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丹东草莓
icon
搜索文档
品质优才能品牌强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11
品牌农业的重要性 -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体现 农业强国无不是农业品牌强国 全球农业竞争格局已从规模转向高品质和差异化品牌 [1] - 国内农产品季节性滞销问题突出 绝大多数滞销产品缺乏品牌 没有强势品牌难以改变农业弱势格局 [1] - 农产品交易会上出现精心设计的广告词 体现企业和地区对品牌建设的重视 例如重庆奉节脐橙、新疆薄皮核桃、冀张薯12号 [1] 品牌农业发展现状 - 我国品牌农业处于分水岭 经营主体品牌意识增强 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数量增长 [2] - 部分品牌影响力局限在局部地域和有限时间 存在产品同质化、产销对接不畅、品牌忠诚度不足问题 [2] - 一些曾经口碑良好的品牌因保护机制不健全 缺乏传承与创新 导致影响力下滑 [2]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 - 品牌代表信任 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 能够带来产品溢价空间 [2] - 农产品供应丰富 消费者选择多样 品牌已成为市场"通行证"而非"锦上添花" [2] - 农产品难以标准化 但消费者注重品质稳定 品牌意味着可追溯的质量标准 例如猕猴桃的单果重量、硬度、VC含量 草莓的酸甜度、外观、香味 [2] 政府与区域品牌建设 - 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培育品牌总数达226个 涵盖粮油、果品、畜禽、蔬菜等类别 [3] - 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品牌的主要形式 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效应 成功的区域品牌可庇护企业品牌 [3] - 区域公用品牌存在"泛用"和"滥用"问题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需加强经营维护 [3] 丹东草莓的实践经验 - 科学规划品牌发展战略 强化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品牌创新与保护 [4] - 依托数字技术 通过消费者画像、内容"种草"等方式 构建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4] - 提升供应链效率 做好产后包装储运 引导产业链向加工、旅游、文创等环节延伸 [4]
丹东草莓的成长烦恼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6
丹东草莓市场现状 - 丹东草莓在去年末至今的产销季遭遇量价过山车,价格落差、品质参差、认证不足等问题集中爆发 [1] - 春节前丹东草莓最高售价达百元以上/盒(不足1斤),节后价格腰斩至五六元/斤 [2] - 正宗丹东红颜草莓收购价维持在7元/斤以上,沈阳零售价至少10元/斤 [2] - 外地草莓贴牌现象严重,东港市作为核心产区仅占丹东草莓总产量的零头(绿色认证产量5238吨 vs 总产量28.8万吨) [7] 品牌建设挑战 - 丹东草莓区域品牌价值达390亿元,但分散化、粗放式产业生态导致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 [6] - 高标准种植面临成本压力:采摘雇工成本20元/人/小时,每亩临时用工成本年均数万元 [7] - 防伪追溯体系推进困难,2024年绿色认证面积仅2100亩(占总种植面积8.75万亩的2.4%) [7] - 地方性法规《丹东草莓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在制定,计划通过产地认证、质量分级、电商打假三套措施保护品牌 [8] 产业转型方向 - 全国草莓种植面积超220万亩,产量近400万吨(占全球1/3),竞争加剧倒逼转型 [10] - 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如君桦生态果业年购销1.5万吨草莓直供山姆超市 [11] - 发展精深加工和跨境物流:草莓通过"草莓专机"48小时内运抵迪拜,出口价达100元/300克 [11] - 顺丰速运提升20%运输能力,日运力峰值达数百吨,实现"陆铁空"多式联运 [12] 核心竞争优势 - 产地独特性:北纬40°黄金生长带,微酸性棕壤土造就糖分积累优势 [3] - 种植技术改良:采用"疏果"法(每枝保留1果)提升品质,否认使用膨大剂 [2][3] - 绿色种植实践:高温闷棚(70℃以上)杀虫灭菌,减少农药使用 [4] - 头部企业示范效应:规模化企业通过统一育苗、药肥、检测实现标准化输出 [11]
丹东三产协同激发经济新活力
辽宁日报· 2025-06-06 09:16
经济增长 -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 - 1月至4月全省监测的14项主要经济运行指标中9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 - 前5个月全市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268个,到位内资增长43.8% [1] 招商引资 - 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开展推介洽谈活动330余批次,与近百家500强民企及央企国企达成合作意向 [1] - 推动曙光股份与吉利远程集团签约合作,订单增长2.8倍 [1] - 组织华洋纺织等30余家企业赴福建、广东等地拓展业务,举办多场产需对接会达成意向订单3亿元 [1] 农业发展 -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4万亩,一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2] - 重点打造"丹东草莓"产业,组建种苗攻关联盟并计划举办首届产业博览会 [2] 文旅产业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首次突破400万人次,同比增长31.1%,旅游收入增长22.1% [2] - 举办近300场文旅活动,包括"冰雪温泉莓好欢乐季"等,安东老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2] - 将202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推进核心景区提质工程 [2] 对外贸易 - 出台67项外贸提振措施,边境小额贸易增长144%、互市贸易额增长40% [2] - 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1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9.4%居全省第二 [2] 未来规划 - 加快推动海上风电、新能源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 [3] - 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强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驱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