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估值
icon
搜索文档
信用评级行业迎深度重塑:从“服务发行人”转向“服务投资人”
上海证券报· 2025-07-02 03:09
行业转型与竞争格局 - 信用评级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导向",重心从"服务发行人"向"服务投资人"转移,风险定价与前瞻预警功能增强 [1] - 2022年一季度评级机构承揽债券1879只同比下降23 65%,中诚信国际以35 5%市占率居首 [2] - 2023年一季度债券承揽数量反弹至2395只,联合资信市占率达30 1%首次超越中诚信国际 [2] - 2024年一季度承揽债券2246只,中诚信国际市占率回升至34 01%,联合资信降至26 02% [2] - 2025年一季度评级机构增至15家,承揽债券2609只,中诚信国际以33 92%市占率稳居龙头,联合资信下滑至20 9% [3] - 头部六大机构合计市占率超90%,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3] 头部机构差异化布局 - 中诚信国际布局绿色评级与指数服务,具备中、港、欧三地评级资质 [3] - 联合资信金融机构发行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行业第一,熊猫债市占率近50% [5] - 东方金诚在地方政府债、绿色债券等产品中占据优势 [5] - 中证鹏元在熊猫债、非标资产评级等创新品种表现突出,绿色金融评级能力增强 [5] 服务创新与盈利模式 - 企业首次违约前平均预警期从2023年562天延长至2024年747天 [5] - 2024年无评级债券期数占比升至63 55%,较上年提高7 17个百分点 [5] - 非评级业务快速崛起,联合资信债券估值体系覆盖3 2万只债券,服务280家用户 [6] - 试水"双轨付费"机制,基础层发行人付费,创新层面向投资人定制化增值服务 [8] 国际化与科技化进展 - 联合国际在香港市场信用评级客户数超过国际三大评级机构 [9] - 多家机构引入机器学习、大模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打造内部数据平台与算法标准 [9]
银行间债市估值业务迎新规
经济日报· 2025-04-30 06:04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自律指引(试行)》(以下简称 《估值指引》)。 估值业务,是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为提供债券估值和债券收益率曲线而开展的研发、编制、发布等活 动。 针对估值业务,早在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 称《管理办法》),规定了估值机构应具备的内控、运营、技术等基本条件,明确内部治理、数据源选 取和使用、估值方法、信息披露、利益冲突等要求,要求提高估值技术和透明度,鼓励估值机构多元化 竞争。 该《管理办法》发布以来,估值机构的运营规范性有所提升、信息披露速度和范围有所改善。在此基础 上,根据《管理办法》,为促进估值机构展业规范,加强估值业务自律管理,交易商协会发布了《估值 指引》。 《估值指引》结合成熟市场经验和国内实践,一是细化估值机构估值生产全过程的规范要求,提升估值 生产各环节的科学性;二是聚焦市场反映突出的透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完善的举措;三是建立估值机 构、估值用户、第三方审计等对估值结果的多层次校验机制,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四是明确估值业务禁 止性行为,强化估值业务自律管理。 "《估值指引》有利于进一步 ...
交易商协会发布债券估值业务自律指引 估值应综合考虑一二级市场价格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13:56
一是围绕市场关注的问题,以专业性的视角,进一步细化对估值机构业务开展的管理要求。例如第五条 第一项要求估值机构综合考虑二级市场价格和一级市场价格,从估值的角度助力债券一二级市场有效联 动;第八条聚焦含权债、浮息债等相对复杂的金融工具,引导估值编制精细化,对相关细分市场的高质 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强调债券估值应遵循净值化要求、客观反映债券的公允价值,维护债券市场投资人利益。估值编制 方面,《指引》要求估值机构持续完善估值使用数据的治理和筛选工作、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等,避 免估值结果被操纵;估值使用方面,明确估值产品用户为估值产品应用的第一责任人,应择优选择估值 机构,未经审慎评估不得随意选择其他替代性价格,规避产品净值化要求。 三是鼓励发展多估值源,引导银行间债券估值市场良性竞争。一方面,要求估值机构遵循独立、客观和 审慎的原则公平竞争、诚信展业;另一方面,鼓励估值产品用户选择多个估值产品,对估值结果开展交 叉验证,特别是在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等特殊时期,以此防范可能出现的估值偏差。 为加强债券市场估值业务自律管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自 律指引(试行)》(下称《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