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研究精选混合基金

搜索文档
多因素推动沪指突破3800点 绩优基金经理最新发声
中国经济网· 2025-08-25 08:41
市场表现与核心驱动因素 - 沪指突破3800点创近10年新高 市场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1] -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增强市场信心 叠加科技企业突破性进展共同推动上涨[2] - 市场估值中枢抬升源于政策引导下资本回报率预期上升 与历史高点相比本次上涨未体现总量需求扩张而是供给侧结构优化带来的业绩预期提升[2] - 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获重估 资产估值与全球地位不匹配促持续上涨[3] - 经济软着陆后重启新周期 权益资产横向纵向均处明显低估水平 机构资金在利率下行背景下提升权益配置需求[3] 市场趋势判断 - 多项利好因素持续 中国资产重估处于早期阶段 宏观政策落地与流动性宽松环境支撑企业盈利修复[4] - 本轮行情区别于2015年杠杆资金推动模式 或是A股首次系统性慢牛开端 上涨节奏更平缓[4] - 短期市场情绪高涨但技术面抢跑基本面 需警惕交易拥挤与政策落地不确定性[5] - 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驱动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迁移[5] - 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与政策引导估值提升共振 科技股盈利占比提高推动市场盈利持续改善[5] 风格偏好与配置逻辑 - 科技成长风格占优源于超跌修复与新质生产力驱动 银行保险券商电信等周期板块同步表现亮眼[7] - 风格切换关键因素包括增量资金属性(散户游资活跃利好小盘/保险养老金流入利好大盘)、政策与产业趋势支持、估值与业绩匹配度[7] - 未来风格趋于均衡 科技成长中具备业绩兑现能力领域与低估值景气改善大盘蓝筹均有机会[8] - 投资策略倾向稳健为主攻守兼备 保持高仓位但不盲目追高 注重均衡配置成长与价值板块[9] - 关注AI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成长领域 同时配置消费医药等估值合理价值板块及高股息资产[10] 重点投资领域 - 新质生产力与高端制造成为中报检验政策红利转化实际利润的关键窗口[11] - AI赋能从概念走向落地 重点关注算力基础设施、AI应用落地及数据要素领域[11] - 反内卷政策覆盖光伏锂电等新兴行业 四季度或显现投资机会[11] - 困境反转板块包括消费电子地产链医药生物 低估值基础上基本面改善易形成戴维斯双击[11] - 硬科技与高端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 智能驾驶作为AI最快落地场景渗透率快速提升[13] - 半导体代工厂产能利用率高 先进制程突破是关键 国内投资机会映射海外AI投资范式[14] 风险与不确定性 - 全部A股市净率接近历史估值高位 技术指标显示股价抢跑基本面[15] - 国内不确定性包括企业盈利修复不及预期、政策落地节奏效果及资金面波动[15] - 外部不确定性包括全球宏观经济波动与地缘政治环境变化[15] - 海外贸易政策及AI产业发展路径是最大不确定因素 需持续追踪技术发展差距[15]
A股3800点,绩优基金经理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24 21:25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沪指突破3800点刷新近10年新高 市场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2] -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增强市场信心 国内科技企业突破性进展提供支撑[16] - 市场估值中枢抬升源于政策引导下资本回报率预期上升 企业盈利预期提升来自供给侧结构优化[16] - 政策支持、资金结构优化与产业趋势共振形成核心上涨逻辑 与2021年公募抱团行情存在本质差异[18] - 经济软着陆后权益资产处于明显低估水平 机构资金在利率下行环境下提升权益配置需求[19] - 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获重估 资产估值与全球地位不匹配得到修正[18] 市场趋势判断 - 多项利好因素持续 中国资产重估仍处早期阶段 企业盈利修复将带来较多机会[21] - 行情区别于2015年杠杆牛 或是A股首次系统性慢牛开端 上涨节奏更平缓[21] - 短期市场表现抢跑基本面 需警惕交易拥挤和政策效果不确定性[21] - 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迁移 形成可持续慢牛格局[21] - 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与政策引导估值提升共振 科技股盈利占比提高推动市场盈利持续改善[22] - A股PB仅1.4-1.5倍显著低于十年前2倍水平 政策持续性将改善基本面预期[23] 风格偏好与投资机会 - 科技成长板块超额收益明显 源于超跌修复和新质生产力驱动[25] - 风格切换关键因素包括增量资金属性、政策产业趋势和估值业绩匹配度[25][26][27] - 未来风格趋于均衡 科技成长业绩兑现领域与低估值大盘蓝筹均有机会[28] - 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与高端制造、AI赋能与数字经济、反内卷政策受益板块及困境反转领域[34] - AI和创新药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新消费板块及军工战略资源板块具备产业驱动力[35] - 智能驾驶作为AI最快落地场景 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带来产业链机会[36] - 半导体代工厂产能利用率高 先进制程突破是关键投资机会[37] 投资策略调整 - 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科技成长适当获利了结 关注上游资源品、中游制造和下游服务新周期[30] - 保持较高仓位但不盲目追高 均衡配置成长领域与估值合理的价值板块[31] - 投资组合保持相对均衡 在不同方向寻找机会控制风险[31] - 挖掘高确信成长 优选行业空间大、核心竞争力强且增长确定性高的企业[31] - 坚定看好中国科技发展 AI和科技自主可控产业仍处快速成长阶段[32] 风险因素关注 - 全部A股市净率接近历史高位 技术指标显示股价抢跑基本面[39] - 需关注企业盈利修复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及资金面波动等国内风险[39] - 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和地缘政治变化等外部因素值得警惕[39] - 局部主题板块存在过热现象 海外贸易政策和AI技术发展路径是最大不确定性[39] - 市场情绪化交易导致波动率加大 但整体估值不算非常贵[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