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评级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Moody’s(MCO)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3 22: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19亿美元,同比增长4%,考虑到4月发行低谷和去年同期22%的高增长,表现出色 [5]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50.9%,较去年提高130个基点 [5] - 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为3.56美元,同比增长9%,较三年前同期增长60% [6] - 收窄了评级发行、MIS营收和每股收益的指引范围 [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MIS业务 - 本季度营收10亿美元,接近第二季度纪录,连续两个季度超10亿美元 [7] - 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7%,源于定价举措和业务组合增长 [26]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64.2%,较去年扩大100个基点 [29] 穆迪分析(MA)业务 - 营收增长11%,经常性收入增长12%,ARR增长8%,由决策解决方案业务增长10%带动 [12]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32.1%,同比提高360个基点,有望实现全年32% - 33%的指引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4月发行遇冷,5 - 6月市场稳定、利差收窄、发行大增,抵消前期疲软 [8] - 第二季度结构化融资发行下降25%,交易收入仅下降3%,得益于有利的业务组合 [27] - 美国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融资交易收入增长3%,主要受美国公共财政推动 [2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持续投资强化MIS作为发行人和投资者首选机构的地位,受益于市场不确定性 [7] - 投资并参与私人信贷市场,成评级业务增长重要驱动力,相关交易占首单近25%,交易数量同比增50%,收入增长75% [10][11] - 与MSCI合作,为数千家私人信贷公司和贷款提供第三方信用评分 [12] - 收购智利ICR,加强在拉丁美洲国内评级业务布局 [17] - 与多家科技和数据公司建立合作,拓展数据分销渠道 [18] - 加速GenAI能力部署,约40%ARR的产品具备GenAI功能 [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对下半年持谨慎乐观态度,年初确定的四个关键信贷主题仍有影响 [9] - 预计全年MIS营收实现低至中个位数增长,MIS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61% - 62% [38] - 预计穆迪分析营收和ARR实现高个位数增长,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32% - 33% [39] - 预计MCO营收实现中个位数增长,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49% - 50%,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增长10% [4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并更新全年部分指标指引,相关资料可在ir.moodys.com查询 [2] - 电话会议包含非GAAP或调整后数据,具体调整可参考财报末尾表格 [2] - 今日言论含前瞻性陈述,实际结果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异 [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决策解决方案业务中KYC和保险业务的逆风因素及下半年ARR展望 - 有政府相关流失、ESG相关流失、KYC战略终止分销伙伴关系和保险M&A交易导致的一次性流失 [45][46] - 银行业务中贷款业务增长良好,保险业务管道建设良好,KYC业务交叉销售强,预计新销售在第四季度加速 [47][49][50] 问题2: MIS业务本季度发行是否有提前、公共债务市场改善对私人信贷市场表现的影响 - 本季度没有明显的发行提前情况 [55] - 公共和私人信贷市场并非二选一,私人信贷市场因保险公司增加配置、基金融资等因素持续增长 [56][57] 问题3: 本季度运营利润率扩张是否因费用转移至下半年 - 并非费用转移,是MA业务在投资优先级、供应商关系优化、生产力工具部署等方面努力的结果 [63][64][65] 问题4: 银行业务ARR连续四个季度下降的情况及增长加速的催化剂 - 银行业务中贷款业务增长良好,学习业务下降,综合导致7%的增长 [68][69][70] 问题5: 更新的债务发行指引对下半年MIS业务组合的影响 - 结构化融资的ABCP和担保债券项目、银行贷款从再定价向新贷款的转变等因素对业务组合有积极影响 [73] - 下半年若市场保持开放,投资级和高收益的不频繁发行人、结构化融资的CMBS和CLO活动可能有利于业务组合 [74][75] 问题6: 关于GenAI早期采用者ARR达2亿美元且增长两倍的具体情况 - 实际来自独立AI产品的收入尚不显著,GenAI早期采用者与公司的合作深入,整体支出增长是其他MA客户的两倍 [78][79] 问题7: 私人信贷对MIS收入的贡献、体现领域及对结构化融资业务组合的贡献 - 私人信贷收入本季度增长75%,体现在资产支持融资、BDC评级、基金融资、项目融资等方面,也促进了新业务增长 [83][84][85] 问题8: MA业务ARR降至8%是一次性因素还是市场环境变差导致 - 一次性事件使流失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对各细分业务的ARR增长有影响 [89] - 销售周期略有延长,但平均交易规模增加,市场未出现明显恶化 [90][91] 问题9: 如何看待参议员关于私人信贷风险的信件及在该团队的投资和招聘情况 - 公司作为独立信用风险评估机构有重要作用,私人信贷评级采用与公共市场相同的流程和标准 [95][96] - 在基金融资、特殊资产等团队增加人员,有专门的分析协调员和商业负责人 [96][97] 问题10: 研究与洞察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客户对AI的采用是否加速 - 增长部分由研究助理、新产品发布驱动,更新研究助理的客户NPS更高,有扩大合作的倾向 [100][101] - 不同层级银行客户对AI的采用方式不同,大银行将公司数据和代理集成到内部AI工作流平台,中小银行通过平台获得AI功能 [102][103] 问题11: 私人信贷直接贷款市场情况及公司业务替代情况 - 存在发行人从公共市场转向私人信贷市场的情况,但也会转回,评级机会可能延迟但未丢失 [109] - 与MSCI的合作有助于投资者重视评级,未来GP可能因投资者需求而增加评级业务 [111][113]
信用评级行业迎深度重塑:从“服务发行人”转向“服务投资人”
上海证券报· 2025-07-02 03:09
