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发电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引领电力装备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10-14 14:55
展望未来,《指导意见》为我国电力装备绘就科学的发展蓝图。《指导意见》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系统规划了装备发展的创新任务,明确电力装备整机技术水平提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研发、数智化和 绿色高端化发展等创新方向。既着眼解决当前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又前瞻部署未来技术制高点, 为电力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核心在"四个着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 求。随着能源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电力保供的关键逐渐由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掌控能力转变为电力装备 的研制和供给能力,电力行业资源属性不断弱化、装备属性日益凸显。近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 发《指导意见》,就是在明判这一趋势的背景下,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 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指导意见》聚焦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明确了未来方 向、目标和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南。 回顾过去,我国电力装备走过了一条从"跟跑"到"并跑"并在多领域实现"领跑"的赶超之路。电力装备行 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的发展路径,持续深化关键核 ...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强化科技引领 加速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10-01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电力装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和系统解决方案 [3] - 电力保供的关键已从资源掌控能力转变为电力装备的研制和供给能力,行业资源属性弱化、装备属性凸显 [3] - 电力装备行业需通过“四个着力”提升质效水平、推动储能应用、推进数智化升级和绿色高端发展,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双碳”目标实现 [5][6][7][8][9] 行业发展回顾与现状 - 中国电力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并在多领域“领跑”的赶超,建立了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技术水平国际先进的产业体系 [4] - 具体成就包括:山东郓城630℃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项目设计煤耗达世界最优,发电热效率突破50%;白鹤滩水电站1000兆瓦水电机组打破世界纪录;抽水蓄能电站机组额定水头位列世界前茅;“华龙一号”及“国和一号”形成自主核电技术体系 [4] - 当前行业面临三大挑战:高端整机装备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存在差距;部分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行业数智化水平不高,智能运维和精准预测能力需加强 [5]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 着力提升电力装备质效水平:针对煤电、燃气轮机、新能源及核能装备提出明确行动项,推动发电装备高端化发展 [6] - 着力推动储能装备规模化应用:提出提升储能电池、抽水蓄能、储热等关键装备性能,以及研制电解水制氢、大型氢储运等装备,推动一体化、规模化、多场景应用 [7] - 着力推进电力装备数智化升级:明确加强装备智慧调控和终端智能化应用,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系,推动全过程数智化升级 [8] - 着力推进电力装备绿色高端发展:围绕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突破绿色循环材料与修复延寿技术,构建循环利用标准体系,解决原材料资源安全及废物处理问题 [9] 行业数据与市场背景 - 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万亿千瓦时左右,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6] -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电力装备提出更高要求,煤电机组需快速调频、深度调峰,新能源装备导向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 [6] - 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抽水蓄能占主导但受地理条件限制,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但面临安全性挑战,氢储能潜力巨大但技术经济性有待突破 [7]
【新华解读】电力装备稳增长目标公布: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约10% 输配电装备等赛道迎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9-12 21:51
行业增长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10]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10]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10]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4][10] 供给端措施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 [4][7][8] - 加快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4]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 加快装备绿色化升级 [5][7] - 提升电力装备智能化水平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5] 需求端措施 -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需求 [4][7][11] - 稳步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基地建设 [4][8] - 有序推进一批沿海核电项目 [4] - 推进智能微电网建设和电源侧储能应用 [4] 国际市场拓展 - 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 [4][8] - 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海外布局 强化产品质量 [4] - 鼓励能源开发企业 装备制造企业 金融机构组团出海 [4] - 深化国际合作 鼓励零部件制造企业融入海外供应链 [4] 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 充分发挥首台(套)政策作用 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4][5][8] - 组织开展能源领域首台(套)评定和保险补偿政策 [5] - 通过标准升级引导电力装备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5][8] - 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再制造 [5] 细分领域机遇 - 输配电装备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技术体系形成 [12] - 发电装备供给结构改善 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持续领跑全球 [12] -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提振 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环节迎接深度改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