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壳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校馆弦歌丨以科学之光育人 以报国之志扬帆
新华网· 2025-10-07 15:2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展示吉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实践,强调科学家精神与红色基因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承,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和科研创新,以培养科技报国人才 [1][2][3][4][5]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 吉林大学将黄大年纪念馆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其感人事迹打造生动教材 [2] - 湖南农业大学依托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开展“稻田里的思政课”,组织学生进入试验田传承科研精神 [3] - 大连理工大学打造红色校史现场教学点位,结合精神谱系开展浸润式主题教学,为党校培训和学生党日活动服务 [4][5] 科学家精神传承与科研成就 - 黄大年作为地球物理学家,担任“863”项目首席专家,其团队成果包括提出“红蓝军路线”和推动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问世 [2] - 袁隆平院士从1964年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开始,成功培育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并攻关第三代杂交水稻,其精神展示馆以“禾下乘凉梦”为核心线索 [3] - 湖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已培育出多个优质杂交稻新品种,体现了袁隆平科研精神的延续 [3] 高校历史与红色基因 - 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依托1952年建成的理化电大楼,在2280平方米展区中通过历史文件、证书奖状和模型展现学校“由党创办、与国同行”的红色办学传统 [4] - 校史馆融合数字雕塑与3D打印技术,设有序厅、沿革厅及专题厅,布展风格厚重简约 [4] - 红色基因被描述为学校师生勇毅前行、接力奋进的力量之源 [5]
中国科技崛起的“六大效应”
新华网· 2025-04-28 09:11
中国科技创新六大效应 一、国运提升效应 - 中国在战略高技术前沿取得突破,"东数西算"工程贯穿全国,"嫦娥六号"首探月背,"地壳一号"挺进地心,"奋斗号"探寻万米深海 [2] - 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领跑,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1/2 [2]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 二、资产重估效应 - 高盛预测人工智能应用将每年提升中国每股收益2.5%,带来超2000亿美元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4]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600多家同比增长4.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达786亿元 [4] - 奔驰宣布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翻倍,宝马过去十年在华投入超1160亿元,苹果追加300亿元投资中国研发中心 [4][5] 三、创新飞轮效应 - 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腾讯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深水区",宁德时代加速全固态电池量产 [6] - 中国每年理工科毕业生超500万,9000多万科研人员推动创新,DeepSeek打破"西方创新垄断"神话 [6] - "杭州六小龙"现象背后是创新型城市培育体系,"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措施完善创新生态 [7] 四、铁幕销镕效应 - 美国科技封锁倒逼中国突破,网民戏称"西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已不剩几颗" [7] - 美国半导体行业若完全脱钩将失去18%全球市场份额,减少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岗位 [8] -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在H20芯片禁令后紧急访华,表态"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 [8] 五、技术平权效应 - DeepSeek开源模式打破美国AI算力垄断,开启"AI民主化进程" [10] - 嫦娥六号月壤样本与全球50多家机构共享,北斗服务覆盖半数以上国家,"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 [10] - 中国光伏电池、华为智慧教室、杂交水稻技术惠及70国,推动全球科技普惠 [10] 六、霸权拆解效应 - 国产大飞机冲击波音市场,中国生物制药贡献全球23%创新管线,华为鸿蒙重塑万物互联生态 [11]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招工困难,富士康威斯康星项目烂尾,美国制造业产值份额或降至11% [11] - 科技霸权动摇导致美元大跌、美债爆雷、股市低迷等连锁反应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