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娱乐

搜索文档
阿里影业(01060):现场演出+IP衍生高景气,打造现实娱乐平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9 16: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阿里影业,给予“买入”评级,SOTP估值方法下,公司整体目标估值319亿人民币,对应港股目标价1.17港币/股,对应上行空间22.9% [4][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影业拟更名大麦娱乐,业务重心向线下演出、IP衍生等多元化娱乐场景延伸,预计FY26 - 28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9] - 市场低估大麦持续增长潜力和阿里影业在IP衍生品行业的优势 [12] - IP衍生品业务、线下娱乐景气度、AI应用等方面超预期将成为股价表现催化剂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阿里影业:拟更名大麦娱乐,打造现实娱乐平台 - 经历多阶段发展,业务从电影向演出、IP衍生等拓展,FY2025演出和IP衍生品成主要利润来源 [19][20] - 2014 - 2017年完善电影产业链,2018 - 2022年夯实数字化基建并奠基IP衍生品,2023年以来现场娱乐成重心,IP衍生品获头部IP高速发展 [21] - 阿里巴巴持股比例高,核心高管经验丰富 [24] 大麦:演出票务领军,向上游延伸,现场娱乐全产业链布局 - 大麦是线下演出票务领军,疫情后演出票房高景气,大型演唱会拉动增长,量价齐升 [27][30] - 大麦在票务市场份额高,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用户池与多平台联动、内容优势,业务增长驱动有大型演唱会基本盘稳固、扩充品类、票务出海 [37][40][41] - 对标Live Nation,大麦向上游拓展内容制作,向下游加强场馆运营,有望建立一体化演出生态闭环 [42][48][49] IP衍生品:依托阿里娱乐和电商生态助力IP商业化并反哺IP - 2024年以来IP市场加速增长,IP衍生品产业链分IP、产品开发设计、渠道3个环节 [50][53] - 阿里巴巴IP衍生品业务以B端授权为主向C端布局,阿里鱼排名全球授权代理商前列,与三丽鸥等合作成果显著 [57][58][64] - 阿里影业IP业务前瞻布局,收入高增长,预计中期保持较高景气 [72] AI影视工业应用的初探索 - 阿里影业以AIGC助推影视工业化,应用于制作、宣发环节,推出虚拟人产品 [75] - 阿里影业在AI内容工业应用领域有技术先发、数据资产与行业标准制定、生态协同与资源整合优势 [79] 电影行业进入内容供给驱动阶段 - 电影近年增长波动大,疫情后内容驱动明显,《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25Q1票房创新高 [80] - 阿里影业电影业务含票务和内容,票务方面淘票票观影人次是核心,云智保持领先,内容业务取决于影片票房表现 [82][83][85] 财务分析、盈利预测及估值分析 财务分析 - 随着大麦及IP衍生业务占比提升,拉动整体利润率提升,FY2025经调整EBITA、经营利润、归母净利润有变化 [89] 盈利预测 - 预计FY2026 - 2028年收入分别为75.66/86.84/97.39亿元,对应增速13%/15%/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5/11.18/12.88亿元,对应增速152%/22%/15% [8][96] 估值分析 - 采用分部估值法,大麦、IP衍生品业务、电影票务分别给予不同PE倍数,SOTP估值下公司整体目标估值319亿人民币,对应港股目标价1.17港币/股 [103]
上影节开票1小时售罄600+场次,大麦娱乐技术保障再升级
环球网· 2025-06-05 15:27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6月5日12点,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官方指定售票平台大麦、淘票票开票。数据显示,开售1小时,已有92部影 片、600+场次售罄,出票量达37万张。 适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本届上影节立足中国电影消费年,力求以多元文化消费丰富影迷观众的节 展体验。为此,上影节首次实现大麦、淘票票双平台购票。据悉,作为全品类一站式娱乐票务平台,大 麦App覆盖电影、演唱会、音乐节、话剧、脱口秀、展览、体育、演艺旅游等40+细分品类,丰富的现 实娱乐品类将为影迷观众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表示, "去年观影人次接近50万,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观众。今 年新增大麦平台售票,希望为跨城观众提供更多文化消费讯息,协助大家更好地规划在上海的行程,通 过一张电影票来解锁电影节期间整座'电影之城'的文化场景。" 为给影迷观众提供丝滑、顺畅的购票体验,大麦娱乐技术团队对淘票票、大麦双平台的购票系统和相关 技术保障方案进行了全面升级。大麦娱乐CTO田径杯介绍, "以历届上影节流量最高的一届,即2024年 上影节为对标对象,本次票务系 ...
