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票票

搜索文档
大麦娱乐(01060):首次覆盖:"演艺+IP"双引擎,重构线下娱乐新基建
中泰证券· 2025-07-02 15: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麦娱乐是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现实娱乐平台,“演艺 + IP”双引擎发展,23 年起架构调整激活组织活力,增长进入快车道,规模效应明显。预计 FY26 - 28 实现总收入 78.91/95.34/116.83 亿元,同比 +18%/+21%/+23%;实现经调整 EBITA 为 10.12/14.98/21.33 亿元,同比 +25%/+48%/+42%。公司系演出及 IP 转授权领域龙头而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麦娱乐: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现实娱乐平台 - 大麦娱乐是从事内容制作、宣传和发行等业务的投资控股公司,通过内容、票务及科技平台、知识产权(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三个分部开展业务。旗下电影业务参与 300 余部电影出品发行推广,演出业务覆盖全品类现实娱乐票务类型[11] - 公司发展分三个阶段:2014 - 2017 年业务整合与初拓展;2018 - 2021 年全产业链布局与 IP 深化;2021 年至今“内容 + 科技”双轮驱动[12][13] - 阿里巴巴集团系控股股东,管理层参与持股。2023 年架构调整激活组织活力,管理层互联网行业经验丰富[14][16] - F2023、F2024、F2025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5.0 亿元、50.4 亿元、67.0 亿元,FY24、FY25 同比分别 +44%、+33%;经调整 EBITA 分别为 3.1 亿元、5.0 亿元、8.1 亿元,FY24、FY25 同比分别 +61%、+61%;毛利率分别为 32%、40%、37%,FY24、FY25 同比分别 +8pcts、-3pcts;经调整 EBITA Margin 分别为 9%、10%、12%,FY24、FY25 同比分别 +1pcts、+2pcts[21] IP:蓝海市场细分龙头,上下游双向延展 - IP 行业参与方为授权商和被授权商,授权方式多样。中国 IP 行业千亿规模,增速快,潜力大,商品授权是主要模式,单位授权金能“撬动”25 倍以上商品 GMV,对标美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30][31][35] - 阿里鱼是中国最大的 IP 授权代理平台,与三丽鸥等达成主授权协议,IP 矩阵丰富。未来向上游获取更多头部 IP 授权,深化签约 IP 合作;向下游强化 IP 运营,布局 2C 业务。具备海量客户、大数据匹配、联合营销、自动追踪结算等竞争优势[40][42][54] 演出:量价齐升空间广阔,大麦占据半壁江山 - 2024 年全国线下演出票房达 579 亿元,大型演出占比过半。量价齐升逻辑顺畅,政策助力行业扩容,演出经济具备溢出效益[61][62] - 大麦深度整合阿里系资源,全链路布局内容、场馆、票务三大现场娱乐领域,票务市占显著领先,演唱会头部项目覆盖率近 100%。未来大型演出向海外市场延伸,国内市场进行多品类拓展。以技术和现场服务为代表的新基建构筑护城河,票务平台分成在大型演出收入分成中占比较小,主办方更注重综合服务能力[67][70][7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电影投资制作与宣发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5%/-5%/-5%,经营利润率稳中有升;剧集制作预计 FY26 - 28 营收维持 FY25 水平,经营利润率保持在 5.1%;大麦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15.6%/13%/12%,经营利润率保持在 59.8%;IP 衍生业务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70%/60%/50%,经营利润率稳中有升[75] - 选取猫眼娱乐、泡泡玛特、上海电影、阅文集团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5 年动态 PE 中位数为 39x。公司系演出及 IP 转授权领域龙头而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77]
港股异动 | 阿里影业(01060)大涨超17% 近半个月来累涨近1.4倍 公司聚焦大麦演出以及IP衍生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10:39
