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陕西延安:昔日抗战后方 今朝发展动能澎湃
新华社· 2025-08-01 19:47
陕西延安:昔日抗战后方 今朝发展动能澎湃 新华社记者陈晨、张思洁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出延安城向南,车行90里便至南泥湾。党徽广场上,南来北往的人群中,不时有人哼唱起《南泥湾》悠 扬的曲调。展眼望去,青山掩映之下,千亩稻谷随风摇曳,沃野平畴,绿意盎然。 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 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历史风云激荡,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在这里上演。 1941年春,面对日寇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和经济封锁,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战士们怀揣生产自救 的信念,浩浩荡荡挺进南泥湾。 "一把镢头一支枪,战士们战天斗地,把'烂泥滩'变成了'好江南'。"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讲解员赵 雪深情地讲述着。 历史回声仍在耳畔,生活早已翻开新篇。 "抗战时期,延安城曾历经日军17次轰炸,延安宝塔岿然矗立,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全民族团结一 心、抵御外侮。"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晓梅说。 时光流转,抗战岁月中不灭的精神之光,仍在黄土高原的山梁沟峁间涌动,化作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 能。 夜幕降临,延河之畔的金延安 ...
红色旅游目的地火热 遵义门票预订量大增
证券时报· 2025-08-01 05:32
今年暑期,传统红色旅游目的地在"凉快""好住""有内容"的加持下持续吸引游客。 在业内看来,红色旅游正在完成从"静态参观"到"互动体验"的升级。近年来,实景演出的兴起也成为红 色景区新亮点。 在贵州遵义,《伟大转折》实景演出火爆出圈,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重温革命历史。去哪儿平台数据显 示,今年暑假期间,该演出的门票预订量同比涨了3倍。 同样在遵义,依托实战场景和沉浸式体验打造的娄山关大捷实战演艺,带动了整个娄山关景区的门票预 订量。在去哪儿平台,今年暑期,娄山关大捷实战演艺景区的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1%,娄山关景区门 票预订量同比增长62%。此外,江西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暑期门票销量同比也增长了28%。 爱国教育不仅可以在红色景区开展,近几年,各类航空航天相关的展览在多个城市举办,也吸引了众多 航天迷、军事迷和亲子家庭。 今年暑期,长春、厦门、石家庄等城市均在举办大型航空航天科普类展览。据去哪儿旅行数据,展会期 间,上述三座城市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均有增长。7月11日至8月5日,2025中国航天太空科普展在长春举 办,展览期间,去哪儿平台长春酒店预订量同比大涨67%,涨幅是长春整个暑期酒店预订量平均涨幅的 1.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大别山下薪火传——鄂豫皖根据地绘就振兴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7-28 15:24
红色文旅产业 - 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热门旅游研学目的地 [2] - 2024年大悟县接待游客达7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带动10万余村民就业 [3] - 村民依托红色旅游发展民宿、农家乐及土特产销售,绿茶、油茶、茶树菇等产品热销 [2] 提琴制造业 - 河南省确山县拥有144家提琴制造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4] - 当地提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4] - 返乡人才带动产业升级,如蒋贺喜从学徒成长为车间主任并培养20余名徒弟 [4] 茶产业与茶旅融合 - 安徽省宿松县陈汉乡发展5500亩茶园,2024年茶叶总产量3.5万斤,产值突破1000万元 [6] - 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带,吸引游客体验采茶并延长产业链 [6] 多元工业与农业 - 宿松县洲头乡工业产业园聚集6家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凯瑞电器2024年产值达2400万元,提供100余个岗位 [7] - 汇口镇建成21个稻虾轮作基地,2024年综合产值2.36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 [7]
42个红手印立下“生死合同”:宁死不当汉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7 14:50
