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A

搜索文档
每日钉一下(如果到了牛市后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8-20 22:04
基金投资机会 - 基金是适合普通人的投资品种 [2] - 新手可通过免费课程学习基金投资 课程包含笔记和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3][4] 历史牛市后期投资机会 - 2014-2015年牛市后期 债性品种分级A策略在股市下跌中上涨30% [8][9] - 2016-2017年基本面牛市中 价值/红利/消费/金融指数超越2015年高点 同时黄金经历5年熊市出现4-5星机会 长期纯债在2018年初具备投资价值 [10][11][12] - 2019-2021年成长风格牛市中 银行/红利等价值股估值偏低 长期纯债因利率上升出现3%-4%利息收益率 后续均产生良好回报 [13][15][16] 当前市场判断 - 股债存在负相关性 股票大幅上涨时长期债券可能跌出低估机会 [1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2%-3%属正常水平 超过3%为较好机会 当前收益率从去年1.6%升至1.7% 性价比暂不高 [17] - 长期投资不缺机会但缺资金 [19]
[8月6日]指数估值数据(如果到牛市后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8-06 22:01
市场表现 - 大盘低开高走,持续上涨,表现强势[1] - 大中小盘股均上涨,其中小盘股涨幅略高[3] - 价值风格微涨,成长风格相对强势[4] - 港股整体微涨,波动较小[6] 历史牛市行情分析 - 2014-2015年牛市:中小盘股泡沫化,2015年6月达到1星级泡沫估值,随后下半年出现三轮股灾,大盘指数腰斩[9][10] - 2016-2017年牛市:A股基本面进入景气周期,2017年盈利增速为近10年最高,价值、红利、消费、金融等指数上涨并超过2015年高点[18][19][21] - 2019-2021年牛市:成长风格主导,2020年全球央行放水刺激经济,全球股市大涨,但银行、红利等价值股估值仍低[27][28][31][32] 牛市中后期投资机会 - 2015年牛市中后期:分级A策略在下跌过程中上涨30%[11][12][14] - 2016-2017年:黄金经历5年熊市,价格低于开采成本,出现4-5星机会[23][24] - 2020-2021年:长期债券因利率上升下跌,但利息收益率达3-4%,后续红利和长债回报较好[34][35][36] 当前市场观察 - A股尚未过热,牛市中后期机会品种尚不明确[38] - 股债负相关性显著,若股票大幅上涨叠加基本面复苏,长期债券可能跌出低估机会[39]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升至1.7%,性价比暂不高[41] 指数估值工具 - 小程序「增量版」百分位估值表支持宽基、策略、行业、主题、全球分类筛选[44] - 可查看指数历史估值走势并直接购买对应基金[45] - 估值表包含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关键指标[50] 债券市场数据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1%,修正久期7.63,近1年年化收益4.90%[50][53] - 30年期国债收益率1.97%,近1年年化收益9.60%[53] - 中债-新综合指数久期6.09,近5年年化收益4.55%[53]
十年了,过来人谈谈2015年7月股市的腥风血雨
集思录· 2025-07-07 20:33
2015年股灾回顾与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从5178点暴跌至3400点区间 十年间未能有效突破[1] - 2015年7月市场出现连续千股跌停现象 7月8日达到极端状态[1] - 监管层7月4日紧急暂停IPO并退回打新资金[1] 分级基金套利机会 - 分级B产品在市场暴跌期间出现显著价格与净值差 提供套利空间[2][9] - 部分投资者通过分级A和分级套利策略实现40%年化收益[5] - 分级B下折事件成为市场重要转折点 后该产品退出历史舞台[12] 极端行情下的投资行为 - 有投资者在5100点通过融券做空180ETF获取超额收益[2] - 政策救市宣布与实际资金到位存在3天时滞 导致部分抢反弹资金遭遇连续跌停[2] - 食品B品种在救市后出现连续三个跌停又三个涨停的极端波动[2] 仓位管理与资产配置 - 部分投资者在5000点成功逃顶并将仓位降至10%以下[3][9] - 有案例显示3月底清仓后 7月4日完成彻底清仓 较峰值少赚5个百分点[8] - 部分资金转向房地产投资 实现资产翻倍增长[4][11] 市场周期与投资者成长 - 新手投资者在牛市高点入市 一年内亏损严重但最终实现职业化转型[3] - 有投资者经历完整牛熊周期后 资产规模从200万增长至A9级别[4] - 市场波动催生投资者教育 部分群体通过实践快速提升投资能力[2][5] 救市政策与市场反应 - 国家强力救市政策催生"大奇迹日"行情[12] - 救市资金存在被权贵资本套利现象[12] - 政策时滞导致市场出现"生死三天"的关键窗口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