股价表现 - 阿里影业(01060)大涨17.89%至1.12港元,成交额6.13亿港元,自5月20日至今累计涨幅近1.4倍 [1] 战略调整 - 公司拟将名称改为大麦娱乐,提出四大未来策略方向: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 [1] - 中金认为公司旨在建立综合娱乐平台,发展多元化业务 [1] 演出业务 - 5月至10月为行业旺季,2025年五一假期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票房同比增长5.1% [1] - 大麦一级市场演出票务市占率领先,预计2025年现场演出大盘保持增长 [2] - 公司拥有用户大数据优势,内容布局加速向上游延伸 [2] IP衍生业务 - 2024年新签Chiikawa和蜡笔小新等IP,持续丰富IP矩阵 [1] - 阿里鱼自2016年积累数百个优质IP包括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吉伊卡哇等 [2] - 未来将加强电商渠道建设,通过类目运营把握货物品类趋势,孵化C端品牌 [2] 影视内容储备 - 淘票票市占率稳定,储备《抓特务》《东极岛》《无名之辈2》等头部影片待释放 [2] 行业对标 - 演出业务对标海外龙头Live Nation,IP衍生业务对标泡泡玛特,市场认为估值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
好片尽在淘票票《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上映
环球网· 2025-06-01 16:58
电影上映与市场表现 - 《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于2025年5月31日正式上映 讲述哆啦A梦一行人穿越到13世纪雅托利亚公国的冒险故事 [1] - 影片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完成亚洲超前展映 获得不俗口碑 并在5月25日中国首映活动中收获粉丝和家长高度认可 [3] - 该片是大麦娱乐旗下"好片尽在淘票票"内容厂牌继《幽灵公主》后主推的又一部引进动画电影 也是阿里影业拟更名后首部引进片 [3] 公司战略与行业布局 - 阿里影业持续为观众提供全球优质电影 在引进动画电影领域涵盖宫崎骏作品及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加菲猫等经典IP [3] - 近一年来由中影引进、阿里影业助推的多部引进动画电影如《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加菲猫家族》等均取得超预期口碑和票房 [3] - 自2015年起《哆啦A梦》系列电影以每年一部节奏引进中国 其中《伴我同行2》等三部作品背后均有阿里影业助推 [4] IP价值与市场定位 - 《哆啦A梦》系列成为六一档"常青树" 源于IP多年积淀、引人入胜故事和精良制作 精准契合节日观影需求 [4] - 该系列多次在中国市场取得亮眼表现 证明经典动画IP具有持续的商业价值和观众吸引力 [4]
阿里影业20250528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现场演出行业、IP 产业链、潮玩行业、电影行业 - **公司**:阿里影业、大麦、阿里鱼、锦鲤拿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影业整体情况 - **战略转变**:战略重心转向现场娱乐和 IP 授权,更名为“大麦娱乐”体现对高质量内容和现场娱乐业务的重视,与注入优质资产、优化业务结构一致[2][6] - **业务结构**:2025 财年收入结构分为电影(约 40%)、大麦(约 30%)、IP 衍生品及创新业务(约 20%),从影视资产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发展,阿里鱼和大麦增长潜力显著[4] - **财务表现**:2020 - 2023 年营收受疫情影响波动,2024 - 2025 财年重回增长轨道,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经调整后的 EBITDA 稳步上升,经营状况改善[9] - **未来盈利预测和估值**:预计 26 - 28 财年收入分别为 80 亿元、90.8 亿元和 105.5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79 亿元、10.35 亿元和 11 亿元,目标市值 329 亿港币,对应目标价 1.1 亿港元,维持强推评级[24] 现场演出行业及大麦情况 - **行业表现**:2023 年票房收入同比增长 29%,较 2019 年增幅达 150%,2024 年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 50%,由供需共振驱动,00 后成主要受众占比超 40%,未来三年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2][10][11] - **大麦地位及优势**:国内领先的现场演出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票务市场龙头,一级市场市占率可能达 57% - 70%,在艺人、场馆和用户维度积累深厚,整合上下游能力强,具备线上平台高流量承载能力,竞争优势明显且稳定[12][13] - **大麦发展策略**:积极布局上游内容策划、制作和投资,如旗下虾米音乐等项目,挖掘上游弹性,参考海外龙头,电影投资成本低、生命周期长,ROI 可能更高,平台型内容厂牌有市场洞察数据与宣发能力优势[14] IP 产业链及潮玩行业情况 - **行业前景**:高速增长,自 2024 年 8 