新大麦,做“现实娱乐”的超级App
36氪· 2025-05-27 09:57
那个抢演唱会票的大麦,有些不一样了——电影票、文旅演出票、体育赛事票都出现在了最新版的大麦App上。简单来说,以后除了交通票,其他任何场景 的门票都可以在大麦购买。 过去20年,大麦是线下演出票务市场的龙头,新大麦转身成为一个融合了多元娱乐现场门票的超级App,背后是阿里影业整体战略升级的结果。 5月21日,阿里影业宣布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在"大麦娱乐"这个品牌下,包含电影在内的线下娱乐票务业务均被吸纳其中。现在的"大麦娱乐"形成了一个全 品类的线下娱乐品牌,电影与演出被有机整合。 在发布会现场,大麦娱乐总裁李捷定义大麦娱乐为一家"现实娱乐公司",李捷阐释,所谓"现实娱乐",区别于数字化、碎片化、虚拟化的数字娱乐方式,是 创造现场体验、互动体验、沉浸体验的娱乐方式。 虽然品类变多了,但点开新大麦App,第一感受反而是更直接和简洁了。 最醒目的变化,是下方增加的导航栏,将"影院·场馆"、"淘麦VIP"和"发现"页提炼了出来。 从新增板块来看,"电影"是本次最重要的部分,电影频道不仅被增加在上方导航栏首位,下方导航栏"影院·场馆"的设置,更便捷地让用户第一时间找到自 己附近的影院。 如果说上方导航是围绕"品类"逻辑 ...
影市下滑,阿里影业“走出”电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7:47
阿里影业更名背后是,电影市场低迷。今年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下滑51.1%。其中,日均票房1.5 亿元,接近10年来最低(不含2020及2022年)。 这也影响了阿里影业的业绩。最新财年,阿里影业将电影相关分部合并为"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 台"分部,该板块营收27.12亿元,同比下滑10%;分部业绩 0.73 亿,同比下滑91%。主要原因是,部分 电影项目不及预期,以及2024年电影行业整体偏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谭伊亭 报道 阿里影业正在弱化自己的电影概念。 一个明显的表现便是,更名。2025年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即日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对于阿里影业更名,阿里方面回应称,随着过去几年该公司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充,"影业"已经不能涵盖 公司全部的业务场景。"我们除了电影,还有演出、商业衍生、剧集、艺人经纪等多个业务板块,更名 将更符合公司未来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阿里影业提到。 对于未来战略,阿里影业表示,未来其将以"娱乐和AI"作为两大战略关键词,努力成为亚洲领先的、具 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 对于现实娱乐(Real-life Expe ...
消费参考丨影市下滑,阿里影业“走出”电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7:4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实习生谭伊亭 报道 阿里影业正在弱化自己的电影概念。 一个明显的表现便是,更名。2025年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即日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对于阿里影业更名,阿里方面回应称,随着过去几年该公司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充,"影业"已经不能涵盖 公司全部的业务场景。"我们除了电影,还有演出、商业衍生、剧集、艺人经纪等多个业务板块,更名 将更符合公司未来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阿里影业提到。 对于未来战略,阿里影业表示,未来其将以"娱乐和AI"作为两大战略关键词,努力成为亚洲领先的、具 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 对于现实娱乐(Real-life Experience),阿里方面解释为,这是一种区别于数字化、碎片化、虚拟化等 数字娱乐方式的现场娱乐方式,更强调现场体验、互动体验和沉浸体验。 前述种种说法,看起来都离电影很远。 阿里影业更名背后是,电影市场低迷。今年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下滑51.1%。其中,日均票房1.5 亿元,接近10年来最低(不含2020及2022年)。 这也影响了阿里影业的业绩。最新财年,阿里影业将电影相关分部合并为"电影科技与投资 ...
