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红绿交响绘新卷 河南新县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09-16 15:52
近年来,新县始终锚定"两个更好"奋斗目标,以大别山精神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交出革命老区振兴 发展的亮眼成绩单:全县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5%、4.9%、 7.3%;2025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分别以10.2%、6.4%、5.9%的增速稳步向前,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精神高地 在新县将军山下,大型红色演艺剧目《红旗不倒大别山》每晚准时震撼上演。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 红色记忆、感受历史脉搏。这既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新县深耕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真实写照。 《红旗不 来源:环球网 大别山麓,江淮之滨,有一片被红色精神滋养的土地——河南信阳新县。这里曾历经战火,如今正焕发 出新的活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片热土。 倒大别山》演出现场。王丽君 摄 据介绍,新县红色底蕴深厚,现存革命历史遗址遗迹365处。近年来,该县系统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 用,对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实施修复提升工程,建成红色精品工程35个,成功入选 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为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新 ...
今年暑期的红色旅游有哪些不一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9-05 09:23
核心观点 - 红色旅游行业在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下实现内容与形式创新 通过文物展览升级、科技融合及互动体验提升吸引客流并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1][3][9] 内容升级 - 南京栖霞山景区推出凭《南京照相馆》电影票根免费游览活动 8月6日至9月30日期间有效 通过文旅联动增强历史教育体验感 [1]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 44天客流量超60万人次 展出文物3237件/套含115件一级文物 新增文物档案超1000件/套 [3][4] - 四大博物院联合承办"山河永固"革命文物展 山西博物院新增隐蔽战线主题展 展出原件报刊档案提升内容丰富度 [5] 形式创新 - 红色展馆采用沉浸式布展设计 运用灯光色调、空间叙事及多媒体装置增强感染力 如抗战馆通过色彩变化和景观化陈列提升观展体验 [7][8]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推出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远征》 运用全息影像、VR等技术再现长征场景 8月日均接待超5000人次 热门场次一票难求 [9][10] - 科技融合成为趋势 "红飘带"项目新增XR体验馆及VR太空漫游设备 配套夜间观影活动激活区域夜间经济 [9] 游客反馈与建议 - 游客建议红色景点需避免内容同质化 提升空间设计与互动性以吸引非历史爱好者 [11][12] - 期望建立标签化红色旅游系统 按人物、事件等关键词规划主题路线 增强游览系统性与灵活性 [12] - 文创产品需突破同质化瓶颈 游客偏好创新设计如可发声毛绒玩具 专家建议融合非遗技艺与科技元素 采用盲盒、联名等销售模式 [13] 行业发展趋势 - 体验经济驱动红色旅游转型 行业推动沉浸式观演、互动体验及多线程叙事成为主流 从"台下观赏"转向"角色参与"式体验 [12] - 需深化"红色+"产业融合 拓展与演艺、农业及商品开发的联动 延伸产业链并辐射周边社区发展 [14]
故土焕新机!重返东江纵队战斗过的红色热土
南方农村报· 2025-09-03 12:05
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 - 源头村自2017年起系统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 加固修缮炮楼和旧戏院等历史建筑 建成石湾镇红色文化展厅 [18] - 东江纵队纪念馆运用多媒体互动 场景复原 光影剧场等数字化手段 打造沉浸式参观体验 [30] - 组织专人整理村民口述史 编撰《茹屋红色水乡口述史》 发动老党员和抗战后人组成村民故事会为游客现场讲述历史 [21][22] 文旅融合发展 - 昔日东江纵队转移途经的崎岖路径已变身218公里长的旅游公路 将红色文化 绿色生态等资源串珠成链 [10][11] - 源头村2023年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 探索红色资源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36] - 红色文旅为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2024年源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943万元 村民经营农家乐和销售农产品热情高涨 [37][39][40] 区域经济发展 - 博罗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2.24亿元 2025年力争超过1000亿元 实现广东省千亿县零的突破 [55][56] - 博罗县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 新能源 新材料 现代食品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57] - 毗邻源头村的智能装备产业园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 房屋出租和园区务工成为村民增收新渠道 [40] 教育传承与品牌活动 - 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办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 自2006年以来累计举办百余期 超万名小战士毕业 [48][49] - 2024年暑假全省各地大中小学生在博罗开展红色研学 游客在数字化展陈中穿越历史场景 [47] - 青年村民担任展厅常驻讲解员 主动了解历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红色记忆实现代代相传 [44][45]
“红色游”不断升温 “科技+文旅”让红色文化“圈粉”年轻一代
央视网· 2025-08-29 18:51
