂,负责把铁丝套 在麻袋然后用机器把铁丝缠绕上去封口。一套、一钩、一拉,几分钱就到手了。 手捧水泥袋的 Ed Ed 就这样一直干到了 16 岁上大学,他依靠自己用缠水泥袋子挣的钱,付了学费。一个人,靠水泥袋子挣出了自己的学费,这在今天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Ed 也知道这点,所以他才会在博物馆里,给所有访客讲述这个过去的故事。一个比房子、车和狗更令人激动的美国梦。 这个博物馆几乎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