月关注以来增速达百分之四五十以上,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旺盛,是长期发展方向,相关标的有较好投资前景[7] - **阿里鱼情况**:中国第一、全球第六的 IP 授权公司,单独增速达 90%,采用 IP ToB to C 模式,从终端 GMV 中获 5% - 7.5%分成,全球授权零售额从 23 年的 27.5 亿美元增长到 41 亿美元,整合大量顶级头部 IP 资源,具备双边资源获取、标准化运营、生态赋能技术与营销三重优势[2][19][20][21] - **锦鲤拿趣情况**:占 IP 衍生品市场约 10%,类似影视版 IP 泡泡玛特,开发许多影视剧相关潮玩,是公司 ToC 业务重要组成部分[18][23] 电影业务情况 - **行业趋势**:预计 2025 年进入新一轮产品释放周期,因影视制作周期和疫情前库存积压,2024 年市场供给缺乏,25 年行业将迎来释放[15] - **公司策略**:票务平台承接行业好转,ToC 平台淘票票线上化程度高且格局稳定,ToB 平台凤凰云智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公司作为头部电影发行商,不缺席重要档期及头部影片,发行履历排名稳步上升,战略收缩注重原有投资库存释放,2025 - 2027 年将陆续上线储备影片[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麦积极拓展国际化方向,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5] - 阿里鱼 2024 年下半年获得日本知名 IP 奇伊卡哇的全中国所有权利,推动 B 端转授权业务发展,还与淘宝淘天联合运营潮玩类目,孵化线上旗舰店,计划推出更多 ToC 产品[22] - IP 潮玩赛道产业景气度高,线下商业体提升 IP 潮玩含量,代表中国文化出海的企业崛起,新兴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上市公司转型进入该领域,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发展机会[25][26]
大麦,何以“吃了”阿里影业?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5:17
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的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从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业务重心转向现实娱乐平台,强调现场体验、互动和沉浸式娱乐 [3][4] - 电影业务仍为公司最大板块,但收入占比持续收缩,2025财年电影业务收入27.12亿元(同比下滑10%),分部业绩0.73亿元(同比下滑91%)[6][7] - 资本市场对转型反应积极,更名当日市值暴涨超40亿港元 [15] 大麦业务的增长与行业地位 - 大麦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同比增长38.8%),分部业绩12.30亿元(同比增长338.5%),增速显著高于电影业务 [5] - 在演出票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头部明星演唱会覆盖率近100%,2023年二季度GMV超40亿元,占全国演出票房的57%以上 [8] - 对比淘票票在电影票务市场的劣势:2018年猫眼市占率61.3%,淘票票仅34.3% [9] 电影与演出行业的市场分化 - 演出行业高速增长: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260亿元(同比+78.1%),观众2900万人次(同比+45%)[11] - 电影行业持续萎缩:2024年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23%),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51.1%)[11][13] - 电影市场两极分化严重:超头部项目(如《哪吒》154亿元票房)暴利,腰部项目普遍亏损 [13][15] 行业转型趋势 - 光线传媒等传统影企转向IP长线运营,以抵御电影市场波动 [15] - 电影融资与盈利难度加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14][15]
老有所“数”,残有所“联”:多方合力书写数字时代的民生答卷
华夏时报· 2025-05-27 17:11