行业转型与竞争格局 - 信用评级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导向",重心从"服务发行人"向"服务投资人"转移,风险定价与前瞻预警功能增强 [1] - 2022年一季度评级机构承揽债券1879只同比下降23 65%,中诚信国际以35 5%市占率居首 [2] - 2023年一季度债券承揽数量反弹至2395只,联合资信市占率达30 1%首次超越中诚信国际 [2] - 2024年一季度承揽债券2246只,中诚信国际市占率回升至34 01%,联合资信降至26 02% [2] - 2025年一季度评级机构增至15家,承揽债券2609只,中诚信国际以33 92%市占率稳居龙头,联合资信下滑至20 9% [3] - 头部六大机构合计市占率超90%,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3] 头部机构差异化布局 - 中诚信国际布局绿色评级与指数服务,具备中、港、欧三地评级资质 [3] - 联合资信金融机构发行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行业第一,熊猫债市占率近50% [5] - 东方金诚在地方政府债、绿色债券等产品中占据优势 [5] - 中证鹏元在熊猫债、非标资产评级等创新品种表现突出,绿色金融评级能力增强 [5] 服务创新与盈利模式 - 企业首次违约前平均预警期从2023年562天延长至2024年747天 [5] - 2024年无评级债券期数占比升至63 55%,较上年提高7 17个百分点 [5] - 非评级业务快速崛起,联合资信债券估值体系覆盖3 2万只债券,服务280家用户 [6] - 试水"双轨付费"机制,基础层发行人付费,创新层面向投资人定制化增值服务 [8] 国际化与科技化进展 - 联合国际在香港市场信用评级客户数超过国际三大评级机构 [9] - 多家机构引入机器学习、大模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打造内部数据平台与算法标准 [9]
评级公司助力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46
不良资产业务的本质与社会价值 - 不良资产业务的核心是将不良资产中的生产要素解放并重新组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 该业务是化解金融风险、助力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房地产、地方债务与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领域风险化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6] - 行业起源于上世纪末四大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后完成商业化转型 [3] 不良资产业务的理论基础与盈利逻辑 - 冰棍效应假说强调不良资产随时间加速贬值,需快速处置以实现价值回收 [3] - 逆周期假说主张经济下行期低价收购不良资产,复苏期高价出售以获取回报 [3] - 盈利逻辑源于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在经营策略上的差异:银行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而资产管理公司可接受较低流动性,形成宏观对冲型投资模式 [5] 评级公司的角色与功能 - 评级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独立智库型机构,其信用风险识别能力与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主业高度契合 [1][9] - 通过"学术+咨询+实践"三位一体模式,提供宏观-行业-企业-特定资产的信用评价体系,助力风险研判 [7][10] - 在债券市场违约案例研究中积累的专业经验,可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拓展高收益债券和垃圾债领域业务 [11] 评级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协同路径 - 评级公司可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全流程风险管理支持,形成"资本+技术"双轮驱动模式 [11] - 通过宏观研究研判,帮助资产管理公司识别交易机会,推动企业重组中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 [12] - 合作建立新型智库功能,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经济风险研判和国际规则博弈中的话语权 [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不良资产外延正从银行不良贷款向债券市场扩展,评级公司的债券研究能力将成为重要支撑 [11] -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将强化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在生产要素解放中的社会功能 [7][13]
东方金诚荣获2025(第九届)中国品牌博鳌峰会“年度(行业)最具价值品牌”称号
新浪财经· 2025-05-26 17:50
品牌荣誉与认可 - 公司在2025年第九届中国品牌博鳌峰会上荣获"2025年度(行业)最具价值品牌"称号 [2] - 获奖原因是公司近年来建立了专业、负责、高效的品牌形象,并实现了高质量、高频次、多平台的研究内容输出 [2] 品牌建设与专业能力 - 公司以打造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品牌为目标,持续优化评级方法模型并升级产品服务 [4] - 公司通过智库建设大力挖掘研发潜力,积极发挥"三个服务"作用,推动研究与品牌宣传深度融合 [4] - 公司与国家级主流媒体及权威信息平台构建多层次品牌传播矩阵,系统输出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深度研究成果 [4] 品牌传播与影响力 - 公司年均接受媒体采访近千次,媒体露出超过5000次 [4] - 公司阅读量超百万的报道达到50篇次以上,显示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4]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发挥国有评级机构使命担当,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4] - 公司将立足智库定位,聚焦经济发展重点与热点问题,与媒体、信息平台及债券市场各方加强合作 [4] - 公司计划通过拓展宣传方式、丰富品牌内涵、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品牌 [4]
消息人士:美国财政部并不特别担心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评级机构的评估是“滞后指标”。
快讯· 2025-05-20 03:56
美国财政部对穆迪下调信用评级的反应 - 美国财政部对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并不特别担心 [1] - 财政部认为评级机构的评估是"滞后指标" [1]
穆迪下调美国AAA评级,但这次和2011年大不相同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17 12:25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事件回顾 - 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至AA+后,标普500指数当日跌幅超7%,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16个基点[1] - 当时市场恐慌源于衍生品合约要求抵押品必须为AAA级证券,导致机构被迫抛售美债[2][4] - 2023年惠誉和穆迪相继下调美国评级至AA+,但债券市场反应平淡[3][4][9] 2011年与当前市场差异 - 2011年评级下调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个月内下降56个基点至2.1%,2年期下降9个基点[7] - 当前合约条款已修改为"政府证券"要求,取消评级限制,消除强制抛售机制[1][8][9] - 穆迪此次下调仅使美国评级从"分歧AA+"变为"一致AA+",未改变实质信用水平[3][4][9] 市场反应分析 - 2011年抛售后美债反而受避险资金追捧,收益率快速下行[7] - 当时欧债危机和美联储宽松预期强化了美债的避险属性[7] -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当前评级变动不会触发任何强制交易行为[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