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接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业7月金融数据点评:融资结构多元化,资金活化度上升
华创证券· 2025-08-14 13:16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银行业 7 月金融数据点评 融资结构多元化,资金活化度上升 证券分析师:贾靖 邮箱:jiaji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3040004 证券分析师:徐康 电话:021-20572556 邮箱:xuka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60005 事项: 8 月 13 日央行披露 2025 年 7 月金融数据,其中 7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1.16 万亿元,同比多增 3893 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 9.0%,较上月末上升 0.1pct; 新增人民币贷款下降 500 亿元,同比少增 3100 亿元。 评论: 行业研究 银行 2025 年 08 月 14 日 推荐(维持)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林宛慧 邮箱:linwanhui@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4110001 行业基本数据 | | | 占比% | | --- | --- | --- | | 股票家数(只) | 42 | 0.01 | | 总市值(亿元) | 156,819.33 | 14.13 | | 流通市值(亿元) | 106,228.05 | 11.95 | ...
最新金融数据 央行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05:42
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 平,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业内专家表示,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接下来,各项 政策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并持续释放,将会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要点速览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有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去年11月以来,地方政府债 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对贷款的影响也接近7000亿元,还原上述因素影响 后,7月末贷款增速会进一步提升。 "观察贷款数据不能只看当月增量或环比变化,还应从贷款的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维度综合分析。"业 内专家表示,从余额增速看,7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反映了一段时 间以来信贷对实体经 ...
7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增长9%,"一石多鸟"政策效应加快显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4:26
央行8月13日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同比分别增长 9%、8.8%、6.9%,继续高于经济增速。 分析人士表示,多因素影响下,7月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但贷款利率低位下行,反映信贷供给充裕,实 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则保持在较高水平,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的 良性循环进一步畅通,"一石多鸟"效应加快显现。 展望未来,下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经济持续回升和有效信贷需求合理增长有保障。 地方债务置换等因素影响信贷增长 在"冲时点"季节性因素、地方债务置换、金融机构破"内卷"、挤出虚增空转贷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7 月信贷增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 期"8.7%"的同比增速放缓了1.8个百分点。 资金循环效率提升 "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 货币金融环境。"分析人士表示。 初步统计,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 其中,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3万 ...
前7月社融增量保持同比多增 信贷结构优化 7月M2同比增长8.8% “剪刀差”收窄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46
过去一个月,金融总量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截至7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继续体现出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取向。 作为传统信贷"小月",近年来7月贷款投放普遍呈季节性回落。6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 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拉高6月数据的情况。6月也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的重要时间窗口,大 量企业面临货款回收、债务偿还、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 同时,存量隐性债务置换政策仍在持续影响贷款增速——大量以高息短贷形式存在的隐性债务随着债务 置换转化为低息长债,进而在短期内拉低贷款增速。据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 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 近期多个行业"反内卷"也是影响短期信贷波动的新因素。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随着近期相关部门推 动破除"内卷式"竞争、推进清欠企业账款的成效逐渐显现,可能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有所下降。 过去一个月,我国利率水平继续低位运行。数据显示,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新发放个人住 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分别下降约 ...
7月信贷季节性波动,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挤水分”
搜狐财经· 2025-08-13 23:43
8月13日,人民银行官网公布2025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M2增速加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较高水平;贷款规模 保持合理增长;利率保持低位,融资需求满足度高。几大亮点之中,反映金融持续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货币、财政政策 协同发力成效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信贷小月新增贷款出现波动的情况,分析人士强调,观察金融总量不能只看贷 款,要更多观察社会融资规模、M2这些更全面的指标。 | | | | 中国人民银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les | | |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 | | | | | | |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 法律法规 | 货币政策 | 宏观审慎 | 信贷政策 | 金融市场 | 金融稳定 | 调查统计 | 银行会计 | 支付体系 | | | 金融科技 | 人民币 | 经理国库 | 国际交往 | 人员招录 | 学术交流 | 征信管理 | 反洗钱 | 党建工作 | | | 服务互动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8.8%!央行最新发布!“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券商中国· 2025-08-13 18:53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 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 0.5个百分点;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体 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 收窄,体现出当前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 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 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化债、化险、"反内卷"致信贷数据波动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月信贷数据波动不仅受到季节性因素扰动,还与 地 ...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8:19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比 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 0.5个百分点;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 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 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 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月信贷数据波动不仅受到季节性因素扰动,还与 地方政府化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等外部因素相关。据市场研究估算,化债、化 险因素对当前贷款增速的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作为传统信贷"小月",近年来7月贷款投放 ...
