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奶酪

搜索文档
一块奶酪,何以成为中国地标产品?(人民网)
人民网· 2025-06-25 16:52
安达奶酪的历史传承 - 安达奶酪起源于1903年俄籍侨民带来的传统手工奶酪制作技艺,并在1952年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通过安达市乳品厂正式发展 [1] - 公司至今仍使用1963年的凝乳槽等传统设备,完整保留了三代传承的手工制作工艺 [1] - 生产工艺坚持"3-6个月发酵期内每日手工翻转"的传统工序,区别于工业化流水线生产 [2] 产品核心竞争力 - 采用"欧式纯手工工艺+优质羊草奶源"的独特配方,乳脂率比普通牛奶高1.5个百分点 [2] - 2022年在"世界奶酪锦标赛"全球近三千款奶酪中排名第29位 [2] - 2025年2月成为全国首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本土奶酪产品,认定材料厚达267页 [3] 市场发展前景 - 获地理标志保护后预计年产3000吨,年产值达4亿元,带动280余人就业 [3] - 地方政府将按照"规划先行、按图索骥、服务产业、精准滴灌"的培育路径推动产业发展 [3] - 计划主动对接南方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3]
地标产品激发区域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21 07:12
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现状 - 东北三省一区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73个,核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556件,占全国总量近10% [1] - 2024年东北地区地理标志产业直接产值接近780亿元 [6] -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234件地理标志,其中"五原向日葵"年产量2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67亿元 [3] 代表性产品与产业升级 - 安达奶酪成为全国首件本土奶酪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3000吨,年产值4亿元 [2] - 鞍达实业集团开发手指奶酪、即食鲜奶酪等新产品,适应消费需求变化 [2] - "鄂托克前旗羊肉"带动3500多户农牧户,产品溢价率趋15% [3]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辽宁"稻梦空间"项目结合清水大米地理标志,开发稻田画、农事体验等文旅项目 [4] - 计划开发米线、米糕、米制咖啡等衍生产品,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型 [5] - 东北地区推出地理标志旅游路线,黑龙江、辽宁出台政策推动地标与文旅融合 [6] 技术保护与制度创新 - 大连上线地理标志溯源系统,实现"一物一码"防伪 [7] - 黑龙江推行专用标志"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8] - 辽宁喀左县出台《喀左陈醋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加强地理标志保护 [8]
知识产权“穿针引线” 政产学研协同推进东北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6:36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东北三省一区重点推动协同创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和技术供给双重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2] - 黑龙江省建成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构建全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网络[4] - 吉林省建设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先导区等四大特色区域,实现"全链条、一站式"保护[4] - 辽宁省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加强保护体系建设并推进海外维权[4] - 内蒙古构建"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产业运营"全链条体系,"蒙"字标成为农畜产品品质认证标志[4] 企业知识产权成果 - 本钢板材拥有有效专利832件(含高价值专利73件),2024年获评国家级示范企业[5] - 沈阳德氏冷饮累计申请商标900余件、专利700余件(含PCT国际专利2件),为行业知识产权领军企业[5] - 安达奶酪成为全国首件地理标志保护的本土奶酪产品,年产值达4亿元[5] - 飞鹤乳业建立超2万份母乳数据库,2024年新增专利153件,累计授权专利659件[6] - 兴齐眼药拥有专利130件、商标509件,2022年获评国家示范企业[6] - 思哲睿医疗申请手术机器人专利500余件(授权300件),其产品已在百家医院完成6000例手术[6] 产业融合与价值转化 - 锡伯龙地公司通过"地理标志+"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开发"稻梦空间"观光项目[9] - 大庆油田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08件(同比增8.3%),建立"政府-油田-高校"三位一体平台加速专利授权[9] - 马迭尔集团注册"尔滨"系列商标25个类别,打造城市IP并推出文创计划[9] - 沈阳智能制造产业运营中心采用"互联网+知识产权"模式快速匹配供需[9] - 黑龙江股权交易中心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推动实验室成果市场化[10] 高校与科研机构转化 - 哈尔滨工程大学形成"科研-转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盘活存量专利资产[11]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近3年科技成果转化额达8000万元,培育出国内首家机器人上市企业[12][14] - 黑龙江省农科院累计完成专利转化8项(1200万元)、植物新品种转化91项(8596万元),2024年入库可转化成果675项[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