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

搜索文档
风语筑李晖:好玩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02:0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建筑模型业务转型为新文旅领域,以"科技+文化+商业"为核心战略,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6][7] - 提出"好玩"哲学作为产品逻辑和公司文化,强调通过趣味性活动激发创意和员工活力[2][8] - 核心竞争力在于"转译能力"——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文化体验场景,如VR项目《梦回圆明园》[7] 重点项目布局 - 与三体宇宙合作打造"三体·未来学院"科幻娱乐空间,运用体感互动、AR/XR、AIGC等技术构建沉浸式体验[3][4] - 场馆包含水滴剧场等创新设计,通过科幻光影秀和NPC演绎重构《三体》经典场景[3][4] - 目标打造综合一体化的新文旅目的地和上海科幻科教新高地,包含商业群落和社区广场[4] 技术研发方向 - 研发人员占比超60%,覆盖CG特效、AIGC、空间计算等领域[7]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聚焦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在文旅场景的应用[8] - 与松延机器人合作开发新文旅场景机器人解决方案,探索机器人替代NPC的可能性[8] 商业模式创新 - 通过潮玩周边和IP衍生品实现新文旅项目变现[8] - 强调"体验经济"趋势,认为展示与体验存在本质区别(被动观看vs主动参与)[7] - 采用"错位竞争"策略避免同质化,保持22年持续创新能力[7][8]
上海探索科幻文旅产业:奉贤“在水一方”科幻馆开馆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1:55
上海奉贤正在"文化+创业"融合赛道上实现新突破,以科技赋能场景、以IP激活消费,形成内容带动场 景消费、促进产业集聚的价值闭环,让科幻从创意想象转化为可见的现实经济,助力奉贤崛起为长三角 科幻产业新高地。 上海奉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奉贤抢抓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五个新城"建设等重大发展机 遇,锚定"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战略定位,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 轮驱动,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标准建设奉贤新城,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全力打造"美丽宜居的活 力之区、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海之花"市民活动中心、言子书院等一批地标 建筑已成为沪上热门打卡地。 此次增添的大型科幻科教场馆,以中国科幻巨制《三体》为主题,将著作中的宇宙视野、哲学思考和情 节,浓缩成触手可及的沉浸式科幻体验,不仅是科幻元素的集聚地,也是科普知识的实践地,将成为奉 贤新城的又一座地标性建筑,推进"商旅文体展农"深度融合,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不断培育新业态、 新模式,满足市民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编辑:幸骊莎 新华财经上海6月27日电(记者李荣)科幻产业正在成为融合科技力量的全新业态 ...
主题公园矩阵扩容升级 上海“快乐经济”新添“乐高积木”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9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交接仪式 ◎记者 严曦梦 宋薇萍 近日,一把由乐高积木拼成的"钥匙"完成了一场交接——它从建设团队传至运营团队,最终交到乐园创 想小记者手中。这标志着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从建设阶段正式迈入试运营筹备阶段。历时近1300天,汇 聚全球15国、300多支团队智慧打造的中国首座乐高主题乐园,将于7月5日开园,为上海"快乐经济"再 添一抹亮色。 不止乐高乐园,今年以来,上海的"主题公园矩阵"持续扩容升级:上海耀雪水世界将正式开业,哈利· 波特制片厂之旅、小猪佩奇乐园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国际知名IP加速集聚,本土原创不断突破,正在 共同构建一个覆盖全年龄、全业态、全场景的沉浸式文旅新格局。 多个全球首发项目亮相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占地31.8万平方米,从虹桥站或上海南站出发,高铁最 快仅需18分钟直达。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看到,多个全球首发项目率先 亮相,成为园区的"吸睛"亮点。 5月31日,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新业态——水世界将正式开业,这是上海时隔12年后首迎全新大型水上乐 园。记者从耀雪获悉,上海耀雪水世界未开先火,成为今夏文旅消费市场的"首发爆款 ...
风语筑20250522
2025-05-22 23:23
纪要涉及的公司 风语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增长与新文旅拓展**:受益于上海市提振消费政策,拓展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景实现业务增长,推出梦回圆明园等XR产品拉动需求,拓展新文旅消费场景,如天水工业2050项目、老旧厂房改造等[2][6][11] - **收入与利润预期**:2024年收入13.8亿元,预计2025年和2026年收入分别达17 - 21亿元,今年利润2亿多元,明年3亿多元,目前估值对应20多倍至30倍PE,有提升空间[2][7] - **AI领域布局**:通过引入机器人、成立巨升智能研究院推进交互式数字内容应用,布局巨轮智能,与地平线机器人合作打造AI大脑,探索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2][4][14] - **科技赋能与行业提升**:从建筑公司转型为文化科技公司,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传媒行业从内容制作到运营再到体验的全面提升,今年一季度实现4000万利润,预计全年扭亏为盈[3] - **应对风险与保持成长**:应收账款计提充足,积累大量前沿技术,从一次性交付转向后端运营,新文旅部分验证竞争力,利用存量物理空间赋予更多内容[8][9] - **市场存在感与优势**:通过突出项目建立城市名片价值,ToC网络后端运营有天然优势,线下超3000个馆提供业务扩展优势,盘活线下商场及工业遗址[10] - **新消费场景转变**:在存量空间应用新技术转化为新消费场景,手握40多亿订单,通过订单消化带来收入,利润逐步修复[11] - **城市数字化体验空间优势**:契合城市更新和人工智能加消费理念,成为AI应用加新消费代表,线下渠道和线上业务表现良好,承接AI相关应用[12] - **政策影响**:2025 - 2026年政策自上而下指引重要,城市更新和文化加科技撬动消费的新政策有积极影响,公司案例积累强[13] - **机器人领域布局**:3月布局巨轮智能,与地平线机器人合作,5月25日有语言数机器人PK活动,8月北京举办机器人峰会,帮助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实现高毛利[14] - **未来发展前景**:2025年主业修复,2026年及之后是关键启动年,在新增部分发力,在AI、渠道、新媒介方面有优势[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第二季度亏损一个亿,今年有望同比改善[3] - 2024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利润有所修复,2025年单季度利润达到1400万元,后续几个季度也有望恢复[11] - 中国共产党展览馆、世界技能博物馆、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等项目是低成本、高效引流的优秀案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