21现场|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与会专家:建立国际级交流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7 21:50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7月26日在上海成立 标志着资本市场拥有官方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 [2] - 学会由证监会 民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揭牌 主要负责人包括证监会主席吴清担任会长 副主席李超任执行副会长 [3] - 挂牌仪式在中国证券博物馆举行 现场反响热烈 [4] 直接融资发展现状与作用 - 截至2022年直接融资规模超100万亿元人民币 占社会融资比例超30% [5] - 资本市场将在国家经济大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5] - 直接融资可打通资本 科技与实体经济的链条 解决科技创新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5] 学会定位与职能 - 定位为全国性非营利社团组织 凝聚金融机构 上市公司 高校及监管机构研究力量 [6] - 核心职能包括加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学术研究 为决策建言献策 [6] - 促进学术界 业界与政策制定者交流 搭建国内外资本市场沟通平台 [6][7] 监管层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资本市场研究重要性 将创办学术期刊《资本市场研究》 [8][9] - 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在资本市场的应用 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9] - 特别强调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坚持"零容忍"监管原则 [9]
同比大增588%!定增市场强势回暖,A股年内募资超700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7-25 19:45
A股定增市场回暖 - 2025年以来A股定增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截至7月25日已有90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募资约72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8.16% [1] - 国有银行巨额定增是重要推手,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家累计募资5200亿元 [4] - 驱动因素包括监管层鼓励直接融资、注册制改革提升效率、市场利率下行释放融资需求,以及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扩产需求 [1] 行业定增案例 - **广电计量**:拟募资不超过13亿元,用于航空装备测试平台、AI芯片测试平台、卫星互联网质量保障平台等项目,旨在布局新兴领域并突破产能瓶颈 [2] - **海通发展**:拟募资2.1亿元购置3艘干散货船,扩大运力规模并优化全球航线布局 [3] - **华丰科技**:拟募资10亿元用于高速线模组扩产、防务连接器基地建设等项目,强化主营业务竞争力 [3] - **天风证券**:募资40亿元补充资本金及偿还债务,提升抗风险能力 [6] - **烽火电子**:募资8.9亿元收购陕西长岭电子科技股权,支持业务发展 [6] 金融与实体行业定增差异 - 金融行业定增以补充资本实力为主,如国有银行定增提升资本充足率以支持实体经济 [4][6] - 实体行业定增聚焦业务扩张与技术升级,资金用途与主营业务深度绑定,如新能源、半导体扩产及并购重组需求 [1][6] - 差异反映金融行业面临资本监管趋严,实体行业更需资金用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6] 政策与市场背景 - 财政部是银行股定增认购主力,2025年政府拟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银行补充资本 [5] -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分期分批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5]
政策与基本面双驱动,一轮修复行情之后券商怎么走?|2025招商证券“招财杯”ETF实盘大赛
搜狐财经· 2025-07-17 14:35
政策驱动与基本面改善 - 自去年"924"以来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持续加码,包括降准降息、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直接利好券商投行、两融及经纪业务 [6][7] - 科创板"1+6"政策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覆盖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强化券商投行业务增长预期 [4][10] - 陆家嘴金融论坛提出三大改革重点:沪港联动机制、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深化科创板改革,提升券商板块风险偏好 [2][3] 行业业绩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一季度券商经纪业务显著复苏,A股日均成交额从2024年的5000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新开户人数同比增23% [9][10] - 投行业务受益于并购重组活跃及科创板政策,自营投资与资管业务在结构性行情中表现亮眼,两融余额连续17日超1.8万亿元 [11] - 五大主营业务(经纪、投行、自营、资管、信用)均边际改善,支撑二季报及下半年业绩预期 [11] 估值与配置价值 - A股券商市盈率20倍与大盘持平,港股仅15倍且市净率0.91破净,具备较高性价比 [18][19] - 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对券商板块低配3.32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最低,未来增持预期强烈 [20] - 直接融资趋势下券商成长逻辑转变,风险分散、灵活性及透明度优势凸显 [22] 并购整合与头部集中 - 新"国九条"明确支持头部券商做优做强,行业并购重组确定性高,实现资源互补与规模效应 [12][13] - 头部券商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ETF产品通过市值加权编制天然聚焦龙头,契合行业趋势 [14] 创新业务与科技赋能 - 中资券商香港子公司获批区块链相关全牌照,推动估值逻辑从PB向成长性切换 [15][16] - AI金融科技与财富管理转型加速,券商IT投入增加,服务长尾客户能力提升 [25] 投资工具与策略 - 券商ETF覆盖50只龙头股,管理费率低至0.15%,免印花税且操作透明,解决选股难题 [26][27] - 网格交易策略适合高波动特性,通过纪律性高抛低吸积累筹码 [28] 市场差异与资金结构 - 港股券商指数前十大权重占比85%(A股57%),受国际资金流动影响更大,T+0规则加剧波动 [17][18] - A股散户占比超80%,情绪驱动短期波动;港股机构投资者超60%,更注重基本面 [18] 后市展望 - 政策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稳股市")、基本面(成交额复苏)、资金面(两融活跃)共振,估值修复持续 [24][25] - 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经纪业务与财富管理转型,券商板块Beta属性叠加成长逻辑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