数字社会建设与适老化无障碍环境 - 当前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成果显著,但老年人和残疾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突出,涉及3.1亿老年群体及8500万残疾人[1] -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联合启动"推进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行动",主题为"数字技术助老助残"[1] - 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对特殊群体友好度较低,升级改造工作迫切[1] 政策与法规进展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超3000家与特殊群体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高质量升级改造[3] - 法规落实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部分政务服务平台改造滞后,企业改造动力不足[3] - 中国残联将完善信息无障碍长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加速互联网平台改造进程[3]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众多互联网平台及智能终端未达无障碍标准,辅助产品研发因市场动力不足而滞后[4] - 听障群体在互联网音频、视频内容获取上存在明显障碍,缺乏准确字幕和手语翻译服务[6] - 科技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自动字幕生成技术,开发专业手语翻译工具[6] 企业实践与公益行动 - 量子之歌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提升老年教育可及性,采用"公益+普惠+商业"模式促进教育均衡[10] - 阿里巴巴公益推出"轮椅友好厅"标注功能和高德地图轮椅导航项目,覆盖国内60个城市[10] - 阿里巴巴每年超过25%的公益项目与助残有关,致力于用科技力量改善残障人士生活[10] 阶段性目标与规划 - 到2026年底,实现各地市财政资金建设的互联网网站、服务平台100%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技术升级,达标率不低于90%[6] - 到2028年底,达成全国政府政务、民生服务全领域互联网网站及服务平台适老化及无障碍技术升级全覆盖,达标率提升至90%[6] - 上海"数字伙伴计划"已联动超百家单位,未来将深化实践、加强跨区域合作,输出数字包容的"上海方案"[9] 社会协作与多方参与 - 互联网行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作为产品服务的重要标准[2] - 中国老龄协会将组织基层涉老组织开展社会监督,参与标准制定,协同各方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3] - 中国盲协培育专业体验评测队伍,未来将深度参与标准制定,确保规范贴合实际需求[4][5]
阿里影业20250526
2025-05-26 23: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演出市场、电影行业 - 公司:阿里影业、大麦娱乐、阿里鱼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影业整体业绩 - 2025财年总收入60.07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后EBITDA为8.1亿元,同比增长62% [3] 各业务线情况 - **演出市场**:上财年票房达580亿元,同比增长15%,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大麦娱乐收入20.57亿元,经营业绩12.3亿元,均高幅增长;阿里鱼收入涨幅超90%,核心IP矩阵丰富 [2][3] - **电影业务**:相对低迷,中国电影票房从556亿下降到505亿,北美市场也下滑;预计2025年电影行业总收入约400多亿元 [3][4][21] 大麦娱乐优势 - 技术层面,秒级并发购票用户超10万的项目有上千场,同比增长60%;现场服务交付约3800场大型项目,实现安全稳定零事故 [2][5] 未来发展重点 - 聚焦演出和IP赛道,稳健发展电影业务;大麦娱乐开拓新赛道、拓展海外市场、深耕C端市场 [2][6] 电影业务策略 - 采取稳健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发展AI技术降低制作成本;投入衍生品和大麦业务;提升虚拟拍摄和视效技术竞争力 [7][9] 线下演出市场展望 - 2025年供需火爆,演唱会增速放缓,行业稳中有升;大麦扩充品类、出海业务发展、内容侧投资制作业务增长 [2][10] 大麦多元化发展 - 扩充品类、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内容侧投资制作,增加收入来源和发展空间 [12] 演出票务市场格局 - 格局复杂,过去两年演唱会占票务市场约70%份额;2024年大麦承办710多个大型演唱会项目,优势明显 [13] 大麦未来策略 - 专注提升实际收入和利润,不受零票提策略干扰 [15] 其他公司战略影响 - 零票提策略干扰市场良性发展,大麦注重可持续业务增长 [16] 服务质量与态势 - 过去零票务状态服务质量稳定,未来维持稳定态势,预计票务市场take rate维持合理水平 [17] 大麦与淘票票整合 - 合并为超级应用,提升电影票务用户粘性,增强用户体验和消费习惯 [19][20] 电影业务位置原因 - 行业多元化变化、市场环境波动、公司有高增长赛道、电影市场估值偏低 [22][23] 与海外公司关系 - 无直接竞争,合作高于竞争,建立内容端合作模式带来增量 [24] 二手票市场影响 - 中国内地不允许二手票市场,打击黄牛有成效但难清除,大麦确保票不流向黄牛 [25][26] 票务分配策略 - 遵循行业规定,分配部分票给其他平台,不存在垄断风险 [27] 线下演出项目成果与储备 - 2024年取得显著成果,上线约三四十个项目;目前有120多个项目正在制作或筹备 [28] 线下演出内容投资风险 - 风险较低且稳定,FR25财年EBIT为正,未来收入和EBITDA高速增长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麦与淘票票合并为超级应用在21号更名发布会上推出 [19] - 2025年春节档《哪吒》几乎占中国电影总收入三分之一 [21] - 国家2023年9月要求主办方将不低于85%票源投放到一手票市场 [25] - 从2023年启动非票业务,FR25财年有5亿元收入来自内容投制类目 [11]