阿里大文娱,官宣更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57
作 者丨贺泓源 编 辑丨骆一帆 阿里大文娱变了。 5 月 2 1 日 , 阿 里 大 文 娱 集 团 宣 布 即 日 起 更 名 为 虎 鲸 文 娱 集 团 , 旗 下 阿 里 影 业 拟 更 名 为 大 麦 娱 乐。 在发布会上,优酷首席运营官、阿里鱼总裁 吴倩甚至将此种变化与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的转 折作为对比。 "今天天猫已经家喻户晓。而虎鲸文娱集团崭新的名称就是需要我们以归零的心 态,以创业者的姿态,从此开启一段崭新的征程。虽然名字变了,但持续为用户提供精品内 容、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借助AI为行业带来更良性发展的初心与业务战略始终没变。"她称。 选择主动求变。两年前,我们提出三年战略,聚焦头部内容与技 术创新,追求长期价值。今天,我们在头部内容制作、影视工业 新基建、优秀人才储备与产品升级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这些点 滴成绩也体现在了集团最新财报里,大文娱已经实现季度盈利。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AI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更坚定地自 我迭代和升级。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才能预判用户 需求的变化趋势; 只有运用科技赋能行业提质增效, 才能将文 娱行业漫长周期里的不确定变为确定。因此,我们需要与用户更 ...
阿里大文娱变局:集团更名“虎鲸文娱”,阿里影业走向大麦娱乐丨消费现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6:33
公司品牌与战略调整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强调"回归初心,重新创业"的定位 [1][2] - 公司提出"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行业效率,例如虚拟拍摄服务占比近4成,灯塔平台为合作伙伴节省20%以上宣发预算 [3] - 品牌更名类比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的历史转折,强调以创业姿态开启新阶段 [1]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阿里影业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27.7%),但电影相关分部营收27.12亿元(同比-10%),业绩0.73亿元(同比-91%) [4][6] - 大麦业务成为增长引擎: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同比+236%),分部业绩12.3亿元(同比+339%),受益于演出市场景气(2024年全国演出票房同比+15.4%,大型演唱会同比+78.1%) [5] - 剧集制作分部收入5亿元(同比-16%),但业绩0.25亿元(同比+76%),因高毛利率项目带动 [6] 优酷盈利与行业对比 - 阿里大文娱2025财年收入222.67亿元(同比+5%),经调整EBITA亏损收窄至5.54亿元(2024财年亏损15.39亿元),优酷亏损收窄是关键 [9] - 2025年一季度优酷实现盈利,带动大文娱集团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2024年同期亏损8.84亿元) [9] - 行业对比:爱奇艺2024年Q4营收66.1亿元(同比-14%),净亏损1.894亿元;芒果超媒2024年营收140.8亿元(同比-3.75%),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61.63%) [10] 市场环境与战略转型 - 长视频行业面临广告下滑压力(爱奇艺品牌广告从2018年110亿元萎缩至2024年40多亿元),用户被短视频分流 [11] - 大麦娱乐定位为"亚洲领先的具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强调现场体验与科技结合 [7] - 优酷盈利关键源于全产业链成本控制,广告收入逆势增长 [12]
阿里影业拟更名大麦娱乐:打造优质原创IP,构建多元增长引擎
格隆汇· 2025-05-21 15:13
公司更名与战略升级 - 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 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使命为"创造高品质的现实娱乐体验 让每个人都快乐" 聚焦"娱乐和AI"两大战略关键词 [1] - 公司定位为"亚洲领先的具有科技基因的现实娱乐公司" [1][4] 业务布局与历史积累 - 公司已完成文娱全产业链整合 涵盖内容投制 票务平台 宣传发行 影院服务 IP商业衍生 艺人经纪等 [6] - 过去11年累计参与300多部电影 240万场次演出 400多小时剧集 服务数十亿人次 [6] - 业务从单一电影拓展至电影 演出 IP商业衍生 剧集等多元领域 [6] 现实娱乐战略 - 提出"现实娱乐"概念 强调现场体验 互动体验 沉浸体验 区别于数字化娱乐方式 [4] - 未来将强化原创内容开发 与头部创作者合作 提升IP商业衍生能力 打造艺人经纪平台 [8] 新大麦客户端升级 - 客户端覆盖40+细分品类 包括电影 演唱会 音乐节 话剧 脱口秀 展览 体育 演艺旅游等 [10] - 接入12000+影院 20000+场馆 10万+热门景点 [10] - 采用AI驱动技术 实现毫秒级响应 多意图识别 智能推荐和AI咨询服务 [10] 市场定位与目标 - 客户端目标为"最好的购票服务体验"和"最优质的内容搜索分发能力" [1][10] - 持续强化"买票上大麦"用户心智 扩大在现实娱乐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