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icon
搜索文档
第四十七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闭幕 推进东盟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10
10月28日,为期3天的第四十七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闭幕。本届峰会以"包容性 和可持续性"为主题,聚焦东盟共同体建设、区域一体化推进及对外务实合作三大核心议题,在东帝汶 加入东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区域互联互通深化等关键领域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东盟 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实现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区域乃至全球稳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系列会议期间,第二十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第二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二十届东 亚峰会等相继举行,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不断升级,深化双方在互联互通、经济融合、绿色创新及 新兴领域的协作。东盟各国领导人明确表示,愿同中方共同落实《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 划(2026—2030)》和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推动东盟和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共同发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领导人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加强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扩员、持续释放协定潜能,在贸易、投资、创新、 数字经济等领域打造更多实质性成果,共同维护自由、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印度尼西亚大学东盟— ...
美国挖坑中国填!特朗普赴日会见高市早苗,中国在东盟收拾烂摊子
搜狐财经· 2025-10-28 10:23
当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面临障碍,区域内贸易便成为可行替代方案。这种经济逻辑也增强了中国在峰会上的话语权。然而,中国在峰会上的积极参与仍面 临挑战。例如,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公开对中国在南海的行动提出批评,称南海一系列冲突事件威胁了菲律宾人员、船只和飞机的安全。对此,中国外交部明 确指出,菲方蓄意侵犯权利和海上挑衅才是紧张局势的根源。看来马科斯仍然抓住机会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就在特朗普结束对东南亚访问,启程前往日本之际,中国在吉隆坡举办的区域峰会上明确提出,要推动贸易更加开放,加强区域经济联系。10月27日,美国 总统带来的高额关税阴影仍未消散,中国正尝试填补美国留下的领导力空白,积极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在特朗普亚洲五天行程的首站,他进行了多项交易活动。10月26日,特朗普见证了柬埔寨与泰国之间扩大停火协议的签署,同时还促成了四项区域贸易协议 的达成。然而,外媒披露白宫明确表示,这些框架协议并没有降低美国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征收的高额关税,只是为部分情况保留了豁免的可 能性。 在中美谈判代表同意暂停贸易战关税的当天,特朗普声称美国将全力支持东南亚国家,并希望成为它们几代人的长期合作伙伴。然而,实际情况 ...
环球圆桌对话:东亚区域合作如何顶住这场“压力测试”?
搜狐财经· 2025-08-08 07:07
10+3区域经济展望与韧性来源 - AMRO预测东盟与中日韩(10+3)地区2025年经济增长率为3.8%,2026年增速可能放缓至3.6% [1] - 10+3合作具有“危机驱动”特征,其韧性来源于为应对危机而生的机制性合作 [3] - 区域拥有约22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东盟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中日韩占据产业链中高端,形成高度互补的合作体系 [3] 区域合作机制与历史成果 - 10+3合作源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核心机制 [2] - 2000年签署的《清迈倡议》建立了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是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之一 [2] - 区域合作通过不同层级定期会晤机制增进政治互信,并拥有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互补性强等优越条件 [3] 美国关税冲击与外部挑战 - 美国关税壁垒笼罩全球和地区经济前景,10+3国家多为外向型经济体,对美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比高 [1][4] - 美国关税冲击将增加地区国家出口成本,对全球产供链包括中间品贸易造成打击,尤其冲击东盟国家 [4] - 美国在贸易协议中植入排他性条款(如针对转口贸易),可能对10+3区域内经贸往来造成影响 [4] 地区内部分化与应对策略差异 - 日本和韩国通过承诺对美投资和开放市场,将关税税率锁定在15%,避免了25%的更高税率 [6] - 日韩协议要求建立关键领域“安全供应链”并加强出口管制协调,导致其技术标准与美国绑定 [6] - 越南将税率降至20%,其代价是同意建立严格的“原产地核查机制”,以证明出口产品非中国转运 [6] 美国策略对区域合作的潜在冲击 - 美国“分而治之”的关税策略可能瓦解RCEP倡导的统一区域大市场,割裂共同市场基础 [7] - 美国与地区国家达成五花八门的贸易协议,可能削弱区域集体谈判立场,催生内部不平衡与不信任感 [7] - 各国在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等产业面临选择美国标准还是区域通用标准的困境,可能阻碍统一技术生态形成 [7] 深化区域合作的建设性路径 - 坚定维护东盟中心地位,10+3应协调立场,以一个声音说话,提升集体话语权 [8] - 高质量实施RCEP,重点在于统一原产地规则及在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消除非关税壁垒 [8] - 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双引擎”,探讨建立数字贸易共同规则,推动数据安全跨境流动 [8] - 强化区域金融安全网,完善“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探索区域内本币结算,降低对单一外部货币的依赖 [8] 区域一体化进展与实证数据 - 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025年上半年达3.6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9.6%,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8% [12]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增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内容,推动产业链深度整合 [12] - RCEP生效3年多,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由2021年的65%上升至2024年的68.3% [12] 未来全球化趋势与区域化机遇 - 区域一体化及区域内自由贸易将成为新型全球化的主流贸易形式,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特征将凸显 [14] - 东亚国家可能越来越多地以地区形式搭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成为未来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路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