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龙井

搜索文档
揭秘八马「高端」茶:50%贴牌代工,研发费用不足0.4%
36氪· 2025-09-11 08:19
公司IPO历程 - 公司长达12年IPO之旅未结束 第四次递表港交所[1][3][4] - 公司2013年首次冲击深交所中小板失败 2015年新三板挂牌后退市 2018年备战A股 2021年创业板递表后撤回 2023年主板申请撤单[4] - 公司转向港股市场 同行天福茗茶港股上市后股价不足发售价十分之一 澜沧古茶2023年上市即破发 2024年净利润亏损3.08亿元[4][5] 经营模式问题 - 公司超50%产品依赖第三方OEM代工 定制采购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7][11][12] - 2022-2024年销售自产产品收入分别为6.74亿/9.87亿/10.6亿 销售第三方产品收入分别为11.3亿/11.2亿/10.7亿[12] - 研发投入占比极低 2019-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仅0.56%/0.26%/0.38%/0.4% 销售费用占比达35.02%/33.85%/33.04%/32.45%[12] 加盟店体系 - 公司线下门店3585家 其中加盟店3341家占比93%[16] - 2022-2024年9月加盟商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0.2%/50.6%/49.7%[17] - 2023年加盟店净增475家 2024年前三季度净增放缓至170家 同期加盟店销售额8.18亿元同比微增0.12%[18] - 加盟商需承担年度最低采购额15-100万元 北京地区要求50万元[19] 产品质量与管控 - 2018-2021年涉及113起投诉举报 其中虚假宣传63起 质量问题23起[15] - 加盟商存在销售过期产品问题 包括赛珍珠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贵妃红等产品[21] - 黑猫投诉平台共有52条投诉 涉及产品杂物/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问题[15] 市场定位与销售表现 - 核心产品定价800-2500元/斤 传家龙井礼盒(200g)售价3280元折合斤价超8000元[22] - 2022-2024年线下直营店会员年均购买金额分别为2860.4元/2840.2元/2469.6元 购买力持续下降[25]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同比微增0.98%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17.8%[7][18] - 北京核心商圈店铺客流量极低 与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形成鲜明对比[2][25] 年轻化尝试 - 推出子品牌"小马茶趣"定位新式茶饮 推出速溶茶品牌"fnf"[32] - 年轻化尝试未达预期 "小马茶趣"缺乏差异化 "fnf"产品在电商平台已无法找到[33] - 抖音官方账号最后更新停留在2022年9月 品牌几乎消失[33]
揭秘八马「高端」茶:50%贴牌代工,研发费用不足0.4%
36氪· 2025-09-11 07:54
文章核心观点 - 八马茶业经历长达12年四次IPO尝试均未成功 反映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的冷淡态度及公司自身经营模式存在根本性问题 [6][7][8][9] - 公司面临四大核心痛点:过度依赖贴牌生产、加盟模式反噬增长、高端定位与消费降级趋势错配、年轻化转型失败 [13][14][15] - 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2% 净利润大幅下滑17.8% [13] 商业模式缺陷 - 超50%产品依赖第三方OEM代工 自主生产仅限铁观音和部分岩茶 研发投入占比仅0.26%-0.56% 远低于销售费用占比32%-35% [19][20][21] - 加盟店占比达93% 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销售额仅微增0.12% 加盟商需承担最低50万元年度采购额及存货过期风险 [26][27][29][31] - 加盟商质量管控缺失导致113起投诉 含63起虚假宣传和23起质量问题 远高于澜沧古茶的7起投诉 [23] 市场定位困境 - 核心产品定价800-2500元/斤 传家龙井礼盒斤价超8000元 主要依赖中产群体送礼需求 [35][41] - 消费降级导致会员年均消费额从2022年2860元降至2024年2469元 中高端茶叶需求萎缩 [43] - 线下门店客流量极低 与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形成鲜明对比 性价比遭消费者质疑 [5][43][45] 年轻化尝试失败 - 子品牌"小马茶趣"未能形成差异化 速溶茶品牌"fnf"从电商平台消失 抖音账号停更于2022年9月 [51][53] - "城市会客厅"模式实际沦为商务接待场所 未能吸引年轻群体 [50] - 公司对年轻市场采取观望姿态 缺乏主动创新 [50][55] 行业对比 - 茶企IPO普遍受阻:中国茶叶A股上市终止 天福茗茶股价不足发行价1/10 澜沧古茶2023年上市即破发且2024年亏损3.08亿元 [11] - 传统茶企估值逻辑受挑战 资本市场更青睐新式茶饮 [9][11][12]
揭秘八马“高端”茶:50%贴牌代工,研发费用不足0.4%
虎嗅· 2025-09-06 16:07
核心观点 - 公司长期面临IPO困境 12年内四次尝试均未成功 反映资本市场对传统茶企的冷淡态度及自身商业模式缺陷 [3][4][5][6] - 公司存在四大核心问题:过度依赖贴牌生产(占比超50%) 加盟模式占比过高(93%) 高端定位与消费降级趋势错配 年轻化转型失败 [9][10][11][12] - 财务表现持续恶化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2%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17.8% [10] 商业模式与运营 - 产品严重依赖贴牌生产 定制采购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 自主生产仅限铁观音及部分岩茶 [9][16][17] - 研发投入极低 2019-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比仅0.26%-0.56% 销售费用占比超32% [20][21] - 加盟店占总门店数93% 2022-2024年加盟商销售收入占比约50% 但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店销售额仅微增0.12% [10][26][27][29] - 加盟模式存在严重品控风险 2018-2021年涉及113起投诉 包括虚假宣传及质量问题 [23]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自产产品收入分别为6.74亿、9.87亿、10.6亿元 第三方产品收入分别为11.3亿、11.2亿、10.7亿元 [1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 同比微增0.98% 增长明显放缓 [29] - 会员购买力持续下降 会员年均消费金额从2022年2860.4元降至2024年2469.6元 [49] 市场定位与竞争 - 高端产品定价与消费降级趋势冲突 核心产品线集中在800-2500元/斤 明星产品传家龙井斤价超8000元 [42][45] - 中高端目标客群(中产及企业主)购买力下降 企业采购及礼品需求缩减 [46][48] - 线下门店客流量极低 北京核心商圈门店鲜有顾客 与新式茶饮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2][50] 年轻化转型尝试 - 推出子品牌"小马茶趣"及速溶茶品牌"fnf" 但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59][60] - 线上渠道运营能力不足 "fnf"品牌在主流电商平台无销售 社交媒体活跃度低 [61][62] - 传统"城市会客厅"模式难以吸引年轻群体 缺乏社交属性及体验感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