阿里影业(1060.HK):大麦及IP衍生业务成为核心成长点 公司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格隆汇· 2025-05-24 17:55
公司更名与品牌重塑 - 公司拟将名称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以提升在全娱乐生态特别是线下娱乐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重塑品牌策略 [1] - 阿里影业已有稳固的电影票务和投资业务 对业绩起到"稳定器"作用 线下娱乐业务在大麦加持下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 [1] 财务表现 - FY2025公司实现收入67.02亿元 yoy+33%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 yoy+61% Non-IFRS净利润5.24亿元 yoy+9.5% [1] - 公司已连续五年实现EBITA盈利 [1] 线下娱乐业务 - 线下娱乐市场仍在高速发展期 行业有望在三年内保持高速增长 [1] - 大麦在演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ToC业务现金流稳健性高 [1] - 公司计划推出新大麦客户端 加速电影和演出购票用户合并与渗透 打造一站式票务平台 [1] - 大麦FY2025收入20.57亿元 分部业绩12.3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2]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yoy+15.4% 大型演唱会yoy+78.1% [2] 电影相关业务 - FY25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收入27.12亿元 yoy-10% 分部业绩0.73亿 yoy-91% [2] - 电影业务承压主要由于2024年电影大盘影响及部分电影项目不及预期 [2] - 目前储备影片超40部 包括《东极岛》、《镖人》、《无名之辈》等重点项目 [2] - 剧集制作业务收入5亿元 yoy-16% 分部业绩0.25亿 yoy+76% [2] - 剧集重点储备项目超20部 开发中项目超30部 [2] IP衍生业务 - FY25 IP衍生业务营收14.33亿元 yoy+73% 分部业绩3.8亿 yoy+75% [3] - 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大幅增加 带动阿里鱼收入增长超90% [3] - 阿里鱼已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Chiikawa等多个全球优质头部IP [3] - 新签Chiikawa/蜡笔小新等已开始贡献高增量 今年年初新签《黑神话》 [3] 战略方向与展望 - 公司提出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四个未来重要战略方向 [3] - 预计FY2026-FY2027将实现营业收入73.9/82.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为11.6/13.4亿元 [4] - 公司作为国内头部在线票务平台 向国产电影发行方及互联网娱乐综合营销平台深耕 布局贯穿产业上下游 [4] - 近年不断加大参与电影制作发行 提高参与度 持续向上游拓展 [4]
【阿里影业(1060.HK)】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FY25业绩点评(付天姿/杨朋沛)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3 22:03