红色旅游行业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作为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暑期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尤其吸引家长带孩子和社会各界研学团体参观[1] - 武乡县通过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打造数字化、情景化、互动化红色体验项目,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推广红色文化[13] - 太行1号旅游公路贯通后有效串联县域内红色地标,配合"重走太行英雄路"等定制化研学路线,推动红色旅游资源整合[11] - 2023年7月武乡县红色景点接待游客达27万人次,显示红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15] 文旅产品创新 - 百团大战沉浸式体验馆运用声光电特效还原战斗场景,增强游客参与感与历史代入感[5]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通过6500余件文物构建历史叙事体系,配合"生死合同"等特色展品强化情感共鸣[7][9] - 采用实景复原技术结合历史照片、文物等展陈手段,完整呈现八路军东渡黄河至抗战胜利的全过程[3] 历史资源开发 - 武乡县现存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抗战时期机关驻地遗址,形成星罗棋布的红色地标网络[11] - 王家峪村、下北漳村等抗战旧址山村通过文旅开发转型为热门旅游目的地[13] - 纪念馆文物资源与地方历史深度绑定,如"生死合同"原件生动展现军民抗战决心,成为独特文化IP[7][9]
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如何从贫困山区变成幸福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8:25
生态转型与治理 - 林州市通过全域化、精细化、差异化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生态转型,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累计调动156万人次参与清洁行动,清理垃圾86.5万吨,栽植树木48万棵,美化提升面积达52万平方米 [2] - 实施"全域植绿"计划使森林覆盖率达47%,林地面积达171万亩(含经济林30万亩),形成多层次绿化格局,重点林区配备251名专职护林员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 [2] - 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传统石构件融入景观保留乡愁记忆,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腾退土地110公顷 [3] 生态产业发展 - 菊花经济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370余户增收3500余万元,产业链产值达8710万元,留林科普生态园年产量15万公斤带动600余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林下经济开发"国储林+中药材"模式,东岗镇武家水村3000余亩国储林下种植药材年收入超100万元,原康镇重兴店村创新秸秆利用年节省养殖成本10万余元 [4] - 坡地经济开发中,泽林生态基地投资4000万元改造1500亩荒坡,年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贫困人员年均增收超万元,探索出"坡改梯+秸秆还田+农家肥"的生态种植模式 [5] 文旅融合体系 - 依托红旗渠精神构建红色教育产业链,建成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十余处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 [6][7] - 太行大峡谷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成为"北雄风光"代表,年接待游客量显著 [7] - 发展470余家特色民宿,石板岩镇南湾村通过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庙荒村农家乐实现村民"家门口致富",沿东南公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8] 产业升级战略 -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与精品钢深加工双轮驱动,发展电子新材料与绿色储能新产业 [8] - 通过打造专业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万泉河畔产业兴 五指山下日子甜——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7-23 22:41
万泉河畔产业兴 五指山下日子甜——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 新华社记者刘邓、余俊杰 如果说蓝色和绿色是海南岛的亮丽外衣,那红色,才是海南岛最鲜明的底色。琼崖革命曾创造坚持武装 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重 回多个琼崖革命老区村庄,看看那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琼海市椰子寨村,清澈的万泉河静静地从村中蜿蜒而过。村庄与知名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相隔不远, 村庄内白石岭景区、官塘温泉旅游度假区等自然风光优美。 "村庄旁边还有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我们正在制定新的规划,整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五 指山市毛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志苗说。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西北部的仁台村,曾是琼崖红军西路军开展武装斗争的地方。仁台村村干部麦 典波告诉记者,为了支持革命事业,当年800多人的村庄作出巨大牺牲,海南岛解放时村里人口稀少、 一片凋敝。 如今,通过发展产业,当地打造了鹧鸪茶、蜂蜜等多个农业品牌,并通过整村打造红色农旅,建成集革 命教育、旅游观光、亲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2024年人 均年收入达到2.48万元。 "我们盘活了闲 ...
