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

搜索文档
报废的汽车去哪儿了 可用零部件标注“出身”后进入售后市场
长江日报· 2025-07-08 09:04
汽车开到一定年限,一部分车会进入二手车市场,另一部分车则会进入报废流程。这些报废 的车去了哪儿?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位于蔡甸区的武汉东风鸿泰汽车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东风鸿泰)进行探访。 上午10时,一辆超过15年车龄的东风日产SUV被拖进东风鸿泰报废车拆解区,随着两名拆解 工手中的工具轰鸣,这辆车的轮胎、车灯、保险杠、发动机、变速箱等被一一拆卸下来。下午2时 许,经过四小时的拆解,这辆SUV只剩下一个空壳。 这辆车车况较好,车门、保险杠、车灯、散热器、冷凝器等零部件经检测后,功能正常。工 作人员王和安说:"'五大总成'以外可以直接回用的零部件,我们会在显眼处用激光设备刻印上'汽 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和可追溯的条码,一扫便知零部件的来源信息。" 东风鸿泰拆解区工作人员正在拆解车辆。 报废车拆下来的可用零部件进入售后市场前,要刻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 个人车主如要选择车辆报废,可先前往交管部门提交报废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将车辆交给 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报废处理。 王和安举例,一辆车龄较老的汽车出现变速箱损坏,且不适合再维修。车主出于成本,可能 考虑更换一台经过再制造的变速箱。"相较全新的 ...
晋景新能(1783.HK):打造ESG价值创新典范,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
格隆汇· 2025-07-04 14:09
ESG投资趋势 - ESG已成为长线投资者的必要考量因素,全球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机构已近5100家,管理资产总额突破100万亿美元 [1] - 早期投资者主要关注财务指标,但成熟投资者逐渐增加ESG因素的决策权重 [1] - ESG是识别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的有效核心标准 [2] 晋景新能ESG表现 - 公司荣获"金格奖·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因其在动力电池回收平台的突出表现 [2] - 作为港股唯一的海外电芯循环标的,业务具备环境友好特征,构建了覆盖28国的回收网络和香港首张动力电池处置全牌照 [4] - 从建筑主业转型为动力电池回收标杆,仅用三年时间 [4] 财务与业务增长 - 2025财年营收同比激增92.3%至8.7亿港元,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业务贡献80%营收,增长率达204% [4] - 经调整EBITDA从-4010万港元跃升至4480万港元,显示绿色转型是价值创造引擎 [4] - 运营模式轻资产化,与菜鸟供应链等合作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 [6]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布局 - 构建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全球化网络,与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企业战略合作 [5] - 回收网络延伸至28个国家,建立70余个服务节点,形成"政策研判-技术协同-网点建设"路径 [5] - 通过合作将全球回收体系转化为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战略储备池 [5] 市场潜力与政策红利 - 香港处理设施将投产,承接内地政策红利与海外高端市场,欧盟标准认证撬动海外溢价 [7] - 2026年香港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市场规模达百亿港元 [7] - 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普及加快,为公司盈利改善提供良好环境 [7] 行业前景 - 全球动力电池退役量将在2028年突破400万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9] - 公司实践印证ESG是企业增长加速器,而非额外成本项 [9] - 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提供ESG解决方案,将环境责任内化为商业价值 [9]
晋景新能(1783.HK)逆势突围:营收激增92.3%,动力电池回收赛道跑出“加速度”
格隆汇· 2025-06-30 09:05
核心观点 - 晋景新能2025财年业绩表现亮眼 营业收入达8 7亿港元 同比增长92 3% 毛利1 03亿港元 同比增266 8% 净亏损大幅收窄至1570万港元 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至4480万港元 [1] - 公司成功从建筑承包商转型为新能源循环经济龙头 绿色能源业务占总收益80% 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贡献6 96亿港元增量 同比增204% [1][2] - 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公司转型成果 2024年股价累计涨幅265 85% 2025年6月27日市值达109 6亿港元 [10] 业务重构与增长动能 - 公司通过三年战略转型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资质壁垒 逆向供应链业务贡献超一半营收增量 毛利率跃升显示技术壁垒转化为定价能力 [3] - 纵向整合方面 收购本地再生资源企业延伸至电池回收全生命周期 形成闭环处理能力 [4] - 横向合作方面 与国轩高科升级战略合作 覆盖全球电池材料贸易和电池护照系统建设 国轩高科2025年海外100GWh产能对应228亿元退役电池处置市场空间 还与宁德时代邦普循环 亿纬锂能等共建全球回收网络 [4] - 运营模式创新 与菜鸟供应链合作利用其物流网络提升收集运输效率 实现轻资产国际化布局 [5] 政策风口与战略纵深 - 国务院《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与公司布局高度契合 公司合规资质和全球回收循环产业链成为政策转向下的稀缺资源 [6] - 2025年国内退役电池量预计82万吨 2028年将突破400万吨 但当前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行业加速出清小散企业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7] - 公司全球化布局取得重大突破 在28个国家建立回收点位网络 覆盖欧洲 东南亚等关键市场 [7] - 4月收购新加坡Green Jade公司 接入欧盟环保标准体系 5月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邦普循环三方合作探索海外网点建设 与亿纬锂能等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8] - 技术路线领先 开发多种梯次利用技术 政策协同方面逆向物流体系与国家"换新+回收"政策方向共振 [8] 资本溢价与价值裂变 - 赛道稀缺性 港股唯一海外电芯循环标的 覆盖28国物流节点网络和70个服务网点 成为头部电池企业海外产能优先处置通道 [11] - 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将投产 与2026年香港电动车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形成精准匹配 香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8年1%增至2024年70% 2035年前将停售燃油车 [12] - 商业模式可复制 与国轩高科共建100个全球服务网点计划 承接其海外电池产能需求 共享资源池降低边际成本 [13] - 市值109 6亿港元远超港股通50亿港元门槛 纳入预期强烈 若入通有望获得南向资金关注和流动性溢价 [13] - 相较美国电池回收企业Redwood Materials的50亿美元估值 公司存在显著估值折价 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后估值体系有望向全球龙头靠拢 [14]
杭州市新能源公司2025-2026年储能采购,包括储能系统集采和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合作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10 16:47
招标项目概况 - 杭州市新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布2025-2026年储能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项目分为两个标段,标段一为80MW/160MWh储能系统集采,标段二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合作 [1] - 项目本期预算105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最高限价与预算一致 [5] - 招标代理为德威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3] 标段一:储能系统集采 - 储能系统直流侧标称容量为80MW/160MWh,包括储能电池舱、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能量管理系统及配套线缆等设备 [8] - 投标人需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储能系统制造商或集成商,且核心产品需提供CMA/CNAS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11] - 投标人需在2022年5月1日后完成过单个合同50MW/100MWh及以上储能系统供货业绩 [12] 标段二:退役动力电池回收 - 主要内容为回收招标人现有退役动力电池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9] - 投标人需为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且无信用不良记录 [14][15] 投标流程与要求 - 投标报名时间为2025年6月9日至6月30日,需通过杭州城投采购平台完成注册及CA认证 [16][17] - 招标文件可通过电子邮件获取,费用为500元/份 [19][20] - 投标保证金为50万元,需通过汇票、支票、电汇或银行保函形式缴纳 [21][22] - 投标文件需在2025年6月30日前线下递交至指定地点 [23] 其他信息 - 公告发布媒介包括浙江政府采购网和杭州城投采购平台 [24] - 相关阅读提及中国电气装备、中国能建等企业的储能集采项目,规模从7.2GWh至25GWh不等 [26]
德众汽车(83803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9:30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 带法律责任。 一、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特定对象调研 √业绩说明会 □媒体采访 证券代码:838030 证券简称:德众汽车 公告编号:2025-026 湖南德众汽车销售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现场参观 □新闻发布会 □分析师会议 □路演活动 □其他 二、 投资者关系活动情况 活动时间:2025 年 5 月 14 日 活动地点: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net) 参会单位及人员:通过网络方式参加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暨 2025 年一季度 报告说明会的投资者。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段坤良先生;公司董事会秘书、 财务负责人:易斈播女士。 回复: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发展新机遇在于汽车后市场 蓬勃发展,具体如下: 1、报废机动车回收:从"废品处理"到"资源闭环" 2023 年修订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彻底激活了零部件再 制造市场:允许发动机、方向机等"五大总成"合规再利用,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现里程碑式合作,晋景新能携两大巨头构建动力电池回收铁三角
格隆汇APP· 2025-05-09 22:39
