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服务

搜索文档
乐山电力20250526
2025-05-26 23:17
纪要涉及的公司 乐山电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成果** - 2024 年营收 31.96 亿元,2025 年 Q1 利润总额 -187.09 万元,净利润 -120.38 万元,扣非后净利润 -271.28 万元,盈利能力面临挑战[2]。 - 2024 年完成发电量 5.3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74%;售电量 46.9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52%,基础业务稳步增长[3]。 - 2024 年售气量 1.72 亿立方米,同比下降 2.34%;受水量 6,594 万立方米,同比增长 7.66%,水务业务增长抵消部分燃气业务下滑[2][11]。 - 2024 年天然气输差率 1.68%,同比上升 0.05 个百分点;自来水综合漏损率 12.6%,同比下降 0.03 个百分点[11]。 - **业务发展举措** - 科学谋定 33,221 发展布局,明确夯基固本、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工作主线,统筹兼顾多方面关系[4]。 - 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包括安全稳基、三网强基等[5]。 - 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推进创新成果转换,获批专利 5 项及软件著作 8 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一家[4][6]。 - 把握政策窗口期,实现 2 亿元简易程序再融资顺利获批[6]。 - **各业务进展** - **三网建设**:2024 年新建改造 110 千伏变电站 5 座、输配线路 104 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道 11.7 公里和燃气老旧小区用户 1 万户,完成多处新增给水工程建设[12]。 - **储能业务**:龙泉一区 100MW/200MWh 项目入选四川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2024 年参与用户侧储能代理运营交易容量 48.7 兆瓦时,占全川比重 30.56%,建成 7 个用户侧和台区侧储能示范项目[13]。 - **售电业务**:与 938 户签约,总签约电量 78 亿千瓦时,参与省内绿电交易 260 万千瓦时及国际绿证交易 3 万张,新增充电站 3 座、充电桩 206 个,充电量和服务收入双增长[13]。 - **内部控制**:2024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显示,纳入评价范围单位总资产占合并报表资产总额 90%以上,营业收入占 95%以上,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各项内部控制有效运行[14]。 - **未来发展战略** - 坚持战略引领,深化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5]。 - 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与日常监管[16]。 - 丰富储能应用场景,拓展售电业务[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乐山电力电、水、气三网运行保持总体安全平稳,首次获得四川省安全生产月先进单位称号[12]。 - 未来一年将紧盯市场和政策,把握行业趋势,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及安全支撑作用,加快培育新动能,提升新能源新产业新平台融通粘度,推动新型储能见效、虚拟工厂落地,参与人工智能加能源研究,研究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及市场拓展,健全科技创新配套机制[9]。
突然,暴跌92%!啥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3-05 19:38
港股市场表现 - 3月5日恒生指数上涨2.84%至23594.21点,恒生科技指数大涨4.02%至5757.94点 [1][5] - 科技股集体爆发,华虹半导体、小米集团涨超7%,中芯国际、美团涨超6% [1][5]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83.69亿港元 [5] - 黄金股表现强势,周大福、老铺黄金涨超11%,中国黄金国际涨超7% [6] - 原材料股集体走高,中国宏桥涨超7%,中国铝业涨近5% [6] 益美国际控股异常波动 - 股价午后急速跳水,最低触及0.115港元,较前收盘价1.45港元下跌92% [1] - 停牌前报0.156港元,跌幅89.24%,成交额超5200万港元,放量近50倍 [1] - 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工程及新能源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8393.2万港元(同比+10.91%),净利润462.4万港元(同比-53.08%) [2] - 毛利由2450万港元降至2090万港元,纯利由910万港元降至450万港元,主要因永久吊船业务利润率下降及新能源业务开支增加 [2] 新能源业务发展 - 2024年上半年绿色新能源业务收入640万港元,7月获得湖南电力交易中心售电许可牌照 [3] - 2024年4月收购新西兰屋顶太阳能设备安装公司,7月完成交易 [3] - 2023年11月附属公司取得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售电许可牌照 [4] - 计划在山西等电力现货市场成熟省份拓展售电业务 [3][4]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3年底58.7%微升至2024年6月59.5%,借款总额由5970万港元增至6110万港元 [3] 机构观点 - 高盛指出港股今年累计上涨超14%,受AI、关税担忧缓解及政策转向推动 [6] - 预计MSCI中国指数仍有约12%上行空间,科技股估值提升需观察盈利影响 [6] - 瑞银维持中资股"增持"评级,MSCI中国指数过去12个月累计上涨40% [7] - 长江证券认为港股正从"红利牛"迈向"AI牛",科技公司或迎来"第二春" [8] - 交银国际推荐"高弹性+高股息"策略,看好AI、半导体及高股息板块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