核心观点 - 抗战题材电影热映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升温 红色旅游客流显著增长并带动服务升级和科技应用 [1][3][13] 客流数据表现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7月以来接待海内外观众123万多人次 学生团体和亲子研学游成为主要预约群体 [5] - 四行仓库纪念馆年参观人次超过100万 今年暑期日均客流比平时增长1倍 [9] - 百团大战纪念馆暑假客流量比往年同期增长5倍多 [13] - 红色旅游产品预订热度增长显著 今年暑期出游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近15% [13] 客群结构特征 - 学生团体和亲子研学游是纪念馆预约参观的主要群体 [5] - 80后90后亲子家庭成为红色旅游主力客群 [13] - 青少年志愿者积极参与 包括大学生志愿讲解员和9-14岁红领巾志愿讲解员 [3][9] 运营服务升级 - 纪念馆延长开馆时间并增加讲解场次 [13] - 升级服务设施并增设参观通道 [11] - 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13] - 线上增设VR展馆板块实现云端看展 [13] 产品创新举措 - 山西阳泉开通红色旅游定制线路 串联多个红色景点 [13] - 四行仓库纪念馆开展红领巾志愿讲解活动 开辟研学新方式 [9] - 通过科技手段多维度满足游客参观与学习需求 [11]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丨从革命摇篮到振兴热土 磐石书写“千塘之县”发展新篇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10:17
历史背景与红色文化 - 吉林磐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地和东北抗联精神重要发源地[1]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分布范围达32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抗联遗址群[3] - 1932年末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杨靖宇到磐石领导抗日斗争,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合多支武装力量[5] - 1933年7月组成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总计3000余人的抗日武装参加该组织[6] - 1933年秋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南下时从磐石带走300多名指战员,绝大多数在后续斗争中牺牲[8] 红色旅游与教育基地 - 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和东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节假日吸引大量干部群众和游客参观[10]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作为全国最大抗联遗址群,被打造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3] 交通基础设施 - 实施城乡公交化改造,累计改造53条客运线路,全域公交化率提升至82%[14] - 102路城乡公交线路覆盖1个乡镇、7个村屯和1个景点,实现"招手即停"和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贯通[14] 农业产业发展 - 利用"千塘之县"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磐石千塘鱼"和"磐石千塘稻"系列产品产值达13亿元[17] - 带动1.35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通过品种改良使农户年收入从2-3万元提升至40-50万元[17][19] - 实施庭院经济奖补和公益岗开发等产业就业支持举措,保障脱贫人口持续增收[19] 民生保障建设 - 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无失学辍学,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市更新有序推进[15] - 2025年持续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责任[19]
全国多地掀起红色旅游新热潮 红色文化生命力持久绽放时代光芒
央视网· 2025-08-26 15:57
红色旅游行业热度 - 全国多地革命纪念馆和抗战遗址等红色景点迎来大批参观者 暑期红色旅游持续火热 [3][16] - 井冈山景区游客量较去年暑期大幅增长20%以上 [16] - 南昌八一广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 [18] 抗战主题展览与文物陈列 -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 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 [1] -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原"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故事 [3] - 河南濮阳纪念馆陈列我军首门自主制造大炮"盖亮号" 该炮由日军九二式步兵炮拆解120多个零件改良而成 [9] - 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珍藏破袭正太铁路战斗中截获的铁轨 [14] - 山东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保留弹孔墙见证战役惨烈 [10] 历史事件与军事意义 - 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营500余官兵面对30余艘军舰阻击 最终仅剩20余人白刃巷战 [3] - 台儿庄大战成为抗战正面战场首次大捷 [10] - 百团大战破袭正太铁路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当时动员男性破路队掀铁轨 妇女儿童背篓队运送材料至兵工厂 [14][16] - 专家评价淞沪抗战使日军"3个月灭中国"计划破灭 显著提升军队士气和民族自信 [6] 旅游服务与安全保障 - 井冈山警方运用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治安态势感知图 便于实时调配警力 [16][18] - 南昌公安在八一广场设4个24小时固定警力点位 周边部署3条不间断巡逻线路 [18] - 警方快速处理游客遗失物品 案例显示20分钟内完成错拿行李箱调换归还 [16]
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开启 全省百余项系列活动同步开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5 16:04
