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产品开发

搜索文档
索辰科技(688507):专注CAE核心技术开发,完善业务版图助力军工、工业信息化建设
长城证券· 2025-07-28 11: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8][1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已逐步实现CAE软件多领域、全方位覆盖,具备先发优势,是国防、工业信息化重要力量 [1][8][127] - 工业软件及CAE细分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好,技术门槛高,获政策及资金支持 [2][8][46] - 公司传统CAE产品客户群向多元化转变,新业务物理AI及机器人已推向市场 [8][127] - 公司收并购动作频发,完善业务版图,扩大领域覆盖,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方式 [8][124][1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国产CAE软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 - 公司专注CAE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与销售,为国防军工、工业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13][16]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陈灏先生,上海市国资监管委员会间接持股 [17] - 主营产品为工程仿真软件和仿真产品开发,采用直销模式;未来布局机器人事业部,关注机器人“小脑”解决方案 [19][20][24] - 2019 - 2024年营收稳定增长,毛利率超60%;工程仿真软件营收占比上升,仿真产品开发营收增长;研发费用率后期或降低,其余费用或上升 [27][30][33]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占比60.37%,学历和年龄结构与科技成长公司相符;2024年研发投入1.08亿元,占比28.49% [35][38] CAE技术壁垒及行业分析拆解:政策、资金支持的高壁垒行业 - CAE软件融合多学科算法和技术,技术壁垒高,需深厚理论基础和持续创新;应用能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研发效率 [39][40] - 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265亿美元,中国预计达333亿人民币;2022年中国CAE市场规模37.6亿元,预计2030年达137.09亿元 [46][54] - 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工业软件发展,“正向设计”是软件行业自主创新必经之路;行业需求变化催生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技术 [56][60][62] 公司竞争力分析:注重研发自主可控,掌握优质客户资源 - 公司在CAE领域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拥有十四项核心技术,部分细分领域有技术和算法优势 [65][66][69] - 公司CAE软件产品多领域覆盖,流体、结构领域产品具技术先进性;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70][71][83] - 公司推动人形机器人正向研发,收到机器人订单,促进工业软件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 [84][87] - 公司客户主要为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客户粘性强;积极拓展民用市场,民用市场有增量预期 [90][91][92] 物理AI与收并购 - 行业赋能与资源整合带动未来成长 - 物理AI是时代趋势,公司聚焦物理AI平台,实现工业装备智能化升级,应用场景多元 [107][113][117] - 工业软件收并购可解决实际痛点,实现产业链转变;索辰科技通过收并购完善CAE生态版图 [119][1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5.35亿元、7.58亿元、10.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1.22亿元、1.44亿元;EPS分别为1.07元、1.37元、1.61元 [8][127][133] - 工程仿真软件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为3.26亿元、4.66亿元、6.68亿元;仿真产品开发预计营收为1.94亿元、2.75亿元、3.91亿元 [128] - 工程仿真软件预计2025 - 2027年毛利率为97.17%、97.74%、98.15%;仿真产品开发预计毛利率为46.67%、56.43%、63.85% [129] - 预计2025 - 2027年销售费用率为7.50%、8.00%、8.50%;管理费用率为13.50%、13.80%、14.00%;研发费用率为35.00%、37.00%、38.00% [130][131][132]
研判2025!中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系统行业产业链、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市场规模激增,技术创新与政策扶持共筑高端制造新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7 10:10
行业概述 -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程设计、分析和优化,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工程问题,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2] - CAE系统分为通用CAE和专用CAE两大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70-1980年萌芽期:国内首款有限元分析软件JIGFEX和HAJIF系列程序诞生,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建筑等领域,技术以有限元分析为主,功能单一 [4] - 1980-1990年技术积累期:北京大学SAP84、大连理工大学JIFEX等软件推出,形成早期本土CAE软件生态,软件功能逐步丰富但应用场景仍以科研为主 [4] - 1990-2005年调整期:国外CAE巨头(如ANSYS、ABAQUS)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商业化进程受阻,部分转向代理或定制化服务 [5] - 2006年至今国产化突破期:国家政策支持(如"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本土企业在有限元分析、多物理场耦合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市场需求激增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软件求解器、基础软件、硬件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存储器) [8] - 中游为CAE系统研发环节 [8]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工程机械、新能源等行业 [8]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CAE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为37.8亿元,同比增长25.17% [14] - 国产CAE软件在流体仿真、多物理场耦合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如索辰科技收购欧洲WIPL-D电磁仿真技术,安世亚太推出超大规模并行计算仿真平台 [14] - AI与CAE深度融合:华为云智能优化算法使设计迭代周期缩短50%,特斯拉通过AI减少实车测试次数40% [14] - 2024年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为3332亿元,同比增长17.99% [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国际巨头(如安西斯、达索、西门子)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如索辰科技、英特仿真、上海东峻等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打破垄断 [16] - 索辰科技:覆盖流体、结构、电磁等多学科领域,产品精度与算力优势显著,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21.73% [17] - 中望软件:CAE软件营业收入973.84亿元,同比增长36.23%,推出全波三维电磁仿真软件ZWSim-BM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与智能化升级:AI、云计算、大数据与CAE深度融合,推动仿真技术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1] - 市场需求驱动应用场景深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推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突破 [22] - 国产化替代与生态重构:政策扶持下国产CAE软件加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构建"算法-数据-场景"闭环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