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量化精选

搜索文档
量化基金规模突破7700亿!百亿私募超40家,管理人却集体限购降温
搜狐财经· 2025-08-05 08:1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公募量化基金新发规模约为去年同期3倍 新发数量约为去年同期2倍 [1] - 二季度末公募量化基金总规模突破7700亿元 [1] - 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超40家 较一季度末显著扩容 历史上首次超过主观百亿级私募数量 [1] 业绩驱动因素 - 小微盘股强劲走势推动量化产品展现强劲吸金能力 [1] - 2024年初市场风格切换导致相关产品业绩出现大幅回撤 [3] 风险管理策略 - 量化基金普遍进行策略风控前置 将风险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 - 多家量化私募在风格暴露上愈发收敛 单纯押注风格的策略逐渐失去优势 [3] - 西部利得基金采用小微盘股策略时同步配置央国企防御性资产 避免满仓操作 [3] - 半秧私募量化选股组合逐步增配大盘风格 适当减配小盘股 [3] - 灵均投资系统化提升风控体系 包括风控规则全流程内置化和交易系统风控硬约束 [3] 产品限购措施 - 国金基金将国金量化精选限购金额从1000万元调整至1万元 [4] - 国金基金将国金量化多因子限购金额从1000万元调整至1万元 [4] - 诺安基金将诺安多策略混合限购金额设置为5000元 [4] 限购动因分析 - 限购为保证策略有效性 避免规模过大导致调仓冲击股价和摊薄超额收益 [4] - 限购为投资者高涨情绪降温 诺安基金明确提示产品属权益类且存在大幅波动特性 [4] - 控制规模增速可降低运作管理挑战 减少大额申赎产生的被动调仓和交易成本 [4]
多只绩优量化基金开启限购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量化基金限购现象 - 多只绩优量化产品近期集中限购,国金基金旗下产品将申购限额从1000万元调至1万元 [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将申购门槛设为20万元,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暂停1000万元以上申购 [2] - 限购原因包括保护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稳运作及维持策略有效性 [2][3] 量化基金业绩表现 - 今年以来量化基金平均净值涨幅达12%,部分产品表现突出 [2] - 国金量化精选和国金量化多因子年内净值涨幅均接近30%,招商成长量化选股和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涨幅超20% [2] - 对标专精特新、北证、中证2000等小盘指数的指增基金业绩排名靠前 [2] 资金流入与规模增长 - 国金量化精选和国金量化多因子二季度规模较一季度分别增加10亿元(增幅54%)和13亿元(增幅45%) [3] - 资金大量涌入绩优量化基金,推动规模快速扩张 [2][3] 限购背后的行业逻辑 - 规模接近策略容量阈值时,调仓可能冲击股价并摊薄超额收益 [3] - 大额申赎会导致被动调仓,增加交易成本 [3] - 控制规模增速有助于维持业绩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投资者长期利益 [3] 历史警示信号 - 2021年第三季度量化基金集中限购后,部分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 [3] - 当前限购现象可能预示潜在风险,需关注后续表现 [3]
国金基金:旗下非货基2024年合亏14亿,收取超2亿管理费
搜狐财经· 2025-06-23 16:28
证监会政策导向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贯穿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等全链条,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 国金基金经营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6亿元,净利润1036.99万元 [2][5] - 截至2024年底,资产管理总规模756.49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732.28亿元(货币基金315.91亿元,非货币基金416.37亿元),专户产品规模24.21亿元 [4] - 2024年日均资产管理规模715.89亿元 [4] 产品业绩与管理费情况 - 2024年公募产品合计亏损10.28亿元,非货币基金亏损超14.5亿元 [2][6] - 2024年从公募产品收取管理费超2.7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贡献超2.1亿元 [6] - 国金量化多因子和国金量化精选是亏损主要来源,两只基金合计亏损超12亿元 [9] 量化产品表现分析 - 国金量化多因子A 2024年净值下跌3.29%,跑输业绩基准9.8个百分点,但成立以来累计涨幅超130% [9][10] -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3.29%,业绩基准收益率为6.51%,标准差差异显著 [10] - 长期表现优异,过去五年净值增长率72.54%,自成立以来累计涨幅102.63% [11] 股东结构与公司背景 - 国金基金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3.6亿元,股东包括国金证券、涌金投资控股等七家机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