公司FY25财务表现 - 公司FY25实现营收67.02亿元人民币(yoy+33%),毛利润24.78亿元(yoy+23%),毛利率37.0%(同比下降3.1pct)[2] -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yoy+61%),归母净利润3.64亿元(yoy+28%)[2] - 经营利润6.5亿元(yoy+109%),持续经营业务利润3.86亿元(yoy+29.9%)[6] - 计提投资亏损4.28亿元(上年1.13亿元),主要系博纳影业投资减值[6] 分业务表现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 - 收入27.1亿元(yoy-9.6%),主因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3] - 淘票票会员体系打通电影与演出消费,云智拓展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市场[3] - 重点储备影片40部(投资待映20部+自主研发/合制20部)[3] - 科技业务建成4个虚拟影棚,推出5个新数字人,灯塔AI接入大模型提升宣发效率[3] 大麦业务 - 收入20.6亿元(yoy+236%),分部业绩12.30亿元[4] - 服务张杰/周杰伦等艺人演唱会,交付逾3800场大型项目[4] - 拥有六大内容厂牌,FY25参与120+个IP投资制作,覆盖多品类演出[4] IP衍生品业务 - 收入14.3亿元(yoy+73%),阿里鱼收入增幅超90%[5] - IP矩阵覆盖二次元/文博文创等类型,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头部IP[5] 剧集制作 - 收入5.0亿元(yoy-16%),播出《惜花芷》等高口碑剧集[5] - 储备项目超20部,开发中项目超30部[5] 费用情况 - 销售及市场费用7.9亿元(yoy+11.2%),管理费用12.4亿元(yoy+26.5%)[6]
聚焦大麦+IP衍生品,阿里鱼增速亮眼——阿里影业(1060.HK)FY25业绩点评
光大证券· 2025-05-23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阿里影业 FY25 营收 67.02 亿元(yoy+33%),毛利润 24.78 亿元(yoy+23%),经调整 EBITA 为 8.09 亿元,同比增长 61%,归母净利润 3.64 亿元,同比增长 28% [1] - 核心主业聚焦大麦演出以及 IP 衍生品业务,电影投资预计保守谨慎,考虑阿里鱼 IP 业务景气度较高,上修 FY26 - FY27 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8.8/11.1 亿元(较上次预测 +4%/+8%),新增 FY28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3.4 亿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各业务板块情况 - 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收入 27.1 亿元(yoy - 9.6%),因投资部分电影票房不及预期;电影票务方面淘票票用户黏性高、云智出票领先并拓展市场;投资制作及宣发储备影片约 40 部;科技业务加大投入,建成 4 个虚拟影棚、推出 5 个新数字人、灯塔 AI 接入大模型 [1] - 大麦收入 20.6 亿元(yoy + 236%),分部业绩约 12.30 亿;票务平台业务保持领先,交付逾 3800 场大型项目;现场娱乐内容积累六大内容厂牌,参与逾 120 个 IP 投资与制作 [1] - IP 衍生品业务收入 14.3 亿元(yoy + 73%),阿里鱼作为最大 IP 授权代理平台扩展 IP 矩阵,授权 IP 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带动收入同比增幅超 90% [1] - 剧集制作收入 5.0 亿元(yoy - 16%),多部高口碑剧集播出,多部剧集完成拍摄待播,储备项目超 20 部,开发中项目超 30 部 [1] 公司盈利及费用情况 - 毛利润 24.78 亿元(yoy + 23%),销售及市场费用 7.9 亿元(yoy + 11.2%),管理费用 12.4 亿元(yoy + 26.5%),经营利润 6.5 亿元(yoy + 109%),计提按权益法入账之投资亏损 4.28 亿元,持续经营业务利润 3.86 亿元,同比增长 29.9% [1]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FY2024|FY2025|FY2026E|FY2027E|FY2028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036|6,702|7,461|8,425|9,118| |营业收入增长率|43.9%|33.1%|11.3%|12.9%|8.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85|364|882|1,111|1,343|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NA|27.7%|142.6%|26.0%|20.9%| |EPS(元)|0.01|0.01|0.03|0.04|0.04| |PE|68|54|22|18|15|[3]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利润表:主营收入、毛利、营业利润等指标在各财年有不同表现及预测 [7] - 现金流量表: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及净现金流在各财年有不同表现及预测 [7] - 资产负债表:总资产、流动资产、总负债等指标在各财年有不同表现及预测 [8] 股价相对走势及收益表现 - 股价相对走势有相关展示 [5] - 收益表现:1M、3M、1Y 的相对和绝对收益情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