四川发布六大红色旅游新线路
搜狐财经· 2025-07-22 01:08
四川红色旅游新线路发布 - 四川省发布6条全新红色旅游线路 包括"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伟人故里""脱贫攻坚"等主题线路 [3][5][6] - 每条线路包含多个景区景点 "四渡赤水"含6个景区 "彝海结盟"含9个景区 "强渡大渡河"含8个景区 "过雪山草地"含15个景区 "伟人故里"含7个景区 "脱贫攻坚"含5个村镇 [5][6] - 线路特色鲜明 包含军事历史体验 民族风情 自然风光 美食文化等多元化内容 [5][6] 红色旅游提质升级计划 - 四川省文旅厅将实施8大行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包括资源保护 设施提升 融合发展 景区优化 研学提升 产品创新 人才培育等 [4] - 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发布红色旅游指数 突出"红色+科技"体验 "红色高铁"联动 "精神谱系"品牌等创新亮点 [3] - 组建5支红色旅游媒体采访团 分赴川南 川东 川西 川北 川中地区进行实地采访报道 [4] 宣传推广活动 -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在凉山州冕宁县启动 通过集中宣传推介新线路 新场景 新体验 [3] - 来自泸州 绵阳 广安 巴中 甘孜 阿坝等地的红色旅游推介官现场推介当地旅游资源 [3] - 活动旨在推动四川红色旅游"活"起来 "火"起来 提升红色旅游影响力 [3]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在冕宁启动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6:45
四川红色旅游发展 - 四川省委宣传部策划"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活动,五支采访团将深入红色旅游代表性地点,宣传推介新线路、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 [2]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6条全省红色旅游线路,包括"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并推出八大提质升级行动 [3] - 四川查明红色旅游资源点3200余个,涵盖"红军长征""伟人故里""川陕苏区"等主题,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要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3] 凉山州红色旅游成果 - 凉山州打造"彝海结盟"红色研学名片,2024年接待红色研学游客10万人次,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651亿元 [4] - 彝海结盟纪念馆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动彝海村从偏远小山村发展为旅游村 [4] - 凉山州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4]
吉林磐石:昔日抗日根据地今变“金山银山”
中国青年报· 2025-07-13 10:53
红色旅游发展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涵最丰富、功能最齐备的抗联遗址群,已调查发现抗联遗迹点3300多处,发掘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抗联遗物900多件 [2] - 2024年磐石市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亿元,其中红色旅游人数占比70%以上 [3] - 磐石市升级整合4个红色主题展馆,包括抗日斗争纪念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纪念馆等,提升游客体验 [3] 文旅产业融合 - 官马新村依托官马溶洞景区和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红色旅游,推出重走抗联路、品尝抗联饭等体验项目 [4] - 磐石市举办"冰雪文化节""冬捕节"等活动,承办全国滑雪定向挑战赛、全国红色冰雪汽车拉力赛等文旅赛事 [4] - 磐石市位于长春、沈阳和哈尔滨3小时经济圈中心,交通便利,有利于红色旅游发展 [3] 农业产业升级 - 磐石市灵芝种植规模达5000栋大棚,年产灵芝孢子粉125万斤,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灵芝种植基地 [5] - 打造灵芝全产业链,涵盖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环节,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 [5] - 发展"磐石千塘稻""磐石锦绣海棠"等系列农特产品品牌,制定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 [5] 区域资源优势 - 磐石市拥有丰富黑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的丘陵半山区 [3] - 域内岗峦起伏,沟谷交错,是全国塘库数量最多的县市 [3] -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专家为磐石农特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产品竞争力 [5]
2025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韶山开幕
中国发展网· 2025-07-11 23:28
红色旅游文化节活动 - 2025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市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韶山开幕 主题为"心向韶山 湘约未来" 旨在擦亮韶山等经典红色名片 树立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标杆 [1] - 活动包括毛泽东诗词朗诵会 开幕式 湘鄂赣红色文创精品展 登高活动启动仪式 沉浸式观摩体验 招商推介会等多项内容 [1] - 湘赣边"9+1"市州发布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措施 成立全国知名高校思政教育志愿讲师联盟 举办红色微短剧大赛颁奖 [2] 湖南红色旅游资源 - 湖南是红色热土 诞生了毛泽东 刘少奇 彭德怀等革命家 湘潭作为伟人故里拥有300多处红色资源 包括105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 [2] - 湘潭登记在册近5000位革命英烈 近年来推动"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 已有75万中小学生来韶山接受思想教育 [2] 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 湘潭市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活教材" 推动红色研学规范化 标准化 模块化 打造思政教育特色品牌 [2] - 以"一节一会"为契机 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推动红色文旅产业系统性提升 结构性优化 实现游客变"留客" 流量变"留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