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系列场景专用轮胎
icon
搜索文档
青岛市第85家上市公司!北交所轮胎第一股泰凯英成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0-28 20:07
泰凯英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聚焦于全球矿业及建筑业轮胎市场,专业从事矿山及建筑轮胎的设计、研发、销售与服务的企业,荣获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隐形冠军"企业等称号,服务了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利勃海 尔等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矿山和建筑用户,为全球知名矿山企业和设备制造商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青岛市新增1家上市公司,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5家,稳居全省首位,另有10家企业在各交易所排队待审,25家企业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 案,68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新增上市储备创历史最好成绩。下一步,青岛市委金融办将不断深化与各交易所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资本市场"助航行动", 加强梯度培育,深入挖掘上市后备资源,强化全流程上市服务,推动青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10月28日,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凯英)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青岛市今年第一家上市公司、全省今年第一家北交所 上市公司,也是青岛市两年来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泰凯英本次IPO发行数量为442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3.32亿元,将用于 ...
今日上市,泰凯英成功登陆北交所
搜狐财经· 2025-10-28 17:34
泰凯英此次发行价格为7.50元/股,共发行新股4425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3.32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全系列场景专用轮胎产品升级项目、专用轮胎创新 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专用轮胎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项目建设。 上市首日,公司股价表现强劲,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和对青岛轮胎产业发展的信心。 10月21日,泰凯英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最新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泰凯英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同比增长14.39%,盈利1.30亿元,同比增 长10.13%。 责编:张敏敏 审核:郝章程 公司此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4亿元、1.6亿元,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
青岛“小巨人”与北交所的“双向奔赴”——泰凯英成功登陆北交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2:19
泰凯英公司上市概况 - 公司于10月28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920020,成为青岛第85家上市公司及第65家境内上市公司 [2] - 发行价格为7.50元/股,共发行新股4425万股,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强劲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全系列场景专用轮胎产品升级、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及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项目 [2] 泰凯英公司业务与竞争力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业从事矿山及建筑轮胎的设计、研发、销售与服务 [3] - 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化技术开发体系,为客户提供场景化轮胎、数字化管理系统及综合管理业务 [3] - 在2023年国内工程子午线轮胎配套市场占有率总体位列第3名,其中大吨位起重机轮胎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1名 [3] - 公司开发出700余种轮胎,取得国内外共188项专利,拥有18项软件著作权,4项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3] 泰凯英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1亿元、1.4亿元、1.6亿元 [4] 青岛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青岛境内上市公司总数65家,形成多层次、全板块的资本市场布局 [5] - 2025年半年报显示,6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合计3323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39%,同比增长6.48% [5] -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合计309亿元,同比增长5.42%,净利润增长率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 [5] - 盈利面超82%,7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35家净利润同比增长,26家净利润同比增速超10% [5] 青岛上市公司国际化发展 - 38家上市公司披露有境外业务收入,金额合计1065亿元,占营收总额比重达32% [6] - 多家公司加快海外产能布局,例如在埃及、泰国、印尼、墨西哥、摩洛哥等国投资建厂,拓展中东等市场 [6] 青岛上市企业培育生态 - 全市新增1家A股上市公司,新增8家辅导备案企业,新增辅导备案企业数量超去年全年 [8] - 截至10月28日,全市正在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25家,创历史最好水平,另有10家企业拟赴境外上市 [8]
少募、快过、快上成主流!年内半数IPO上会企业下调募资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0:39
IPO募资趋势 - 2025年内46家IPO企业上会 其中半数企业募资金额缩水 多数缩水幅度集中在20%-40%区间 [1] - 科创板6家上会企业中有5家缩减募资金额 占比83.33% 北交所20家上会企业中有11家下调募资额 占比55% [1] - 今年新上市的65家企业中有40家募资额缩水 占比超过六成 [1] 板块募资特征 - 深主板及沪主板募资缩水企业家数占比分别为50%和41.67% 创业板呈现零缩水态势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募资缩水最多 上会6家企业中4家缩水 已上市企业中7家缩水 [2][6] - 专用设备制造业8家上会企业中有4家募资缩水 已上市企业中6家缩水 [2][6] 典型企业案例 - 泰凯英将拟募资金额从7.7亿元缩减至3.9亿元 删减补流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2] - 赛分科技实际募资2.16亿元较原计划8亿元缩水73% 取消研发中心建设和补流项目 [4] - 首航新能募资从最初15.12亿元调整至最终4.87亿元 期间曾一度上调至35.12亿元 [4][5] 行业分布特点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家上会企业中有2家募资缩水 通用设备制造业4家上会企业中有2家缩水 [3]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家上会企业中有2家募资缩水 专业技术服务业2家上会企业均缩水 [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已上市企业中有6家募资缩水 汽车制造业有4家缩水 [6] 募资调整动因 - 超过10家上会企业削减或取消补流项目 马可波罗将募资额从40.18亿元削减至23.77亿元 [8] - 中策橡胶原计划募集70亿元 其中28.5亿元用于补流 最终实际募集40.66亿元 [8] - 锦华新材因被问询募投项目必要性 删除研究院建设和营销网络项目 减少投资额1.77亿元 [9] 战略调整案例 - 恒坤新材因实施场地用途调整和产能利用率质疑 将SiARC项目从募投中剔除 募资额减少1.93亿元至10.07亿元 [10] - 企业调整募集资金规模受监管政策直接影响 同时包含自身战略调整因素 [7] - 监管机构严格审查补充流动资金比例 要求募集资金优先服务主营业务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