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收储专项债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三季度新增土地收储规划减少 专项债发行提速
智通财经· 2025-10-15 14:56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根据中指数据,截至3Q25,全国各地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 置土地共4687宗,对应拟收储面积2.5亿平方米,合计拟收储金额约6145亿元,其中,3Q25新增拟收储 金额1318亿元,环比下滑58.4%。据中指数据,截至3Q25,全国共发行土地收储专项债1950亿元,覆盖 拟收储金额的32%,较上半年提升12pct(截至2Q25,覆盖率为20%)。其中,3Q25新增发行989亿元,即 从节奏上看,实际到位资金落地显著提速。考虑4Q进入高基数期,维稳要求及四中背景下,政策逻辑 依旧明显。 从2025年初开始大力推进收储以来,存量土地收购已基本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范式,目前实际 到位资金规模仍落后于拟收储规模。此外,考虑到收储对于城市库存水平存在显著调整效果,随着规模 的扩大,收储结构也将成为区域市场修复的重要参考,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拟收储金额和专项债发行规模 分别占全国的36%和24%。 从被收购地块的特征上看,与上半年保持一致,即:一方面,"新地块"占比依旧维持高位,拿地时间在 2020~2024年的地块占比为78.5%,其中2021~2023年的占比为61.2%;另一 ...
国泰海通|地产:土地收储专项债发行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10-14 22:08
报告导读: 3Q25 ,土地收储新增规划减少,但实际到位资金提速,展望后续资金的进一 步落地。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 考虑4Q进入高基数期,我们认为维稳要求及四中背景下,政策逻辑依旧明显。建议关注城市更新和收储等政策落地情况。 3Q25新增土地收储规划减少,规模扩张节奏放缓,累计拟收储金额突破6100亿元。 根据中指数据,截至 3Q25 ,全国各地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共 4687 宗,对应拟收储面积 2.5 亿平方米,合计拟收储金额约 6145 亿元,其中, 3Q25 新增拟收储金额 1318 亿元,环比下滑 58.4% 。从各省市表现 看,累计收储规模 TOP3 的分别为浙江( 843 亿元)、广东( 740 亿元)和重庆( 505 亿元)。从被收购地块的特征上看,与上半年保持一致,即:一方 面,"新地块"占比依旧维持高位,拿地时间在 2020~2024 年的地块占比为 78.5% ,其中 2021~2023 年的占比为 61.2% ;另一方面,折价率(收储价 / 成交价)均值为 0.8 ,各折价段 0.9~1 、 0.8~0.9 、 0.7~0.8 、 0.5~0.7 、 0.5 以下的占比分 ...
政府收储系列研究(4):土地收储专项债发行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4 21:56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4][5]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3Q25土地收储新增规划减少,但实际到位资金提速,展望后续资金的进一步落地 [2][5] -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4Q进入高基数期,维稳要求及四中背景下,政策逻辑依旧明显,建议关注城市更新和收储等政策落地情况 [5] 3Q25土地收储规划与特征 - 截至3Q25,全国各地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共4687宗,对应拟收储面积2.5亿平方米,合计拟收储金额约6145亿元 [5] - 3Q25新增拟收储金额1318亿元,环比下滑58.4% [5] - 累计收储规模TOP3省市分别为浙江(843亿元)、广东(740亿元)和重庆(505亿元) [5] - 被收购地块特征显示,“新地块”占比维持高位,拿地时间在2020~2024年的地块占比为78.5%,其中2021~2023年占比为61.2% [5] - 收储折价率(收储价/成交价)均值为0.8,各折价段0.9~1、0.8~0.9、0.7~0.8、0.5~0.7、0.5以下的占比分别为34.1%、22.1%、18%、17.5%、6.3% [5] 3Q25专项债发行与资金落地 - 截至3Q25,全国共发行土地收储专项债1950亿元,覆盖拟收储金额的32%,较上半年提升12个百分点(2Q25覆盖率为20%) [5] - 3Q25新增专项债发行98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落地显著提速 [5] - 目前仅8省市落实了专项债发行,均为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地区,覆盖比例TOP3分别是湖南(378亿元,96%)、江苏(243亿元,83%)和广东(486亿元,66%) [5] - 截至9月底,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约3.7万亿元,其中用于土地收储的金额占比仅约5.3% [5] 四季度展望与投资建议 - 展望四季度,将继续重点关注规模化推进,尤其是专项债的落地进程 [5] - 随着收储规模扩大,收储结构将成为区域市场修复的重要参考,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拟收储金额和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占全国的36%和24% [5] - 投资建议关注四类公司:1)开发类;2)商住类;3)物业类;4)文旅类,并列出具体推荐公司名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