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培训
搜索文档
吕梁孵化家政工:“投资于人”要有的放矢
经济观察网· 2025-09-28 16:55
文章核心观点 - 地方政府投资策略应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投资于人” 通过技能培训促进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和收入增长 从而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1][2][4] “投资于人”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服务于民生 支持扩大就业和促进居民增收减负 [1] - 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已明显减弱 需要转换思路 [1] - 促就业和促收入增长是中长期拉动消费的核心动力 尤其需要拉动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及收入增长 [1] 山西省吕梁市的家政行业投资案例 - 过去十年 地方政府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培训当地超10万家政工人 [1] - 2024年这10余万家政工的就业率约62% 年工资总额超16亿元 [1] - 数万名女性通过家政培训实现就业 成为月收入5000至2万元不等的金牌家政员 [2] 中低收入人群就业面临的挑战 - 2021年至2024年 共有1271.6万农民工退出建筑业 其再就业需要额外关注 [2] - 中低收入人群可能技能有限、年龄偏大、在就业市场上主动权较少 [2] - 曾广泛容纳中低收入人群就业的建筑业、传统制造业等行业 当前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下降 [2] 有效“投资于人”的关键策略 - 投资需有的放矢 先弄清楚哪些人群更需要投资 其次是投资什么 [1] - 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投资应着眼于提高其技能水平及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 [2] - 技能培训需考虑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学习能力 例如家政服务员等门槛较低的职位更易被接受 [3] 地方政府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中的角色 - 需要搭建从培训端到就业端“点对点”的连接 中西部地区需积极与一二线城市对接 [4] - 需要搭建标准化培训体系 注重培训质量而非仅注重数量 [4] - 需要在细节处解决外出就业的后顾之忧 如增加城市生活技能培训、关注住宿环境、改善就业观念 [4] “投资于人”的长期回报 - 短期内财政投资效果可能无法在本地显现 但五年或十年后 返乡农民工将显著提升本地消费 [4] - 政府的财政投资会持续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率 [4]
媒体人转型家政14年:成就千名阿姨,半年营收近300万
北京商报· 2025-07-14 20:03
"我走到哪都说,我是干家政的。" 放下"无冕之王"的光环,脱下名校毕业的文学"长衫",毅然走上家政行业,这个过程,今年39岁的陈文超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不矫情,不内耗,不畏家人的不理解,作为曾经的媒体人,58到家济南店负责人陈文超觉得,自己这十多年的"家政路"选对了:"如今回望,离开媒体行业 并无遗憾。"虽然在报刊上看到名字曾是追求,但能在家政工作中"安排妥一个订单,解决两家需求",这份服务价值带来的满足感,于她同样珍贵。 而更让她满足的是,在加盟58到家后,她与门店培训了超千名家政从业人员,将"山东阿姨"培养成区域特色,助力阿姨们职业成长。 家政服务带来"三赢",家政培训成就人生,二者互相成就,形成循环;有"把事干好"的成熟团队,有58到家的全情托举,双方彼此奔赴,人和地利。短短两 年,陈文超带领的门店月业绩已近50万元。 行业上行,政策利好,陈文超更笃信当初转行的决定特别正确:"家政行业挺好的,没什么说不出去。" "如果人家把老人交给我们,是不是把家最大的大后方都交给我们了?如果人家把孩子交给我们,那孩子可是未来的希望,人家那么相信我们,我们是不是 要应该给人家好好服务?这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也从来不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