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太平洋铁路4%永久债券
搜索文档
穿越无数动荡,55年800倍!“长期投资之父”菲利普·卡雷特的非凡常识︱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04-28 14:39
以下文章来源于聪明投资者 ,作者聪明投资者 聪明投资者 . 聚焦优秀投资人和企业家,甄选高质量的内容,追求可累进的成长。更多内容可下载"聪明投资 者"APP,官网:www.cmtzz.cn 编者按 "长期投资之父"菲利普·卡雷特(Philip Carret)说,投资的天才之处,在于一半靠耐心,一半靠复利。他 有资格这么说,毕竟他已经成功投资了七十多年。 卡雷特出生于1896年11月29日,马萨诸塞州林恩人,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他驾驶着索普威思骆驼战机服役于美国空军。战后他短暂进入哈佛商学院,但很快辍学,转而投身 金融业,最初成为一名债券销售员。从1922年起,卡雷特在《巴伦周刊》任职四年,当时这份周刊仍由 创始人克拉伦斯·巴伦亲自管理。1927年,他成为Blyth,Witter&Co.(即后来的Paine Webber前身)首席经 济学家,并管理该公司旗下的封闭式基金。1928年,他独立创办了先锋基金(Pioneer Fund),成为美国 历史最悠久的开放式共同基金之一,并以极低的换手率和极强的长期回报穿越了大萧条、二战、70年代 滞涨以及无数市场动荡,直到1983年他卸任基金经理 ...
穿越无数动荡,55年800倍!“长期投资之父”菲利普·卡雷特的非凡常识
聪明投资者· 2025-04-24 11:25
"长期投资之父"菲利普·卡雷特(Philip C arret )说, 投资的天才之处,在于一半靠耐心,一半靠复利。 他有资格这么说 , 毕竟他已经成功投资了七十多年。 卡雷特出生于 1896年11月29日,马萨诸塞州林恩人,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驾驶着索普威思骆驼战机服役于美国空军。战后他短暂进入哈佛商学院,但很快辍 学,转而投身金融业,最初成为一名债券销售员。 从 1922年起,卡雷特在《巴伦周刊》任职四年,当时这份周刊仍由创始人克拉伦斯·巴伦亲自管理。 1927年,他成为Blyth,Witter&Co.(即后来的Paine Webber前身)首席经济学家,并管理该公司旗下的 封闭式基金。 当然,两人堪称惺惺相惜,毕竟, 卡雷特 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也包括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 1968年, 他 买入蓝筹印花公司 , 而这家公司后来被巴菲特和查理 ·芒格控制,并逐步注入伯克希尔体 系,最终实现并入。于是,卡雷特手中的股票转换成了伯克希尔 , 成本仅为每股 235美元。 当时他看好巴菲特的管理能力,长期持有该股,成为其最成功的投资之一。到他晚年时,这些股票的市值已 大幅增长 。 两人最早 ...
穿越无数动荡,55年800倍!“长期投资之父”菲利普·卡雷特的非凡常识
聪明投资者· 2025-04-24 11:25
投资理念 - 投资天才之处在于一半靠耐心一半靠复利[1] - 投资理念是买便宜的好公司然后坐着不动[7] - 基本选股标准包括低负债、稳定盈利增长、流动比率高于2倍以及管理层愿意但不急于分红[9] - 偏好增长较为稳定的行业而非周期性强的行业如汽车业[29] - 不擅长预测市场不在意利率波动不依赖分析师意见[8] - 市盈率12倍比20倍更吸引但如果成长足够快20倍可能也不贵[45] - 指望公司转机可能不是好投资宁愿看到它们真的走出困境如开始盈利[46] 长期持有策略 - 长期持有优质证券带来的财富远超过频繁交易[19] - 频繁进出市场是极致的愚蠢[22] - 策略是买好公司价格合适然后长期持有有些股票持有了整整40年[23][24] - 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从蓝筹印花公司合并而来成本仅为每股235美元[5][24] - 在80美分时买入露得清持有八到十年后涨到40美元[25] - 换手率高通常意味着判断失误卖出股票极难宁愿在并购时被动卖出[8][31][41] 风险管理 - 永远不要持有少于十只且分布在五个不同行业的股票[13] - 对于信息获取不充分证券投入比例不得超过整个资金的25%[13] - 避免内幕消息勤于追求事实拒绝依赖建议[13][26] - 当股市高位利率上行经济繁荣时至少应将一半资金配置在短期债券上[13] - 始终满仓但不相信应当持有现金也不是一点都不留[32][44] - 止损要快止盈要慢[13] 管理层评估 - 要投资管理层懂自己在做什么的公司[25] - 评估管理层标准包括关键人物应持有相当于一年薪水的股份[25][31] - 从年报语气判断管理层过度乐观是坏信号语气保守但结果优于描述可能是好标的[25][33] - 喜欢年报在业绩不错时依然强调风险和问题反感管理层大肆吹嘘而实际结果不好[25][34] - 最理想公司结构是仁慈的独裁前提是对独裁者有百分百信任[27] 杠杆与借贷 - 第一条原则是永远不要借钱不借钱就不会破产[22] - 1924年遭遇保证金追缴后发誓不再融资买股是熬过30年代大萧条的重要原因[9][22] - 借贷必须极为谨慎只能在股价低利率低或下降经济萧条时进行理论上杠杆能赚钱但长期有害唯一可接受借贷是长期按揭[13][23] 投资案例与经验 - 55年基金管理生涯年均复合收益率达到13%[4] - 最成功案例包括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成本每股235美元晚年时市值大幅增长[4][5] - 听从巴菲特父亲建议以每股0.68美元买入格雷夫兄弟制桶公司股票去世时仍持有4%股份股价为36.50美元[6] - 偏爱特殊债券如1889年发行不可赎回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4%永久债券投资时收益率高达8.6%[9] - 曾在新英格兰银行赔钱因听从记账员建议买石油公司股票最终跌到12美分止损[48] - 上世纪60年代末房车类股票火热后一蹶不振[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