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储芯片模组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8月份存储价格上涨延续,9月份关注消费与AI
2025-09-09 22:5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半导体行业 包括存储芯片、计算类芯片、消费类芯片、汽车工艺模拟芯片等细分领域[1][4][7] * 全球半导体龙头企业 如英特尔、AMD、西部数据、美光、TI、ADI、恩智浦、ST等[5] * 中国6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1][5] * 晶圆厂 包括华虹、中芯国际、台积电等[1][5][7] * 消费电子公司 如苹果、华为、小米、中兴股份、寒武纪、海光、澜起科技、龙芯中科、瑞芯微、恒玄、乐鑫科技等[2][9][17] * AI服务器相关公司 包括英伟达产业链企业及国产算力芯片企业[2][3][11][18] * 新能源汽车行业[3][10] * 半导体设备供应商 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商[1][7] * 投资标的推荐 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中山精密、韦尔股份、格科微、斯特威、卓胜微、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中科蓝讯、全志科技等[17][18] 核心观点和论据 价格趋势 * 2025年8月存储芯片模组价格上涨约10% 但较7月小幅收跌 预计9月继续小幅上涨[1][4] * 存储芯片涨价始于2025年2月 累计涨幅20%-22% 存储模组涨幅从0%到170%不等[1][4] * 计算类芯片如AI CPU、MCU等技术迭代导致单价上涨50%-100%[4] * 消费类CIS、射频、WiFi蓝牙SOC等价格自2024年触底后保持平稳 高制程芯片出货使ASP上升[4] * 半导体代工厂ASP快速上涨 预计2025年Q4或2026年Q1进一步调价[1][7] * 上半年硅片销售额同比增长19.2% 面积同比增长6% 呈现量价齐升态势[1][7] 供需与库存 * 供给端受韩国厂商缩减产能预期影响 需求端由AI服务器和工业复苏推动[1][4] * 全球龙头企业库存自2025年Q2开始下滑 周转天数减少[1][5] * 中国6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Q2库存同比增长14% 环比增长6.5%[1][5] * 晶圆厂稼动率普遍较高 Q2平均约90% 其中华虹达108%、中芯国际92.5%、台积电76%[1][5][7] * 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额7月增长18% 1-7月增长约20% 先进制程设备采购占比高[1][7] * 全球产能增速预计6%-9%[1][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2025年8月电子板块涨幅25% 半导体涨幅27% 通信板块以34%涨幅位居第一[2] * A股半导体行业PE估值波动大 目前平均中位数约83倍[12] * PB在5年70%分位数、10年80%分位数 PS在90%分位数 PE在99.6%、96%和85%分位数[12] * 半导体市值规模约3100亿元 占电子行业70%以上 公募基金持仓比例约12%[13] * 2025年公募基金电子行业总持仓约4455亿元[12] 细分领域表现 * 消费电子逐步复苏但力度较弱 全球手机出货量Q2同比增长约1% 预计全年增速2.3%[3][8] * PC出货量同比增长约6% 平板Q2同比增速15%[3][8] * 智能穿戴设备表现良好 TWS耳机Q1同比增长18% Q2同比增长12.6%[9] * 腕式手表、手环类设备中国品牌如华为、小米增速均超过40%[9] * 中国新能源车7月增速27% 1-7月累计增速38%[3][10] * 全球新能源车1-6月增速25% 总汽车销量仅3%左右[10] * 新能源车单车半导体用量是传统汽车的3-6倍[3][10] * AI服务器市场中长期增速或超25% 单机价值是普通服务器10倍以上[3][11] * AI服务器到2027年规模可能超过普通服务器[11]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建议与风险 * 建议逢低布局 不要追高 因8月涨幅较大(超过20%)后连续上涨概率较小[15] * 消费电子板块可关注苹果概念股及芯片类公司[17] * AIOT领域可关注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等[17] * AI板块可关注英伟达产业链及国产算力芯片企业[18] * 潜在风险包括需求复苏持续性、国家政策(如9月未降息)、海外科技股回调等[19] * 美股与A股估值均处于历史高位 但风险总体可控[19] 市场展望 * 消费电子旺季预计持续至Q3/Q4 新机发布带来市场需求旺盛[6][16] * 9月和10月大概率延续向好趋势 但月初可能出现调整[15] * 若叠加降息或财政政策利好及海外AI超预期发展 仍可能有上升趋势[15][16] * 市场在9月可能维持弱平衡状态 需求复苏迹象明显(消费率复苏、工业和汽车见底回升、全球库存下降)[16] * 加仓意愿强烈 宏观层面可能有政策支持[16]
力源信息业绩稳健增长 一季度净利4032万
长江商报· 2025-04-22 07: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8.21亿元,同比增长31.58%,净利润9842.53万元,同比增长48.34%,扣非净利润8569.89万元,同比增长58.24%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8.65亿元,同比增长21.39%,归母净利润4031.99万元,同比增长14.40%,扣非净利润4036.27万元,同比增长21.77% [2]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9.33%,同比下降5.01个百分点,净利率2.16%,同比下降5.76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子元器件代理分销(模组)业务收入73.93亿元,占比94.54%,同比增长31.04%,受益于下游应用市场回暖及新增客户 [2] - 电力产品、自研芯片等其他业务收入4.27亿元,占比5.46%,同比增长41.73%,因电力行业客户提货增加及物联网卡业务扩大 [2] 行业及市场驱动因素 - AI热潮带动CPU、GPU、存储芯片模组等产品价格上涨,需求强劲 [1] - 工业及新能源业务、AI业务、通信电子业务、安防监控业务销售额均因下游需求增加而增长 [3] 公司核心竞争力 - 主营电子元器件及相关成套产品方案业务,拥有20多年代理分销MCU经验 [1] - 与华虹半导体及知名封装测试厂商合作,保障MCU产品品质 [1] - 以市场为导向,把握需求方向,加大推广力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