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谱细胞分析仪
icon
搜索文档
从“制造基地”到“研发热土” 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提质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05-30 04:46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 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832家,同比增长12.1%,显示外资加速在华战略布局[1] - 瓦克集团亚洲销售额占比37%,其中中国贡献约一半,张家港生产基地完成15年来最大单项投资[2] - 中国丹麦商会披露超500家丹麦公司在华运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2] 外资战略转型方向 - 外资企业从"在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研发",75%德国商会成员推进本地化战略[5] - 霍尼韦尔加速本地化以应对关税波动,英伟达借助中国AI应用场景提升全球技术能力[3][5] - 书赞桉诺在华木浆出口量从1993年2万吨增至2024年500万吨,基于"双碳"战略开发生物基新材料[5] 新兴产业合作机遇 - 中国在绿色能源、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全球领先,自动化生产具备效率优势[3] - 德国商会提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无人驾驶为汽车行业合作蓝海[4] - 国家级经开区优先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外资项目[6] 政策与营商环境优化 - 中国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提升便利化水平[2]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新增155条服务业开放任务[6] - 商务部推动数智供应链国际合作,西屋交通借"一带一路"实现中国供应链全球输出[5] 投资质量提升路径 - 实际使用外资下降背景下,需推动高技术领域重点项目落地,设立正面清单引导投资[7] - 专家建议优化国家级经开区投资结构,强化产业链对接与投资者保护[7] - 大众汽车等企业强调需提升合作水平,建立AI驱动的智能供应链[4][5]
外企争相在华深化科研布局
经济日报· 2025-05-28 06:40
外资企业在华本土化生产与研发进展 - 索尼首台中国本土生产的光谱细胞分析仪出厂并运抵锦州医科大学 标志着外资企业在华深化本土制造与交付能力的最新实践 [1] - 索尼4月初宣布中国本土化生产计划 该设备为计划落地后的首台出厂产品 [1] - 外资企业正推进"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研发"转变 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基地 [1] 外资企业在华重大投资项目案例 - 西门子医疗1月在深圳启动总投资逾10亿元新基地 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 [1] - 安赛乐米塔尔4月与湖南钢铁集团签约 推动汽车板三期项目落地并在湖南建设汽车用钢全球研发中心 [1] - 丹纳赫集团5月发布上海工厂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微生物克隆筛选设备 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并面向全球市场 [1] 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模式转型 - 外资企业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模式 增强本地服务能力并提供高端设备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中国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产业配套能力增强 成为科技革命最佳应用场景 [2] - 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试点、取消准入限制等政策支持外资发展 [2] 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协同效应 - 外资企业通过升级产业链加大在华产品开发与研发投入 激发中国市场创新活力 [3] - 外资企业助力中国高端制造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 [3] - 中国成熟产业链和领先科研环境为外资企业创新提供沃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