战略合作核心 - 晋景新能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旗下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达成三方战略合作,聚焦政策研判、技术协同及海外网点建设[1][2] - 合作标志着中国电池回收产业首次形成"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的三角资源闭环,推动行业从零散竞争转向体系化作战[1][3] - 三方整合"资源协调-技术研发-全球网络"全链条能力,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2][3] 资源与技术协同 - 中资环国际背靠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提供政策解读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能力,强化晋景新能全球合规响应[2] - 邦普循环拥有全球首创"DRT定向循环"技术,正极材料碳减排近50%,其闭环技术体系可提升晋景新能回收效率与处理规模[2][5] - 晋景新能现有逆向供应链业务覆盖28国,合作后其回收网络将作为终端节点,形成"回收-处理-再利用"一体化模式[3][5]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潜力 - 动力电池需求预计以22.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退役电池量突破800GWh,回收市场空间显著[3] - 欧盟《新电池法》与中国新回收政策要求提高回收率,邦普循环的369项行业标准与4527项专利可快速适应各国合规[4][5] - 晋景新能逆向供应链业务2024年中期营收同比增长1.4倍至1.57亿港元,占比总营收63.4%,合作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改善盈利[5] 资本与产业联动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将强化海外研发与香港研究院协同,吸引全球电池人才,推动技术输出与知识产权合作[5][6] - 晋景新能可借助宁德时代品牌声势与资本关注,通过其海外工厂实现电池回收属地化闭环[6] - 邦普循环示范项目显示每回收10万吨电池减少150万吨原矿开采,环保效益或转化为碳关税豁免与绿色融资优势[5] 竞争壁垒与行业影响 - 合作使晋景新能构建"政策-技术-网络"三维护城河,覆盖28国的服务节点可承接合作伙伴海外产能需求[7] - 公司通过电池材料交易中心掌握定价话语权,率先从规模竞争转向体系化输出阶段[7] - 行业千亿级市场爆发前夜,晋景新能已锚定穿越周期的增长确定性[7]
格林美(002340)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23:32
公司经营与业绩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332 亿元,同比增长 8.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20 亿元,同比增长 9.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91 亿元,同比增长 636.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0.55 亿元,同比增长 41.14%;综合毛利率提升 3.05%,达到 15.29% [3][28][30][32][33] -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4.96 亿元,同比增长 1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11 亿元,同比增长 12.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34 亿元,同比增长 77.92% [3][28][31][33] - 2024 年新能源业务产能利用率平均达 95%以上,城市矿山开采业务中动力电池与钨回收成新增长极,相关回收量平均增长率达 70% [27] - 2025 年第一季度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平均超 97%,全球市场稳固 [31][33] 技术创新与研发 - 践行“超级人才 + 超级设备 + 超级创新 = 超级技术”公式,在镍资源、三元前驱体及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取得世界级创新突破 [3] - 突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技术瓶颈,构建 CTP 电池包全流程除胶拆解工艺体系,拆解良率超 92%(行业平均 80%)、除胶率 100%,实现过渡金属(Ni、Co、Mn 回收率>99%)与锂(回收率≥95%)的原子经济性回收 [5] - 开发预氧化 - 选择性浸出定向调控工艺,使再生电池级磷酸锂成本下降 50%,铁磷回收率超 90%,建成万吨级示范线并产出电池级磷酸铁和碳酸锂 [18] - 对磷酸锰铁锂技术路线进行布局,小试产品技术指标领先,建成两万吨中试示范产线并量产调试 [19] - 全面掌握镍铜铁锰四元乃至五元等更复杂体系的钠电前驱体技术 [19] - 在适配固态电池富锂锰基正极及前驱体以及 9 系超高镍正极及前驱体等技术路线有布局并取得进展,有吨级以上产品出货 [22] 业务模式与战略 - 形成“城市矿山开采 + 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驱动业务模式,2025 年经营关键词是“抢抓机遇,释放产能,推进联盟” [3] - 计划 2027 年实现 600 亿元营收规模,其后向千亿元、300 亿美元甚至更高目标迈进,推进“黑土地”计划,实现资本全球化 [6] - 与全球上下游建圈造链,形成深度互信联盟关系,应对关税贸易挑战与全球行业市场竞争 [6] - 2025 年将电子废弃物、废塑料等领域优势业务与国企重组合作,激活技术优势,恢复业务盈利能力 [4] 市场与行业趋势 - 至 2030 年,全球三元动力电池与磷酸(锰)铁锂(LFP&LMFP)比例有望平分天下,三元电池在欧美、东南亚新兴市场及中高级车、低空经济领域、固态电池等有优势 [2][9] - 2025 年 3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 51.1%,至 2030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规模有望突破 5000 万辆,复合增速超 20%,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突破 4TWh [14] - 东南亚、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车用动力电池以三元电池装机为主,超高镍 9 系材料与中镍高电压等新一代三元材料商用化带来新市场 [14] 海外业务与项目 - 