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B

搜索文档
我在投资上犯过的错
雪球· 2025-08-03 13:33
投资历程回顾 - 1992年因情绪化决策错失股市黄金十年 30元认购证黑市价曾达1万元(相当于现今100万) 但第二批认购证中签的上海石化因5元股价+3元认购成本导致长期亏损[3][4] - 2008年受奥运行情舆论误导 清仓年化收益率10%的分离债(青啤债/江铜债价格仅50-60元)转投封基 导致20%亏损(同期华夏大盘跌65.95%)[6][7][8] - 2012年过度依赖历史规律 在打新资金释放日满仓分级B(杠杆效应)首次盈利创纪录 但第二次遭遇黑天鹅回吐全部收益[10][11] 市场特征演变 - 早期股票认购证制度存在暴利机会 1991年30元认购证成本相当于当时月工资30%[3] - 2008年分离债市场存在特殊结构 可转债拆分为高溢价期权与深度折价债券(到期收益率超10%)[7] - 2012年前打新机制需冻结资金 历史数据显示资金释放日与市场上涨存在强相关性(3000亿阈值)[10] 投资教训总结 - 单次失败不应成为放弃领域的理由 上海石化案例显示长期持有也可能亏损[5] - 社会舆论与重大事件(如奥运会)易形成市场认知偏差 需保持独立判断[9] - 历史规律存在失效风险 分级B杠杆操作放大收益同时加剧波动[11]
十年了,过来人谈谈2015年7月股市的腥风血雨
集思录· 2025-07-07 20:33
2015年股灾回顾与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从5178点暴跌至3400点区间 十年间未能有效突破[1] - 2015年7月市场出现连续千股跌停现象 7月8日达到极端状态[1] - 监管层7月4日紧急暂停IPO并退回打新资金[1] 分级基金套利机会 - 分级B产品在市场暴跌期间出现显著价格与净值差 提供套利空间[2][9] - 部分投资者通过分级A和分级套利策略实现40%年化收益[5] - 分级B下折事件成为市场重要转折点 后该产品退出历史舞台[12] 极端行情下的投资行为 - 有投资者在5100点通过融券做空180ETF获取超额收益[2] - 政策救市宣布与实际资金到位存在3天时滞 导致部分抢反弹资金遭遇连续跌停[2] - 食品B品种在救市后出现连续三个跌停又三个涨停的极端波动[2] 仓位管理与资产配置 - 部分投资者在5000点成功逃顶并将仓位降至10%以下[3][9] - 有案例显示3月底清仓后 7月4日完成彻底清仓 较峰值少赚5个百分点[8] - 部分资金转向房地产投资 实现资产翻倍增长[4][11] 市场周期与投资者成长 - 新手投资者在牛市高点入市 一年内亏损严重但最终实现职业化转型[3] - 有投资者经历完整牛熊周期后 资产规模从200万增长至A9级别[4] - 市场波动催生投资者教育 部分群体通过实践快速提升投资能力[2][5] 救市政策与市场反应 - 国家强力救市政策催生"大奇迹日"行情[12] - 救市资金存在被权贵资本套利现象[12] - 政策时滞导致市场出现"生死三天"的关键窗口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