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腔CBCT
icon
搜索文档
从100万跌至10多万,口腔CBCT狂打价格战,拖累上下游
36氪· 2025-11-14 09:04
行业市场概况 - 国内口腔CBCT市场迎来大爆发,国产化率迅速提升,产品具有价格优势,渗透率快速增长,在中小型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已成为标配[1] - 国内处于有效期的CBCT注册证共85张,其中国产占比达60%[2] - 2021至2023年是国产CBCT获批的高峰期,新产品大规模进入商业化阶段,市场竞争越发激烈[3] 价格竞争态势 - 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成为企业抢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3] - 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国内CBCT设备平均单价从102万元大幅下滑至57.23万元,降幅超过43%,部分产品价格年降幅甚至超过20%[3] - 头部企业美亚光电医疗设备板块毛利率从2019年上半年的60.82%持续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48.45%[4] - 2024年上半年,美亚光电医疗设备板块收入出现32.27%的大幅缩减[4] - 初创型中小CBCT企业为抢占市场,部分产品价格已压至10万元左右,并推出“零首付分期”等激进营销策略[6] 产业链影响 - 价格战导致设备厂商利润收缩,陷入经营困境,部分企业出现工厂停工、售后服务中断等问题[7] - 低价竞争压力下,企业可能缩减研发投入、降低零部件标准,导致设备存在影像质量不佳、运行不稳定等短板[8] - 价格战影响向上游供应链传导,核心零部件厂商面临坏账风险,如康众医疗起诉登特菲追讨近1600万元货款[10] - 核心零部件厂商若减少研发投入,将影响技术迭代,进而影响整机性能提升,形成恶性循环[11] 行业突围方向 - 行业意识到低价策略不可持续,开始着手构建合理价格体系,如登特菲在2025年初发布产品调价公告[12] - 企业需聚焦需求适配、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来突围,例如推出多合一功能的CBCT以降低诊所开业成本[13] - CBCT技术可向耳鼻喉等专科领域延伸,拓展精准放疗、骨科等应用场景,打开增量市场[14] - 核心竞争力需围绕影像质量、拍摄效率与辐射控制,并通过优化算法、提升售后服务、集成AI功能构建差异化价值[14][15]
美亚光电拟1.85亿投建基地扩产 上市以来分红49亿为融资额5.8倍
长江商报· 2025-06-06 07:31
产能扩张与智能制造 - 公司拟投资1.85亿元建设智能化涂装钣金生产基地扩产项目,新增产能1万台套/年 [2][4] - 项目规划建设5.6万平方米厂房,包括电气箱生产线、机体加工中心产线等7条产线及自动化仓储中心,预计2027年上半年投产 [4] - 项目旨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降低外协需求和生产成本,增强医疗影像及食品安全领域竞争力 [3][4] 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率达7.4%,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23亿元、1.49亿元、1.6亿元,费用率从5.79%提升至6.90% [5] - 公司拥有授权有效发明专利158件(含3件国外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5件,研发人员301人(占比21.39%,同比增0.48个百分点) [5] - 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及创新平台,承担3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主导参与9项行业标准制定 [5] 业务与产品结构 - 深度聚焦食品安全、医疗健康、再生资源三大板块,产品包括色选机、X光异物检测机、口腔CBCT等,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 [3][6] - 2024年色选机收入16.22亿元(同比+9.87%),医疗设备收入5.03亿元(同比-33.43%),色选机占比提升至70.18% [7] - 境外收入5.13亿元(同比+13%),毛利率62.71%(同比+1.63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国内南北地区 [7]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2024年营收23.11亿元(同比-4.73%),净利润6.49亿元(同比-12.84%),2025年一季度营收3.92亿元(同比+18.39%) [6][7]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9.26亿元,无借款,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降至14.09% [8]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718万元(同比+201.09%),上市以来累计分红48.98亿元,为IPO融资额8.50亿元的5.76倍 [7][8]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口腔医疗设备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分析:群众口腔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不断驱动口腔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14
行业概况 - 口腔医疗设备是牙科学临床使用的设备、机器、仪器及附件的总称,涵盖诊断、治疗、修复、正畸等多个领域 [1][2] - 口腔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包括诊断设备(如牙科X光机)、治疗器械(如牙钻)、修复材料(如义齿)、正畸工具(如托槽与弓丝)等 [2]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口腔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207亿美元,2020-2024年CAGR为9.12%,预计2025年增至224亿美元 [6] - 2024年中国口腔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412亿元,2020-2024年CAGR为16.59%,预计2025年增至479亿元 [1][8] 产业链 - 上游为金属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高分子材料(PEEK、光固化树脂)及电子元器件(芯片、传感器) [4] - 中游为设备制造环节,代表企业包括新华医疗、美亚光电、时代天使、康众医疗等 [4] - 下游为口腔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民营连锁、诊所等) [4] 技术发展 - 口腔CBCT国产化率从2020年16.3%提升至2024年56.44%,预计2025年达59.1% [10][18] - 3D打印、AI影像识别、远程医疗等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19] 竞争格局 - 国内90%中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但国产替代趋势显著 [12] - 领先企业包括美亚光电(CBCT市占率超30%)、新华医疗、朗视仪器(获FDA认证)、康众医疗(全球平板探测器前三)等 [12][14][16] 企业动态 - 美亚光电2024年营收23.11亿元(同比-4.73%),2025Q1营收3.92亿元(同比+18.39%),产品出口100+国家 [16] - 康众医疗2024年营收2.98亿元(同比+8.9%),2025Q1营收0.58亿元(同比+10.33%),技术覆盖医疗/工业/安检领域 [14] 发展趋势 - 国产替代加速,技术从替代转向输出,3D打印/机器人手术提升竞争力 [18] - 老龄化驱动种植牙需求(2025年预计800万颗),年轻群体推动隐形正畸增长(2030年预计950万例,CAGR 27.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