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源诅咒
icon
搜索文档
最富的省,最穷的省,都绷不住了
虎嗅· 2025-07-04 17:45
核心观点 - 衡量地区发展水平需综合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而非仅看GDP总量[1][2][3][4] - 江苏以16.3万元人均GDP位列非直辖市省份第一甘肃5.3万元垫底[6][7] - 浙江以6.7万元人均收入成为省级层面(不含直辖市)民富标杆[26][28] - 京津沪+苏浙粤为全国仅有的6个"双高"(人均GDP>10万且人均收入>5万)省份[41] 人均GDP分析 - **区域差异**:江苏(16.3万)人均GDP为甘肃(5.3万)的3倍内蒙古(11万)超山东(9.8万)[6][7][11][12] - **工业驱动**:工业大省(江苏/浙江)人均GDP显著高于农业大省(河南/河北)[18][19] - **资源型经济**:内蒙古因煤炭/稀土等资源人均GDP全国第8但收入转化率低[15][16][17][32] 人均收入特征 - **沿海优势**:上海(8.84万)/北京(8.54万)/浙江(6.7万)包揽收入前三[26][28] - **转化率差异**:全国人均收入占GDP比重平均43.1%资源型省份(内蒙古/山西)低于35%[23][31][33] - **均衡性标杆**:浙江城乡收入比1.83为全国最低广东/江苏地市差距超2倍[29][30] 产业结构影响 - **工业附加值**:万亿级制造业直接推高苏浙粤人均GDP[18] - **农业局限**:河南人均GDP仅6.5万反映农业生产率天花板[19][25] - **资源诅咒**:内蒙古/山西依赖矿产但居民收入未同步增长[20][21][32] 特殊区域表现 - **直辖市**:京津沪人均GDP均超20万但需单独考量[5][8] - **东北振兴**:辽宁人均收入3.98万居全国第10超其GDP排名[45] - **西部潜力**:重庆人均GDP突破10万收入逼近前十[46][47]
专访B20联席主席尼恩贝兹:非洲不再是全球治理旁观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0: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天津报道 今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在南非举行,这是G20自1999年成立以来首次落地非洲大陆,凸显了 非洲大陆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峰会以"团结、平等和可持续"为主题,旨在推动非洲发展议题更深地 融入G20议程。 近日,B20联席主席、标准银行集团董事长诺恩库鲁勒克·尼恩贝兹(Nonkululeko Nyembezi)在天津达 沃斯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南非担任G20主席国无论对于非洲还是全球南方整体来 说都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我们能够融入全球治理体系,逐步从过去被动接受决策的角色,转变为能够 参与制定规则和政策的积极力量。"她说。 作为G20机制的重要配套活动,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B20)是国际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 平台,其核心工作是向G20峰会提交政策建议报告,供G20成员领导人决策参考。 来源:记者采访视频截图 《21世纪》:南非担任G20轮值主席国,这是非洲历史上的首次。你认为这释放了怎样的重要信号,体 现了非洲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角色的演变? 尼恩贝兹:这在非洲是首次,没错,但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是第三次,此前已有印度和巴西。这标志着全 球南方 ...
这些国家坐拥金山银山,但穷得像乞丐
虎嗅· 2025-06-26 20:18
世界上有两类国家最令人困惑:一类是资源极度匮乏,却富得流油,比如新加坡、日本;另一类则是矿产丰富到惊人,却长期贫穷落后,比如非洲许多国 家。 关于后者,我曾经以为只是新闻报道中为了吸引眼球而放大的极端例子。但近两年因工作需要,我陆续走访了十多个非洲国家,主要与矿业相关。每到一 地,身边人都会感叹:"资源这么好,随便开发一下不就发财了?" 但真实的情况远非如此。太多国家,明明坐拥金山银山,却穷得叮当响,甚至连最基本的制度规则都懒得装一装。 非洲各国,浑身是矿 从南非、博茨瓦纳、赞比亚、刚果(金),到马里、几内亚、塞拉利昂,非洲从南至北,铜、金、钻石、锂、钴、镍,应有尽有,资源丰富得令人眼红。 但"卖矿致富"这四个字,远没有听上去那般轻松。 矿多,不一定是祝福;管理不好,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诅咒。 津巴布韦:矿多制度乱,反成"难富之地" 若论资源禀赋,津巴布韦在非洲也算佼佼者。这个国家的金矿和锂矿闻名于世,理论上本应涌现出多个世界级或区域级的大矿。但现实是,它几乎没有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标杆型矿山。 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设计上先天不足。津巴布韦的矿权以"矿业声明"(mining claim)为单位划分,每个claim面 ...
