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于机器声纹的工业装备‘智慧大脑’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场景”:如何补短板?怎么挖潜力?怎样建生态?
经济日报· 2025-11-14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旨在通过加快场景创新示范应用,发挥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支撑作用[1][4] - 场景被明确定义为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5] - 当前有效场景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催生转化的主要障碍,文件提出以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场景落地应用,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应用场景的潜力优势转化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场景供给优势[3][9] 场景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 场景供给不足存在三方面原因:场景的收益分配机制没有厘清,导致使用风险与成本留给了用户;场景的地方保护和企业保护问题依然较多,一些地方和国企倾向于向本地或本系统内企业开放;场景试验中涉及政策协同和部门协调问题,部分场景应用缺乏相应政策法规且协调成本较高[7][8] - 补短板需通过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既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的“硬建设”,更需要法规、制度、政策等“软创新”[9]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探索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健全重大场景资源统筹机制,明确标准规则体系,鼓励国资国企积极参与并推动民营企业平等参与[10] 场景应用的突破案例 - 安徽海螺集团联合华为发布全球首个“AI+水泥建材大模型”,已在5类40余个场景落地,质量管控中熟料强度预测准确率超85%,生产环节窑炉控制参数自动推荐使劳动强度缩减50%,标准煤耗下降1%,一条5000吨生产线年减碳达4500余吨[13] - 游戏《黑神话:悟空》作为小切口场景创新实现高价值的典型代表,通过工业级实景三维重建等技术,上线约1小时Steam在线玩家数量即突破百万大关,成为史上在线人数排名第一的单机游戏作品[16] - 安徽合肥骆岗公园进行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展,展示无人船舶、智能飞行摩托、110架无人机等应用,整座城市变身“超级应用场”,以场景培育驱动城市发展[18] 场景生态的构建路径 - 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发布机会与能力“两张清单”、组建国企、城市、国际三类场景联盟、搭建“场景发布厅”,已开展各类场景对接活动431场,推动落地合作项目1200余个,旨在打破区域壁垒和行业界限,营造开放多元、协同共生的场景创新生态[21][22] -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通过“飞海”模式系统性整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创新发布深海领域“10+10”供需应用场景清单,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并实现深海机器人商业订单突破[24] - 广州南沙自2018年率先全域开放测试道路,2024年启动商业化试点允许L4级自动驾驶车无安全员上路,今年上半年向自动驾驶物流及环卫装备开放超60个测试路段,推动场景从园区测试转向城市级应用[25] 场景创新的发展趋势 - 场景创新工作不断演进,自2018年起由北京、合肥等城市率先开启,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有65座城市开展相关工作,较上年增加25座城市,逐步由各地自发行动向自觉建构、系统集成转变[27] - 所有城市均可挖掘丰富场景资源: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可聚焦产业数字化升级;消费活跃的城市可开发促进消费的新场景;开发建设中的新城是新技术试验场;老城区可通过城市更新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带来应用机会[28] - 需根据地方资源禀赋条件和改革基础,统筹协调区域间场景开放布局,注重场景特色化、差异化,因地制宜优化推动场景应用,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28]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推动场景落地应用
经济日报· 2025-11-12 08:14
场景的内涵与定义 - 场景被定义为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3] - 场景具备真实世界性、价值可验证性、示范可复制性、协同集成性、风险可控性五大特征,构成技术可行性的终极"试金石" [4] - 场景概念随2016年前后国内第一批人工智能企业而出现,被视为一种关键的城市创新资源 [3] 场景供给不足的现状与原因 - 有效场景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催生转化的阻碍,许多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因缺乏有效应用场景难以进入产业体系 [2] - 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场景应用深度不足、规模化应用尚未形成的问题,制约产业从"技术突破"向"规模落地"跨越 [5] - 场景开放与供给不足存在三方面原因:收益分配机制未厘清、地方保护和企业保护问题较多、场景试验中涉及政策协同和部门协调问题 [6][7]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 [1][3] - 政策提出以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场景落地,优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探索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鼓励国资国企和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场景创新开放 [9] 企业案例与行业影响 - 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企业北京华控智加将其自主研发的基于机器声纹的工业装备"智慧大脑"等技术,视为通过场景解决痛点并实现机遇的典范 [2] - 高科技创业企业在发展初期普遍面临新技术落地难的问题,发现和培育场景成为其"必修课" [2] - 具有真实需求、特色鲜明、综合集成和适时供给等特征的场景,被视为更值得开发和关注的稀缺资源 [9]