2025 年第一季度三元电池出货量超 5 万吨,未来高镍及掺杂中镍高电压三元前驱体产品将成主力 [6] - 印尼镍配额制度影响高品位红土镍矿,公司用 1.2%以下低品位矿石,通过与本地矿主合作,供应稳定,建设长距离管道工程提升供应稳定性并降低成本 [7] - 青美邦由公司与多方合资建设,开通全球镍行业首座 1,168 m³超高压湿法冶金反应器,镍资源产品 MHP 质量指标一流,吨镍经济运行成本(扣钴后)达全球先进水平,成效益增长新通道 [8] 财务与投资 - 2024 年未发行股份,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建设,启动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港上市及美元绿色债券发行工作 [20] - 对力勤资源股权投资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损益,将关注经营发展并评估投资价值 [20] - 2024 年末商誉余额 5,335.60 万元,占期末总资产比重 0.08%,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披露信息 [25] - 其他应付款中拆借款及利息系印尼控股子公司镍资源项目建设,少数股东按股权占比提供借款,印尼建成 15 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公司控股产能 11 万金吨镍/年,参股产能 4 万金吨镍/年 [29] - 开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规避风险 [29] 其他问题与回应 - 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业务下滑因补贴政策调整,公司主动减少拆解规模,2025 年将与国企合作恢复盈利能力 [4] - 2024 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减少因持有的韩国上市公司 ECOPRO MAT 股票下跌,2025 年一季度已出售部分股票锁定收益 [7] - 机构投资者买卖股份是正常市场交易,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管理层看好公司价值,按规定实施股份回购计划 [22] - 荆门格林美是核心子公司,2024 年度总资产 471.21 亿元,营业收入 311.61 亿元,净利润 10.67 亿元 [23] - 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债务到期,公司无现金流管理压力,通过多种措施稳定现金流,推进上市与发债计划,实施业务优化重组 [23][25] - 2024 年新能源业务与城市矿山业务产销量逆势双增长,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上升,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工艺新技术降本增效,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维持利润率 [26] - 深研资本(SHENYAN Capital)是遵循深度研究理念的私募股权基金,专注新能源领域研究咨询和投资 [29] - 公司根据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制定研发预算,注重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平衡短期财务表现与长期研发投入关系 [29] - 公司管理层重视市值管理,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公司价值,2024 年现金分红约占净利润 33%,符合规定 [31]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11:59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0% [6] - 扣非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17.70%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34亿元,同比增长77.92% [6]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减少4.66亿元(降幅57.02%),因出售ECOPRO MAT股票收回5.88亿元 [3]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20.7亿元(增幅65.45%),因预付设备款 [4] 业务运营亮点 - 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超97%,出货量平均增长42% [6] - 镍资源MHP出货量超25,000吨(同比+138%) [7] - 三元前驱体出货51,600吨(同比+1%) [7] - 动力电池回收1.08万吨(同比+37%) [8] - 新一代超高镍9系核壳三元前驱体量产,全球独家技术,年增量市场超5万吨 [11] - 印尼镍资源项目产能15万金吨/年,全球MHP镍产能前三 [27] 战略合作与全球化 - 与韩国ECOPRO共建印尼IGIP园区及正极材料项目,覆盖镍资源-正极材料全供应链 [14] - 与京东工业签署50亿元采购协议,稳定出海供应链 [15] - 全球供应商联盟集结120家企业,应对关税贸易挑战 [13] - 启动H股上市计划,加速海外资本布局 [1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024年研发投入14.44亿元,占净利润141.53% [27] - 累计申请专利5,055件(同比+34%),PCT及海外专利770件(同比+149%) [28] - 突破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拆解良率92%、锂回收率≥95% [27] 管理层与人才战略 - 完成管理层换届,80后/90后核心骨干占比提升 [9] - 2025年计划引进100名全球精英人才,已招募30余名 [10] ESG与社会责任 - 印尼联合实验室投资3,000万美元,培养101名硕士/博士 [30][31] - 2024年回收业务减碳110.64万吨,ESG投入3,726万元 [32] - 获联合国"二十年二十佳"可持续发展案例 [32]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2024年分红4.09亿元(股利支付率44%),2025年拟每10股派0.66元 [38] - 2025年回购股份1.37亿元,部分用于注销 [37] - 信息披露连续11年获深交所A级评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