核心活动启动 - 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启动 活动为期3个月 覆盖全省百余项系列活动[1] - 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1] - 旨在通过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弘扬抗战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并为广东旅游强省建设注入红色动能[1] 联盟与协同机制 - 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 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牵头 联合14家单位发起[2] - 联盟以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为方向 构建华南抗战历史"记忆共同体"[2] - 联盟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红色研学活动 提升抗战历史研究水平及公众认知度[2] 文化成果发布 - 《克尔日记》简体版在启动仪式发布 记录东江纵队营救美军飞行员克尔中尉的史实[2] - 克尔中尉次子戴维·克尔现场捐赠历史实物 包括军衣及照片 并多次参与纪念馆活动[3] - 日记出版旨在分享历史故事并表达对中国的谢意[3] 主题游径规划 -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 涵盖10个城市45处抗战旧址及遗址[4] - 游径包括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及深圳市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等核心站点[5] - 游径图片展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并组织"东纵小战士"体验活动 累计超1万名小学生参与[5] 研学线路设计 - 发布3条广东抗战史迹研学线路:"绝密使命""飞跃山海""笔底烽火"[6] - "绝密使命"线路以东江纵队抗战史实为基础 学员通过五个任务体验秘密大营救历程[6] - 线路结合军事化体验 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出发开展沉浸式学习[6]
桐庐 新合疙头厅堂: 红色热土上,索面正飘香
杭州日报· 2025-08-20 10:40
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 新合索面产业链产值从2022年500万元增至2024年1190万元 增幅达138% [5] - 2024年红色生态旅游吸引游客5万人次 直接带动索面销售800万元 [5] - 通过"共富新合乡"小程序设计3条红色研学路线 融合金萧支队后勤遗址群与现代产业体验 [5] 数字化文旅创新 - 金萧支队纪念馆运用数字冰屏再现文物纹理 通过空气介质成像技术实现电子书页交互 [4] - 红色数字墙集中展示金萧支队珍贵文物资料 实现历史资料数字化呈现 [4] - 数字化升级后的纪念馆成为红色资源转化典型案例 [4] 农产品销售体系 - "新合山宝"出山行动将雪水云绿茶/龙须/木耳/稻蟹共生米等农产品销往杭州 [5] - 松山村通过农产品销售创收420余万元 [5] - 农产品销售与红色文旅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5] 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 - 新合乡现存10余处革命旧址包括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历史建筑 [4] - 金萧支队后勤根据地遗址群包含被服厂/金萧报社/后方医院等设施 [3][5] - 历史旧址通过纪念碑展示和数字化手段实现双重保护 [4] 产业融合模式 - 红色研学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特色文旅产品 [5] - 传统非遗工艺新合索面与现代文旅产业相结合 [2][5] - 通过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实现老区经济焕新 [4][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万泉河畔产业兴 五指山下日子甜——琼崖革命老区焕新颜
新华网· 2025-08-13 09:11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 椰子寨村依托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和自然景区开发红色旅游 吸引旅游公司和酒店投资 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3] -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整合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红色资源 制定新规划发展红色旅游[7] - 仁台村建成集革命教育 旅游观光 亲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7]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 椰子寨村政府支持建造多功能综合楼 广场 凉亭 河边栈道等设施 改善村居风貌[3] - 毛贵村2000年拆除茅草房 新建黎族风情平房 实现水泥路户户通 配备篮球场 卫生室 文化室和自来水系统[3][4][7] - 村邮站实现网上购物和快递收发功能 摩托车成为出行标配 部分家庭购置小轿车[4][7] 农业及特色产业发展 - 毛贵村村民通过种植橡胶 槟榔 瓜菜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4] - 仁台村打造鹧鸪茶 蜂蜜等农业品牌 发展光伏产业和鸽子养殖项目 积极谋划火山荔枝王产业[7] - 番响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特色产业 三亚梅山村民建设海边三层住宅[8] 经济发展成效 - 仁台村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48万元[7] - 琼崖革命老区形成产业振兴 村强民富的发展态势 从万泉河到五指山区域呈现全面改善[8]
江西景德镇:陶大学子“瓷心绘红村”助力浮梁西安村红色旅游发展
中国食品网· 2025-08-11 16:22
整合资源,规划红色旅游线路 同时,团队为西安村的野生百花蜜设计了品牌"浮野蜜踪"及产品包装。包装设计以当地山景为背景,突 出百花元素,呼应产品特点和红军精神。实践队正积极联系本地资源进行文创产品试产,并探索将蜂蜜 纳入红色旅游路线销售,为村集体经济增添动力。 实践队指导老师张鑫表示,团队致力于将专业实践与乡村振兴结合,路径日益清晰。西安村支书肯定了 实践队的工作成果,指出清晰的旅游路线有助于引流,而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墙、文创产品和品牌蜂蜜则 有助于留住游客、带动村民增收,是激活红色名村潜力的有效举措。 2025年6月25日至7月23日,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瓷心·乡迹"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江西省浮梁县 湘湖镇西安村开展实践活动。该村为省级"红色名村",实践队此行旨在利用专业所长,助力当地解决红 色旅游线路不清晰、红色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西安村拥有中共浮梁县委旧址(1933年迁入)、张仁海等烈士墓等红色遗址。实践队对村内多处红色遗 址进行了系统测绘。基于调研,团队规划了一条串联县委旧址纪念馆、烈士墓、红色学堂、红军食堂等 节点的游览路线,并设计了融合红瓷元素的导览标识系统,以改善游客体验。 开发文创与农产品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