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麦App
icon
搜索文档
上影节开票1小时售罄600+场次,大麦娱乐技术保障再升级
环球网· 2025-06-05 15:27
电影节售票情况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售1小时已有92部影片、600+场次售罄,出票量达37万张 [1] - 本届上影节首次实现大麦、淘票票双平台购票 [1] - 去年观影人次接近50万,今年新增跨城观众文化消费讯息服务 [1] 票务平台技术升级 - 大麦娱乐技术团队将票务系统容量扩充到2024年峰值的2倍,最高支持所有场次座位在1分钟内完成售卖 [1] - 淘票票、大麦票务系统完成鸿蒙操作系统的深度适配,支持多操作系统用户购票 [1] 平台合作与业务升级 - 上影节与阿里影业合作已跨越10年,阿里影业升级为大麦娱乐后着力提供现实娱乐体验 [2] - 大麦App覆盖40+细分娱乐品类,实现全品类线下娱乐一站式链接 [1][2] - 大麦娱乐业务形态升级与上影节拓展"电影+"覆盖面的目标相契合 [2] 行业趋势与影响 - 上影节立足中国电影消费年,以多元文化消费丰富影迷体验 [1] - 大麦娱乐与上影节深度合作为电影产业形态拓宽和文旅商体展融合提供新范本 [2]
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票务系统全流程测试演练 今年可大麦、淘票票双App抢票
解放日报· 2025-05-30 09:41
电影节票务系统升级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支持大麦、淘票票双App抢票 购票流程包括选片、下单、支付、取票等环节 整体操作流畅 [1] - 大麦平台新增电影节售票功能 提供展映影片列表、抢票攻略、影院地图、片单推荐等服务 用户可提前添加影片至日程 [1] - 技术团队从4月初开始内部测试 按2024年抢票峰值的2倍进行压力测试 最高峰值达每秒2万人次 [1] - 系统增加鸿蒙端适配 优化交互体验 新增衍生品商城入口 支付渠道除支付宝外增加云闪付 [1] 大麦平台战略升级 - 大麦娱乐副总裁张莹表示 阿里影业更名后对大麦App进行产品升级 新客户端定位为全品类一站式娱乐票务平台 覆盖电影、演唱会等40+细分品类 [2] - 平台整合文旅商体展资源 提供城市专属推荐 例如上海用户可获取本地展览、演出、旅游演艺等信息 方便外地游客规划行程 [2] 电影节运营策略 -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透露 去年上影节观影人次近50万 其中相当比例来自上海以外地区 [2] - 新增双平台售票旨在丰富影迷选择 通过一张影票解锁更多电影节体验 强化上海"电影之城"的吸引力 [2] - 本届电影节将于6月3日公布排片表 6月5日中午12时在大麦、淘票票同步开售 [2]
新大麦,做“现实娱乐”的超级App
36氪· 2025-05-27 09:57
品牌升级与战略转型 -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整合电影、演出等线下娱乐票务业务 形成全品类线下娱乐品牌 [2] - 大麦从演出票务龙头转型为覆盖电影、文旅演出、体育赛事等40+品类的超级App 目标成为"现实娱乐"一站式平台 [1][7] - 公司定义自身为"现实娱乐公司" 聚焦现场体验、互动体验和沉浸体验 区别于数字化娱乐方式 [2] 产品功能升级 - 新App新增"影院·场馆"导航栏 基于LBS定位覆盖全国12000+影院和20000+场馆 优化用户就近消费体验 [4][7] - 引入AI推荐官 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和多意图识别 实现毫秒级响应 解决用户决策效率问题 [7] - 与高德合作开发场馆精准导航功能 已在鸟巢等130+场馆应用 并推出颜色分区引导入场系统 [9] - 新增"发现页"UGC内容板块 通过用户评价双列信息流辅助购票决策 形成口碑传播闭环 [9][10] 用户与市场数据 - 平台用户规模达3亿 其中淘麦VIP用户2000万 该群体购票频次是非会员2.5倍 ARPU达2.1倍 [13][17] - 2025财年"想看"用户3.16亿人次(同比+29%) "许愿"用户1.5亿人次 显示强用户互动意愿 [21][22] - 2023年销售演出超90万场(同比+100%) 票房增长70% 2025财年业务营收达20.57亿元 [13][24] 产业链赋能 - 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模式 在演唱会50城整合景点和演艺项目 跨城观演用户占比超60% [15] - 计划为B端提供私域运营机制 类似淘宝商家模式 让内容方直接触达消费者 [19][20] - "想看"和"许愿"数据已用于主办方巡演选址、销售预估等决策 形成C to B数据闭环 [21] 行业对标与愿景 - 业务模式对标Live Nation(2023年营收+14%)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现场娱乐平台 [23][24] - 提出"买票上大麦 票房都大卖"愿景 计划建立"除交通票外全品类票务"的用户心智 [12]
大麦上线“中国旅游日”专题页 可一站式购齐演出和景点门票
环球网· 2025-05-19 14:11
文旅融合新趋势 - 大麦作为文旅部"5·19中国旅游日"唯一官方合作票务平台,推出"乐游中国,唱响山河"专题活动,整合300多座城市近三个月的演出及景点信息,实现一站式购票[1] - 专题活动覆盖演唱会、音乐节、戏剧演出及旅游景点,例如陕西用户可同时购买张韶涵演唱会门票和大唐芙蓉园、兵马俑等景点门票[1]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生活方式,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票房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六成以上观众为跨城观演[1] 演出经济带动效应 - 跨城观演推动"票根经济"发展,观众平均多停留一天,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消费[2] - 华晨宇烟台演唱会跨省观众占比88.1%,带动养马岛景区游客30.2万人次(+26.8%),拉动消费1.6亿元[2] - 大型演出已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六成以上订单产生于演出结束后,如北京上海观众常同步购买迪士尼或环球影城门票[2] 平台业务拓展 - 大麦2024年12月起试点景点门票业务,首批覆盖8个演出资源丰富城市,2025年实现全国推广[2] - 平台正挖掘更多城市优质景点资源,旨在为跨城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演出+旅游"一体化服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