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咖啡

搜索文档
体重管理没有捷径可走
广州日报· 2025-06-06 04:16
行业现状 - 减肥市场乱象频出,不法商家通过翻新概念如"减肥糖果""减肥奶茶"等收割消费者焦虑 [1] - 涉案"瘦身咖啡"添加违禁成分西布曲明,销售网络覆盖28个省区市,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1] - 西布曲明会导致口干、腹泻、四肢抽搐等不良反应,严重可引发心律失常、脑卒中、心脏骤停 [1] 监管漏洞 - 有毒产品被查处后仍在部分电商平台和社交渠道流通,暴露下架溯源工作滞后 [1] - 平台审核可能仅停留在形式,第三方店铺资质核验存在漏洞,跨区域销售协同治理不足 [1] 行业规范建议 - 监管部门需加强信息监测、协查处置,加大监督抽检和执法力度,强化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 [2] - 电商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经营信息审核机制,加强商品源头追溯和全流程监管 [2] 消费者行为 - 不法商家利用"零运动""无痛苦"等话术包装产品,迎合消费者"轻松减肥"心理 [1] - 消费者需增强维权意识,发现可疑产品及时举报,避免迷信"躺瘦"神话 [2] 健康倡导 - 国家推进"健康管理年"行动,倡导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2] - 合理饮食与规律运动才是健康减重的正确途径,而非依赖高风险"捷径"产品 [2]
超千万元有毒“减肥咖啡”被查!同款产品却仍在销售
新华网财经· 2025-06-04 21:21
兰州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侦办,通过快递集散点的监控视频和收发记录,很快锁定了 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轨迹。2025年2月,警方抽调100余名警力,分赴全国12个省市同步实施抓捕,最终捣 毁犯罪窝点六处,查封用于储存中转有毒有害咖啡制品的仓库三处,查获尚未销售的有毒有害咖啡13万 余袋,已查明涉案资金1500余万元。 这类"减肥咖啡"的产品介绍"驴唇不对马嘴",看似精美的包装全流程造假,那么为何还会吸引大量消费 者的目光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刘蓉介绍,这类减肥产品借助较为低廉的价格和网络平 台的便利,夸大使用效果,诱导消费者购买。 "不节食不运动,月瘦20斤不是梦""餐前喝一杯,躺着变苗条"……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和塑形的关 注度不断提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想"轻松减肥"的心理,兜售号称可"月瘦8至25斤"的"减肥咖 啡",制造身材焦虑、夸大宣传,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减肥咖啡"不仅没有效 果,还添加了违禁成分,危害消费者健康。 一些消费者表示,看到"减肥咖啡"的宣传效果,且价格不贵,就立刻下了单。但饮用后身体出现明显不 适,到医院就诊后 医生表示怀疑"减肥咖啡" ...
超千万元有毒“减肥咖啡”被查!同款产品却仍在销售
新华社· 2025-06-04 14:28
行业乱象 - 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追求快速减肥的心理,夸大宣传"减肥咖啡"效果,声称"不节食不运动,月瘦20斤不是梦"和"餐前喝一杯,躺着变苗条"等虚假广告语 [1] - 这些"减肥咖啡"产品中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成分西布曲明,检测结果显示含量为2.51×100 ug/kg [5] - 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抑制药,曾被广泛添加在减肥药中,但因强烈副作用于2010年被我国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2012年被列入《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 [5] 案件侦破 - 兰州警方成立专案组,通过快递集散点监控和收发记录锁定犯罪嫌疑人作案轨迹 [7] - 2025年2月,警方抽调100余名警力在全国12个省市同步实施抓捕,捣毁犯罪窝点六处,查封仓库三处 [7] - 查获未销售的有毒有害咖啡13万余袋,涉案资金1500余万元 [7] 监管漏洞 - 案件曝光后,电商平台仍有相同产品在售,平台承诺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但未兑现 [9] - 网络交易虚拟性导致监管对象难确定,许多网络食品经营者未进行工商注册和食品经营许可 [9] - 违法行为发现困难,被动执法普遍,且涉及市场监管、卫健委、公安、商务等多个部门,缺乏打击合力 [9]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被"减肥咖啡"的低廉价格和夸大效果吸引下单 [3][10] - 部分消费者饮用后出现明显不适,经医院检查怀疑含有违禁物质后报警 [3] - 不法分子利用减肥人士求速度、求效果的心理需求制造噱头,通过网络平台销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