供给不足,场景短板如何补
新华网· 2025-11-12 07:37
政策背景与核心定义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 [1][3] - 场景定义为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3] - 场景具有真实世界性、价值可验证性、示范可复制性、协同集成性、风险可控性五大特征,构成技术可行性的终极试金石 [4] 场景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 场景将创新环境从传统实验室搬到真实市场环境,对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 文件提出并系统构建了场景驱动的创新范式,强调以需求牵引创新、创新满足需求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高效的创新模式支撑 [4] - 通过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丰富应用场景的潜力优势转化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场景供给优势 [8] 当前场景供给不足的现状与原因 - 有效场景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催生转化的阻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有相当一部分因缺乏有效应用场景难以进入产业体系 [2] - 低空经济发展面临场景应用深度不足、规模化应用尚未形成等问题,制约产业从技术突破向规模落地跨越 [5] - 场景开放与供给不足存在三方面原因:收益分配机制没有厘清、地方保护和企业保护问题依然较多、场景试验中涉及政策协同和部门协调问题 [6][7] 推动场景落地的具体路径与措施 - 《意见》明确场景培育开放三大方向:优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8] - 场景培育和开放不仅需要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的硬建设,更需要法规、制度、政策等软创新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健全重大场景资源统筹机制,鼓励国资国企积极参与场景创新开放,推动民营企业平等参与 [9] 企业实践与行业机遇 - 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基于机器声纹的工业装备智慧大脑等技术,能在超早期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精准预测 [2] - 高科技创业企业将场景发现和培育作为必修课,国家层面支持将推动产品和技术在制造业、能源等更多领域落地应用 [2] - 具有真实需求、特色鲜明、综合集成和适时供给等特征的场景被视为更值得开发和关注的稀缺资源 [9]
供给不足 场景短板如何补
经济日报· 2025-11-12 06:1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系统性培育和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产业化应用,从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1][2][3][4] - 当前有效场景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催生转化的主要障碍,文件首次在国家层面进行系统部署,以解决场景开放与供给不足的问题 [2][5][6] - 文件提出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优势,将其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场景供给优势 [8][9] 场景的定义与重要性 - 场景被定义为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3] - 场景具有真实世界性、价值可验证性、示范可复制性、协同集成性、风险可控性五大特征,构成技术可行性的终极“试金石” [4] - 场景概念随着2016年前后国内第一批人工智能企业而出现,现已成为一种关键的城市创新资源 [3] 场景供给不足的原因 - 场景的收益分配机制没有厘清,场景提供者与用户割裂,使用风险与成本留给了用户,而收益被试验方得到 [6] - 存在场景的地方保护和企业保护问题,一些地方和国有企业倾向于向本地或本系统内企业开放场景 [6] - 场景试验中涉及政策协同和部门协调问题,部分场景应用缺乏相应政策法规,多部门协调带来较高成本 [7] 推动场景落地的方向与措施 - 文件明确场景培育开放的三大方向:优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8] - 推动场景落地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和平台的“硬建设”,更需要法规、制度、政策等“软创新”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协同多部门探索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鼓励国资国企和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场景创新 [9] 企业对场景的需求与反应 - 对于高科技创业企业,场景是痛点更是机遇,新技术的落地依赖于寻找和培育场景 [2] - 企业认为国家层面的支持将有助于其产品和技术在制造业、能源等更多领域落地应用 [2] - 只有具有真实需求、特色鲜明、综合集成和适时供给等特征的场景,才是更值得开发和关注的稀缺资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