伊朗,何以至此?
虎嗅APP· 2025-06-24 18:50
伊朗经济历史与现状 -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人均GDP达1500美元,但财富高度集中于王室和权贵阶层,石油收入占GDP的10%以上,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 [4] - 1978年伊朗通胀率超30%,失业潮与物价飞涨引发全国性抗议,最终导致1979年伊斯兰革命 [5][6] - 两伊战争造成伊朗直接经济损失超3000亿美元,累积外债450亿美元,基础设施大面积毁坏 [8] - 2010-2019年伊朗年均经济增长率仅0.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收入停滞甚至倒退 [11] - 2020-2022年伊朗GDP总量跌至4500亿美元,与20世纪70年代后期峰值相当,约35%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16][17] 经济结构性问题 - 石油和天然气占伊朗政府财政收入的60%左右,非石油出口仅占出口总额不到20% [11] - 非油工业和制造业占GDP不到三成,服务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单一脆弱 [11] - 国有部门和宗教基金会掌控经济命脉,民营企业受管控和权贵寻租困扰,腐败和低效普遍存在 [12] - 非正规经济规模占GDP的35%-44%,包括走私、逃税等灰色经济活动 [13][24] 国际制裁影响 - 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原油出口恢复至每天250万桶,但2018年美国恢复制裁后出口量断崖式下跌至日均35万桶 [15][16] - 2024年伊朗石油出口量徘徊在每日120-150万桶,不到2018年的一半,政府财政收入砍半 [16] - 伊朗本币里亚尔汇率从2015年1美元兑4万里亚尔暴跌至2023年初约60万里亚尔,货币价值缩水逾90% [16] 社会与人才流失 - 15-24岁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0.1%,2021年约11.5万伊朗专业人士移民海外 [19] - 2022年"头巾抗议"浪潮造成至少500多名抗议者丧生、逾2.2万人被捕 [18] - 革命卫队关联企业控制伊朗20%-40%经济活动,旗下"盖达尔"营建总部承包项目价值约500亿美元,占GDP的12% [22] 治理与制度问题 - 伊朗政权依赖军经复合体、意识形态控制与高压镇压机器三大支柱维持统治 [22][23] - 灰色经济网络成为制裁下的"减震垫",约13%对外贸易通过黑市走私进行 [24][25] - 经济多元化尝试始终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内生增长机制,制度缺乏包容性和专业治理能力 [27][29]
非洲黄金国喝泥水十年!中国一出手,西方百年掠夺遮羞布被撕破
搜狐财经· 2025-05-02 11:30
2025年4月,非洲黄金之国加纳宣布禁止外国人进入黄金市场,引发全球哗然。 这个黄金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的"黄金海岸",竟因一场"水危机"被迫封锁最核心资源——一边是地下流淌的万亿财富,一边是百姓喝不 上一口干净水。 讽刺的是,这场危机背后,不仅藏着殖民时代的掠夺伤疤,更折射出资源型国家的致命困局。 15世纪的加纳海岸,葡萄牙殖民者用一袋玻璃珠换走一船黄金,开启了"黑金时代"。 此后数百年,荷兰、英国轮番登场,2000万黑奴被贩卖,90%黄金被掠夺,留下的只有被掏空的山河与畸形的经济结构。 1957年,加纳成为撒哈拉以南首个独立国家,但殖民阴影从未消散。 黄金、可可、钻石三大支柱产业,80%利润流向跨国公司。 2025年,加纳黄金年产量达130吨,但人均GDP仅2500美元,40%儿童因饮用脏水患上慢性腹泻。 然而,加纳的危机远未结束。 更荒诞的是,这个年降水量2000毫米的热带国家,地下水位却因非法采矿下降至30米。 在东部省古阿由兹村,村民每天步行3公里取水,浑浊溪水中漂浮着采矿废弃的汞化物——黄金挖得越多,能喝的水越少,成了加纳的魔 咒。 2015年,中国工程队在加纳832个村庄打下1000口水井时,西方 ...
