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搜索文档
金融街服务局:支持北交所丰富产品体系
北京商报· 2025-05-14 07:36
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支持措施 - 支持北交所丰富产品体系,研究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扩大指数化投资,持续开展ETF、LOF、REITs、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研究 [2] - 提升北交所法治化建设水平,发挥北京金融法院等机构功能,汇集基层意见助力市场法治建设 [2] - 支持北交所国际化发展,加强同境外交易所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北交所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2] 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 营造优质上市服务环境,支持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集聚发展,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资金支持 [3] - 构建多元化专业服务机构体系,发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等专业服务集群,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3] - 支持金融机构优化投资生态,设立差异化金融产品,鼓励QFII、RQFII等境内外机构加大北交所投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资金支持 [4] 企业上市全流程支持 - 强化企业上市全链条服务,依托北交所金融街服务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对接、上市辅导等功能,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 [5][6] - 加强优质创新型企业资源储备,培育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形成梯队化分层分类培育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精准赋能科技创新 [6] - 优化企业上市服务协调机能,建立企业资质办理便捷通道,提高审批、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办理效率 [6] 上市公司发展支持 - 支持上市公司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根据研发强度给予最高200万元年度资金支持,累计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7] - 鼓励挂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对研发强度达标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年度支持,累计奖励不超过150万元 [7] - 搭建金融赋能平台,支持上市公司人才引进,在工作居住证、子女教育、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保障 [7] 政策核心价值 - 政策直击中小企业融资难、资源散、人才缺痛点,通过研发支持、全流程服务、并购整合和人才保障等措施,实现创新价值与资本回报的双向转化 [1] - 强化北交所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主阵地的功能,通过资本、产业、政策正向循环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活力 [7]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支持北交所持续丰富产品体系 研究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
快讯· 2025-05-13 16:00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支持北交所发展 -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拟定《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加强资本市场生态建设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旨在支持企业上市并促进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1] - 政策重点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包括丰富产品体系、建设政府债券市场和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 [1] - 研究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以进一步拓展北交所融资工具 [1] 北交所产品体系拓展计划 - 支持北交所持续丰富指数体系,稳步扩大指数化投资 [1] - 持续开展北交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上市开放式基金(LOF)等产品研究 [1] - 推进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研究,以增强市场多样性 [1]
证监会主席发文: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IPO
梧桐树下V· 2025-02-01 12:09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意义 - 资本市场日益成为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建设强大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2] - 发展直接融资重要性不断增强 资本市场独特风险回报机制能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 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 [8] - 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 商品期货交易额居全球前列 但上市公司结构尚不合理 头部公司科技含量不高 [8] 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2.4万亿元 回购1476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3] - 2024年办结144家企业境外首发上市备案 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13.43万亿元 [4]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 2024年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 [12] 监管政策与改革措施 - 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面从10%提高到不低于1/3 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 [12] - 出台"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 [4][19]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 增强制度包容性 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 [17] 资本市场功能优化 - 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2024年披露并购重组交易2131单 [12] - 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 促进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多元化退出渠道 [19] -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 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 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绿色债券 [19] 中长期资金入市 - 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12] - 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 [17] - 配合央行推出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1000亿元 [12]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2024年走访1622家上市公司 全面落实市值管理指引 加大分红、回购激励约束 [19] - 完善公司治理 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发挥中介机构"看门人"作用 [19] - 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畅通多元退出渠道 加强退市后监管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