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 15 Ultra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纪要):全年手机目标维持在 1.8 亿台
海豚投研· 2025-05-28 11:46
小米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核心信息 财务表现 - 总营收达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 [1] - 毛利率提升至22.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1] - 核心经营利润100亿元人民币,核心经营利润率9.0%,同比提升113.4% [1] - 调整后净利润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4% [1] 分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 - 收入4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毛利率12.6% [1] - 出货量4310万台,同比增长33.6%,ASP提升至1210.8元 [1] - 中国大陆高端市场份额达25% [1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收入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7%,毛利率25.2% [1] - 空调等品类面临产能紧张挑战 [6] 互联网服务 - 收入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毛利率76.1% [1] - MIUI全球MAU达6.86亿,中国大陆MAU1.81亿 [1] 智能电动汽车 - 收入185.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23.2% [1] - Q1交付量7.6万辆,二期工厂年内投产 [13] - 新车型小米YU7续航835公里,7月上市 [5] 战略与研发投入 研发规划 - 2021-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20亿元人民币 [2] - 2026-2030年新目标200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 [3] - 芯片团队累计投入135亿元人民币,规模超2500人 [4] - 研发人员总数达21,731人(历史新高) [4] 市场战略 - 全球手机ASP提升至1211元 [13] - 旗舰机型小米15 Ultra首月销量同比增90% [13] - 中国大陆新增1000+小米之家,汽车门店达235家 [13] - 开源AI模型"小米MiMo"(70亿参数)表现领先 [13] 产能与供应链 - 智能汽车二期工厂年内投产 [13] - IoT业务持续优化产能应对旺季需求 [6]
小米集团-W:事件点评:“双Ultra”新品发布,端到端智驾开启全量推送-20250303
民生证券· 2025-03-02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作为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积累的用户和供应链资源优势 随着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推进、AIOT 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以及汽车业务的发展 公司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 年 2 月 27 日小米召开小米 15 Ultra 暨小米 SU7 Ultra 新品发布会 推出手机、电脑、智能家居、汽车多个领域新品 2 月 25 日小米汽车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开始全量推送 小米 SU7 Ultra 出厂即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1] 手机 - 小米 15 Ultra 起售价 6499 元 与上一代保持一致 下一代 Ultra 产品将会涨价 光学是核心创新点之一 搭载徕卡超纯光学系统 超大底+超大光圈主摄叠加超级长焦 提升夜景和超远距离拍摄效果 支持天通、北斗双卫星通信 内置 6000mAh 金沙江电池 是小米史上续航实力最强的 Ultra 机型[1] AIOT - 包括 REDMI Book Pro 16 2025、Xiaomi Buds 5 Pro 以及小米智能音箱 Pro 等五款智能家居产品 REDMI Book Pro 16 2025 首次搭载小米 AIPC 引擎 Xiaomi Buds 5 Pro 首发 Wi-Fi 音频传输 最高传输速率达 4.2Mbps 拥有母带级无损音质 对苹果用户生态友好 小米智能音箱 Pro 定位为“家生态”中控系统 搭载超级小爱 可实现连续指令语控、自然连续对话、AI 大模型问答、一句话远程备车等功能[2] 汽车 - 小米 SU7 上市 9 个月销售锁单 24.8 万辆 交付 13.5 万辆 小米 SU7 Ultra 定价 52.99 万元 较此前透露的 81.49 万元大幅下降 纽北限量版维持 81.49 万元 开售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辆 提前完成 2025 年全年 1 万台销售目标[2] 智能驾驶 - 2 月 25 日小米汽车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开启全量推送 当前小米智驾总算力达到 10.68 EFLOPS 学习片段超 1000 万 Clips 支持漫游寻位泊车、极窄库位泊车以及检测到用户误将油门当刹车会触发 AEB 小米智驾 25 年目标是站稳智驾第一梯队[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预计公司 24 - 26 年分别实现营收 3662.62/5027.53/6208.62 亿元 归母净利润 218.21/294.93/394.36 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 54/40/30 倍[3] - 2023 - 2026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3.2%、35.2%、37.3%、23.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606.3%、24.9%、35.2%、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