国泰海通:中国制造的“确定性”
券商中国· 2025-04-20 17:15
投资要点 : 美国:制造业回流阻力很大。当前,美国对外利用关税抬高跨国公司在海外生产并在美国销售的成 本,来吸引制造业回流。但美国制造业存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制造业相关劳动力短缺、产业链配套不 完整等问题,制造业回流即使发生,也将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第三方国家:难以替代中国制造。较多新兴经济体在发展制造业时存在经济制度、人才储备以及经济 体量等多方面的制约。例如,东南亚较多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已出现早熟型去工业化的 特征,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越南制造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其体量较小且产业链仍锚定在下游组装 加工环节。印度虽然经济体量较大,人口众多,但其制造业发展呈现碎片化特征。综合来看,中国制 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明显优势,其他国家在短期内想要快速取代中国制造的可能性较低。 在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是常见的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这背后的原因是,随着发 达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会不断上升,使得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在全球信 任基础相对牢固的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将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由多个国家根据自身比较优势 来分工协作完成生产,以实现成本最优。因此,去 ...
中金 • 全球研究 | 国别研究系列之非洲篇:那一片“热土”
中金点睛· 2025-03-07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受益于AfCFTA,非洲有望实现区域一体化市场,内贸迎来大发展,对消费品、工业品及基建需求提升,制造业、矿业和基建在其推动下有良好前景;虽过去发展不快速顺畅,但未来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实现工业化和产业链整合潜力大,或为中企出海机会点 [4][76] 非洲概览 - 非洲是全球面积第二大洲,陆地面积约2964.5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22.8%,拥有全球18%的人口,贡献仅3.2%的GDP [10][11] - 非洲有54个主权国家,人口和GDP地域分布不均,人均GDP远低于全球平均,沿海国家人均GDP明显高于内陆国家 [13][14] 产业 - 非洲过去十年经济结构未明显变化,工业化进程缓慢,制造业在GDP占比低于全球,但工业化潜力大,有人口红利、AfCFTA推动及外部条件支持 [17][18][19] - 2023年非洲吸引全球FDI流量的4.0%和存量的2.1%,近年流入流量略微提升;中国对非投资占非洲FDI的7.6%,主要分布在建筑、采矿和制造等行业 [20][21] 贸易 - 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程度低,贸易以外部贸易为主,呈现“头部集中,其余分散”格局,内部贸易潜力大但占比仅15%,且存在依赖核心国家、运输和非关税贸易成本高的障碍 [26][28][30] - 非洲主要外部贸易国家份额集中,贸易向亚洲倾斜,中国是首要贸易伙伴,贸易模式延续初级品换制成品;中非经贸有上升潜力,仍以初级品换制成品为主 [33][34][37] - 未来非洲外部贸易有望纵向升级、横向拓展,内部贸易需加强基建投资、降低贸易壁垒,增强经济韧性 [40] 资源 - 非洲有丰厚石油和矿石资源,品类多样且有稀缺性,前五大矿产资源生产国占非洲大陆超三分之二的矿物产量价值 [42][48] - 矿物资源是双刃剑,部分国家可能陷入“资源诅咒”,如刚果(金);也有国家打破“诅咒”,如博茨瓦纳 [49][50][52] - 中资矿企在非洲矿业开发有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基建 + 矿业一体化”产业资本输出、金融资本输出和ESG融合能力 [54] 基础设施 - 非洲基础设施实力薄弱,预计到2040年基建投资缺口累计约1.7万亿美元,占累计GDP比重1.2%,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差距使贸易成本高出全球平均50% [59] -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公路网络不发达、铁路运输能力恶化且轨距不同、港口虽有发展但海运货量占比低 [61][64][65] - 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非洲人均能耗低,缺电且依赖化石燃料,电网建设不足且不均衡、可再生能源开发缓慢 [66][68][69] -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非洲网络宽带发展迅速,但覆盖率低,城市高于乡村 [70] - 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原因是政府和私营部门投资不足,存在“基建换矿产”援助悖论 [72] - 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合作覆盖面广,2023年新签合同额82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最大的是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尼日利亚完成营业额最大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