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核心零部件

搜索文档
全球资金加仓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4:48
外资加仓中国整体趋势 - 全国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 [1] - 深圳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3% 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深圳全市比重35.2%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同比大增122.2% [8] 重点城市外资引进表现 - 深圳: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同比增长51.5% 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 [3] - 广州:1-5月新设外资企业3516家增长8.7% 实际使用外资132.49亿元增长1.5% [3] - 上海: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3019家增长0.4% 实际使用外资85.21亿美元(约612.85亿元)下降16.4% [3] - 北京:1-5月新设外资企业961家同比增长31.1% [3] - 香港: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吸引超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 首年运营带来逾1600亿港元外商直接投资 [3] 外资投资领域偏好 - 电信领域:全国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超2600家同比增长27% 深圳新设外资电信企业635家同比增长60% [2][16] - 医疗领域:深圳新设外资医疗企业113家同比增长85.2% 西门子医疗投资超10亿元建设研发制造基地 [2][5][17] - 高技术领域:外资加速布局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赛道 深圳法雷奥工厂入选WEF"灯塔工厂" [6][8][9] 跨国企业典型案例 - 西门子医疗:在深圳投资超10亿元建设第二个研发制造基地 本土化率超80% 全球每3台磁共振设备有1台产自深圳 [5] - 法雷奥集团:深圳工厂为全球最大产能基地 智能大灯产品开发周期仅8-10个月(欧美需2年) [6] -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获批筹建深圳分行 将发挥母行在欧洲、拉美优势服务湾区客户全球布局 [9] 城市功能定位与外资布局差异 - 北京:外资偏好基础研究型研发中心 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11] - 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042家 近期签约56个外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总投资36.8亿美元 [12] - 广州:侧重研发、采购等专业职能 黄埔区推动赛默飞、施耐德等外资项目扩产 [12] - 深圳:聚焦研发制造与产学研转化 引入Plug and Play、Kickstarter等国际创新平台 [13][14] 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影响 - 国务院批复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 涵盖电信、医疗等重点领域 [16] - 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约七成 深圳15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 [16] - 外商独资医院加速落地 深圳绿叶医疗项目为全国首个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 [17][18]
全球资金加仓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4:38
外资加仓中国趋势 - 全国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 [1] - 深圳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3%,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1][2] - 外资逆周期加仓中国,电信、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成为新风口 [1][15] 重点城市外资引进情况 - **深圳**: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同比+51.5%),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11.3%),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同比+122.2% [2][8] - **上海**:新设外资企业3019家(同比+0.4%),实际使用外资85.21亿美元(约612.85亿元,同比-16.4%),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042家 [2][12][13] - **北京**:1-5月新设外资企业961家(同比+31.1%),生物医药领域吸引阿斯利康25亿美元单笔投资 [12] - **广州**:1-5月新设外资企业3516家(同比+8.7%),实际使用外资132.49亿元(同比+1.5%) [2][13] 外资投资领域偏好 - **医疗行业**:深圳新设外资医疗企业113家(同比+85.2%),西门子医疗投资超10亿元建设研发制造基地 [4][16][17] - **电信行业**:全国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超2600家(同比+27%),深圳新设635家(同比+60%) [16][18] - **高技术制造业**:深圳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35.2%,法雷奥深圳工厂入选WEF"灯塔工厂" [6][8] 跨国企业典型案例 - **西门子医疗**:在深圳投资超10亿元建设第二个研发制造基地,本土化率超80%,全球1/3磁共振设备产自深圳 [4] - **法雷奥集团**:深圳工厂为全球最大产能基地,智能大灯研发周期仅8-10个月(欧美需2年) [5][6] - **外资机构布局**:璞跃中国大湾区创新中心落地深圳,聚焦人工智能;Kickstarter设立全球服务中心助力创新产品出海 [14] 服务业扩大开放机遇 - 国务院批复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涵盖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 [15] - 全国40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绿叶医疗在深圳建设全国首个外商独资专科医院 [16][17] - 外资独资医院引入将带来技术、管理和服务模式溢出效应,丰富医疗供给结构 [17] 全球资本与中国科技共振 - 德银研报称2025年为"中国斯普特尼克时刻",外资加速布局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 [10] - 国际投行如大摩、瑞银、高盛等"看多"中国资产,中阿智能产业基金聚焦智能产业、数字经济 [8][9] - 中国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吸引外资,如康方生物、来凯医药等获外资基金支持 [9]
全球资金加仓中国 深圳抓住这一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1:59
外资加仓中国趋势 - 全国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实际使用外资4232.3亿元[1] - 深圳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3% 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1][2] - 外资偏好高技术领域 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大增122.2% 占全市比重35.2%[6] 重点城市外资布局差异 - 上海1-6月实际使用外资85.21亿美元(约612.85亿元)占全国14.5%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1042家[8][9] - 北京1-5月新设外资企业961家增速31.1% 生物医药领域获阿斯利康25亿美元单笔投资[8] - 广州1-5月实际使用外资132.49亿元增长1.5% 外资集中于研发采购等专业职能部门[9] - 深圳外资侧重研发制造中心与产学研转化 引入Plug and Play、Kickstarter等创新平台[10][11] 外资重点投资领域 - 电信领域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超2600家同比增长27% 深圳635家新设外资电信企业同比增60%[1][12] - 医疗领域深圳新设外资医疗企业113家同比增85.2% 绿叶医疗建全国首个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1][12][13] - 高端装备领域西门子医疗在深投建10亿元研发基地 本土化率超80% 全球1/3磁共振设备产自深圳[3] 跨国企业典型案例 - 西门子医疗在深投建第二个研发基地 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生产[3] - 法雷奥中国智能大灯开发周期仅8-10个月(欧美需两年) 深圳工厂入选WEF"灯塔工厂"[4] - 德意志银行预测2025年为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关键年 高附加值领域扩展将引发全球资本关注[1][7] 服务业扩大开放机遇 - 国务院批复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 涵盖电信医疗金融等重点领域[11] - 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约七成 深圳15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12] - 外商独资医院加速落地 上海德达医院成全国首家外资心血管专科医院[13]
外企争相在华深化科研布局
经济日报· 2025-05-28 06:40
外资企业在华本土化生产与研发进展 - 索尼首台中国本土生产的光谱细胞分析仪出厂并运抵锦州医科大学 标志着外资企业在华深化本土制造与交付能力的最新实践 [1] - 索尼4月初宣布中国本土化生产计划 该设备为计划落地后的首台出厂产品 [1] - 外资企业正推进"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研发"转变 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基地 [1] 外资企业在华重大投资项目案例 - 西门子医疗1月在深圳启动总投资逾10亿元新基地 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 [1] - 安赛乐米塔尔4月与湖南钢铁集团签约 推动汽车板三期项目落地并在湖南建设汽车用钢全球研发中心 [1] - 丹纳赫集团5月发布上海工厂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微生物克隆筛选设备 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并面向全球市场 [1] 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模式转型 - 外资企业建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模式 增强本地服务能力并提供高端设备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中国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产业配套能力增强 成为科技革命最佳应用场景 [2] - 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试点、取消准入限制等政策支持外资发展 [2] 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协同效应 - 外资企业通过升级产业链加大在华产品开发与研发投入 激发中国市场创新活力 [3] - 外资企业助力中国高端制造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 [3] - 中国成熟产业链和领先科研环境为外资企业创新提供沃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