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嘉®(注射用依拉环素)

搜索文档
云顶新耀(1952.HK)伊曲莫德韩国上市申请获受理 距离亚洲市场全面布局再近一步
格隆汇· 2025-06-25 08:16
核心观点 - 云顶新耀的伊曲莫德(VELSIPITY)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在韩国获得受理,标志着亚洲市场准入取得关键进展 [1] - 伊曲莫德已在亚洲多个地区获批(中国澳门、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的上市申请也已受理,亚洲商业化布局进一步完善 [1] - 伊曲莫德临床数据亮眼,填补亚洲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市场空白,预计2030年中国患者达100万人,韩国患者超8万人 [2] - 伊曲莫德被纳入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作为UC一线治疗 [2] - 云顶新耀预计2030年实现100亿元销售额,伊曲莫德被视为"下一个耐赋康"级重磅产品,预期销售峰值达50亿元 [6] 临床数据与疗效 - 伊曲莫德基于ELEVATE UC III期注册研究(ELEVATE UC 52和ELEVATE UC 12)结果,针对中重度UC患者,每日一次2mg剂量显示卓越疗效 [3] - 两项研究均达到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第12周和第52周显示临床缓解和内镜下深度黏膜愈合,100%临床缓解为无激素缓解 [3] - 亚洲III期研究纳入340名患者,52周黏膜愈合率达52%,黏膜完全正常化(ES=0)达46% [4] - 伊曲莫德为新一代高选择性S1P受体调节剂,通过每日一次口服实现深度黏膜愈合,提供一线治疗选择 [2] 市场布局与商业化 - 云顶新耀2017年从Arena Pharmaceuticals获得伊曲莫德在大中华区和韩国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 [5] - 伊曲莫德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中国大陆上市申请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获批 [6] - 云顶新耀启动嘉善工厂生产建设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投产后年产能达5000万片,支持本地化供应 [6] - 伊曲莫德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公司第三款商业化新药 [5] 行业与患者需求 - 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亚洲患者人数持续上升,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2] - 2022年中国UC患者约60万人,预计2030年达100万人 韩国2024年患者约6.2万人,预计2030年超8万人 [2] - 黏膜愈合是UC治疗关键目标,可降低复发率、住院率、手术率和结直肠癌风险 [2] 公司战略与产品线 - 云顶新耀引进耐赋康®、依嘉®等重磅产品,预计2030年实现100亿元销售额 [6] - 公司加速推进mRNA技术平台等创新转化,目标成为亚洲领先综合性生物制药企业 [6]
从确定性到成长性:云顶新耀以“大单品+自研mRNA”双轮驱动,破局创新药全球化新周期
第一财经· 2025-06-24 08:47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近年来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包括《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和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公告,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达369.29亿美元,显示出海交易呈井喷态势 [1] - 云顶新耀举办首次mRNA技术平台研发日,标志着公司从License-in模式向创新药企的战略转型,也反映行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1] 公司商业化进展 - 云顶新耀通过引进耐赋康®、依嘉®、维适平®等重磅产品构建商业化矩阵,预计2030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2][6] - 耐赋康®作为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医保覆盖后销量飙升,累计超2万名新患者使用,下半年收入有望翻倍至全年突破10亿元 [3] - 耐赋康®适用人群扩大3倍,西南证券预测其峰值销售额达50亿元,商业化团队覆盖80%潜力市场,人均效率极高 [4][3] - 维适平®瞄准溃疡性结肠炎市场,预计2030年中国患者达100万人,峰值销售额或达50亿元 [4][5] - 依嘉®2024年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56%,预计2030年销售峰值15亿元,抗感染领域在研产品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同样瞄准15亿元峰值 [6] mRNA技术平台布局 - 云顶新耀mRNA平台包含个性化肿瘤疫苗(PCV)、通用型肿瘤疫苗、免疫调节疫苗及自体生成CAR-T等多样化管线 [7] - EVM16个性化肿瘤疫苗完成首例患者给药,临床前显示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与PD-1抗体协同 [8] - EVM14通用型肿瘤疫苗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中国IND预计下半年获批,临床样品已放行支持中美试验 [8][9] - 自体生成CAR-T项目将完成大动物验证,相比传统疗法无需淋巴耗竭化疗且可大规模生产,已吸引跨国药企合作意向 [9] 自主研发产品进展 - EVER001共价可逆BTK抑制剂治疗膜性肾病的1b/2a期试验显示高临床缓解率且安全性良好,可能直接进入3期临床 [11] - EVER001在非头对头对比中展现最佳同类药(BIC)潜力,全球超1000万肾病患者群体为其提供市场空间 [11] - 该产品已吸引跨国药企关注,公司计划年内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合作伙伴需具备肾病领域专业能力和全球资源 [12] 战略转型与双轮驱动模式 - 公司通过商业化"现金牛"产品创造现金流反哺mRNA等前沿技术研发,形成自主研发与授权引进并进的"双轮驱动"模式 [12][3] - 从依赖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转型成功,公司正从Biotech向Biopharma质变,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突破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