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
搜索文档
校馆弦歌丨从家书中感受时代记忆的回响 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央视新闻· 2025-10-22 06:16
博物馆概况与馆藏 - 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家书主题博物馆,珍藏超过80,000封家书 [1] - 常设展览包含古代家书文化纵览、民国家书、两岸家书等九个单元 [1] - 馆藏涵盖从抗战时期到现代的家书,包含英雄与普通民众的书信 [8] 教育功能与育人实践 - 博物馆作为育人实践基地,组织新生参观并开展《抗战家书》阅读等主题活动 [12] - 通过学生志愿者的讲解,使参观者从家书这一微观视角触摸历史脉络 [1] - 邀请家书后人及专家学者与学生对话,让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涵生动呈现 [12] 家书内容与精神内涵 - 家书记述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与日常心情,其生活气息使蕴含的家国情怀更为动人 [12] - 英雄家书展现了为民族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抉择,是民族前进的持续动力 [14] - 家书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对亲人的真挚情感交织在一起 [8] 学生参与与个人感悟 - 青年学子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参与讲解服务并协助整理家书 [8] - 讲解过程被视作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学生从中收获独特而深刻的心灵感受 [3][8] - 学生从家书字里行间读懂家风,感受代代相传的正直、勇敢、善良等品质 [16]
文化之约丨家书中的家国情访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10 08:02
家书的核心价值与特点 - 家书是前电子通信时代家人亲友间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真实载体,其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4] - 家书是家国情怀的载体,个体与集体、家与国交织,爱家与爱国融合共生 [4] - 家书作为人际交往的书面原始凭证,具有重要档案价值,在学术研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 [5] 家书的多维价值 - 家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从个人视角记载地区和国家大事,能补充大历史的细节,是研究社会生活史、个人史和家庭史的重要史料 [5] - 家书具有伦理教育价值,处处可见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家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素材 [5] - 家书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其书法是带着情感的书写,完整的家书连同信纸、信封、邮票、邮戳成为珍贵收藏对象 [5] 抗战家书的内容与精神 - 抗战家书记载了日军侵华带来的心灵创伤、抗日将士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人民同心抗敌的民族情怀 [7] - 抗战家书时代性鲜明,情感动人,反映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等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坚持胜利的中华民族精神 [8] -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收藏200余封抗战家书,致力于抢救保护并利用互联网和AI技术引导大众诵读、还原历史以传承抗战精神 [8] 红色家书的教育意义 - 红色家书是反映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原始档案,是中华传统伦理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结合 [8] - 红色家书是进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其中充满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和不惧生死的牺牲精神 [9] 家书与新时代家风建设 - 家书是家庭文化的书面载体,最能反映家庭家教家风,可见家庭关系优劣、家教内容和家风传承 [10][11] - 家书可为家风建设提供研究文本和实践机会,通过写家书可促进当下及未来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11] - 建设新时代好家风可阅览古今家书汲取资源,倡导家书沟通,并通过展览、AI技术转化等方式大力宣传家书文化 [12]
校馆弦歌 | 一名抗日战士的家书:“我虽在外,心犹在家”
科技日报· 2025-09-19 10:39
1945年9月,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裴久诚的爷爷默默流下了眼泪。"他终于盼到了抗战胜利,但 他想念的孩子没有回家。"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裴久诚说起叔父裴超的故事,声音有些哽咽。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不屈抗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 师,当地青年裴超毅然参加了红军,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这一别,就连一句寻常的"报平安",都成了裴家遥不可及的奢望。 终于,第一封家书到了!三年,等来了两页纸。1939年8月,他在山东费县。一年后,又收到三页纸, 他在江苏盐城。而裴超直到离家的第5年,才在1941年的第三封家书中,说自己收到了家里的来信。这 一次他写了足足五页纸。 今年7月,裴久诚向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捐赠了叔父裴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这三封家书,期待未来 能找到失散亲人的消息。 "家书是传承红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这三封家书展现了革命军人家庭生活的另一面,反 映了抗战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 丁表示,家书不仅是普通百姓的人生写照,也是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真实见证。 同时,家书中寄寓着浓浓的亲情,其 ...
贴身珍藏的物品、写满牵挂的书信 这些烈士遗物令人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2 16:19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为了保家卫国 先后有24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7653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牺牲在异国他乡 今天(9月12日) 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终于将回到阔别70多年的祖国 他们留下了一件件贴身珍藏的物品 一封封写满牵挂的书信 还有一个个"祖国强大"的愿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奔赴朝鲜战场时 祝志敏和刘澄刚刚新婚 去前线没多久 刘澄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为了不影响工作,夫妻俩隐瞒了这个消息 随着时间推移 每一次看都热泪盈眶…… 这些物件 是他们留下的念想 1951年9月19日 刘澄行动日渐不便,只好回国待产 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祝志敏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在整理祝志敏的遗物时 刘澄和女儿 偶然找到了一块他生前用过的白手帕 上面印着"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字样 有一次,女儿想洗一洗手帕上的污渍 却被刘澄制止 "别洗了,洗了就没有那种味道了" "我这会儿骑马走了,我还会再骑马回来 见咱们老的少的" 邢广弟一直忘不了 儿时玩伴许玉忠参军那天说的话 然而,邢广弟等到白发苍苍 许玉忠也没能兑现诺言 1951年5月 许玉忠所在的志愿军第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