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董事长朱江明等再增持超300万股零跑汽车股份!近一年累计增持约8.5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10-20 12:01
红星资本局10月20日消息,零跑汽车(09863.HK)今日披露公告,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同时为股东) 与股东傅利泉近期在市场合计增持324.35万股公司H股,增持均价约63.19港元/股。按此计算,增持金额约为2.05亿港 元。 图据零跑汽车公告 公告显示,本次增持完成后,朱江明、傅利泉及其所属的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合计持有公司2.07亿股H股及1.29 亿股内资股,合计持股比例达公司已发行总股数的23.59%。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8月至今,两人已累计增持零跑 汽车股份,总金额约8.5亿港元。 9月28日,就零跑汽车因业务纠纷被强制执行一事,朱江明在其朋友圈发文称,3天的"限高"今天总算解除了,这次风 波也暴露了团队的一些不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次事件也更加坚定了其对零跑的信心。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汽车的上市公司主体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朱江明, 于2022年9月2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其业务范围涵盖智能电动汽车整车以及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 和销售。 根据零跑汽车公布的数据,其9月交付量为6.67万辆,同比增长超97%。在造车新 ...
蔚来李斌内部讲话流出:抓住接下来的70多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07:57
记者丨郑植文 焦文娟 编辑丨刘雪莹 德系车"三巨头"交出了惨淡的半年报后,苦日子似乎还远未到头。 《21汽车·一见Auto》独家获悉,10月17日下午,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会上,蔚来创始人、董事 长、CEO李斌分享了2025年四季度的个人VAU(Vision Action Upgrade)。 "会议的目标和气氛非常明确,就是为冲刺四季度盈利目标吹响冲锋号。"一位参会蔚来员工说。 这是蔚来每季度初举行的小范围季度会议,参会范围为一定职级以上的中高层人员。VAU源自蔚来价 值观里的"Vision"与"Action",是蔚来特色的目标和过程管理工具,每个季度开启时,李斌会对上一季 度VAU成果进行复盘,并和公司各业务负责人同步下一季度的VAU目标。 近一年来,李斌在多个场合反复公开称,蔚来2025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单季度盈利。如今,距离交卷时 刻还有七十余天。 此次会议上,李斌再次表示,四季度盈利目标必须实现,他将这一目标列为了个人四季度VAU的第一 条。"这是我们整个团队证明我们的运营效率、经营能力必须要交出的答卷。" 李斌同时也强调,四季度盈利"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我们整个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
连续调整或迎投资机会,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昨日“吸金”近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17
指数表现 - 截至午间收盘 该指数下跌3.6% [4] - 该指数自发布以来估值上升98.8% [4] - 该指数滚动市盈率为63.3倍 [4] 另一指数表现 - 截至午间收盘 该指数下跌3.0% [5] - 该指数自发布以来估值上升47.8% [5] - 该指数滚动市盈率为32.7倍 [5]
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
第一财经· 2025-10-16 10:48
小米汽车的营销理念与市场反馈 - 公司创始人强调造车理念为“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将智能电动汽车描述为“大号的手机加四个轮子”[3][4] - 市场对公司的营销方式出现信任危机,风评反噬,有舆论质疑其产品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还是最后一台车”[3] - 公司在产品定义中首要强调“颜值是王道”,创始人曾详细阐述轮毂设计过程,称看了5000种轮毂[3][4] 对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与争议 - 公司在宣传中经常忽视汽车安全,例如对半隐藏式门把手的描述是“开门更优雅”而非安全特性[4][5] - 行业观点认为汽车本质是安全交通工具,产品逻辑与3C产品完全不同,企业需有安全红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5] - 在发生多起事故后,公司创始人公开表示意识到公众对其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的期待,并称“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安全是一切”[6] 安全事故与产品召回 - 公司发生“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和“10·13成都小米SU7燃爆事故”等多起安全事故[3][5] - 公司被动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7] - 召回原因为车辆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存在安全隐患[7] 行业对比与反思 - 行业其他公司高管表示,不应将市场当作实验场,企业应自己将实验做透后才将产品推向用户[8] - 文章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应规范上述行为,强调汽车出问题是“生死攸关”的大事[5][8]
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而不是最后一台车
第一财经· 2025-10-16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不能简单套用消费电子产品的逻辑,汽车安全是核心要素,企业需常怀敬畏之心 [1][2][3] - 小米汽车的营销策略过度强调设计、智能等非核心要素,而相对忽视了汽车安全,导致在发生严重事故后引发公众信任危机 [2][3] - 连续的车辆事故和被动召回事件(涉及116,887辆SU7标准版)表明,公司将市场作为实验场的做法存在严重问题 [3][5] 小米汽车的造车理念与市场反响 - 公司创始人雷军将造车理念概括为“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并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大号的手机加四个轮子” [2] -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外观设计,例如为轮毂设计投入巨大精力,但对安全设计的公开讨论较少 [2] - 针对半隐藏式门把手,公司的宣传重点是“开门更优雅”,而非其安全性能 [2][3] - 在发生“3·29铜陵事故”和“10·13成都事故”后,公司创始人承认公众对小米汽车的期待和要求远超预期 [4] 安全事故与公司应对 - 公司经历了多起严重车辆事故,包括导致人员死亡的燃爆事件,引发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质疑 [2][3] - 在“3·29事故”后,公司创始人首次公开强调“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安全是一切”,并在新车型上将高阶辅助驾驶硬件全系标配 [4] - 2025年9月19日,公司被动召回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原因为L2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或处置不足 [5] 行业反思与启示 - 汽车产品的核心逻辑与手机等3C产品完全不同,安全问题事关生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2][3] - 行业不能纯粹以市场和销量为导向,企业必须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 行业应杜绝洗脑式传播和过度营销,避免给消费者造成误解,不应将市场作为实验场 [3][5]
小米汽车从铜陵到成都的198天
第一财经· 2025-10-16 06:45
公司产品安全事件 - 2025年10月13日凌晨,小米SU7 Ultra在成都发生碰撞起火事故,车门无法打开,车辆焚毁,驾驶人员未能脱逃 [1] - 2025年3月29日,小米SU7在安徽铜陵发生爆燃事故,导致3人遇难,198天内公司遭遇两次致命车祸 [1][5] - 事故后,公司及董事长个人微博未直接回应成都事故,也未提及对家属的慰问,直播间出现大量质疑言论,账号出现掉粉情况 [4] 公司产品质量与信誉争议 - 公司产品陷入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自动泊车功能异常、产品质量缺陷等争议,数百名消费者曾要求无损退车 [5] - 2025年9月,公司宣布召回11.7万辆SU7,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可能不足,增加碰撞风险,此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 [6] - 董事长在公开演讲中回顾造车历程与车型成绩,但未提及汽车安全 [7]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2025年3月铜陵事故后,工信部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4月召开会议强调企业需充分测试驾驶辅助功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8] - 2025年9月,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含的测试场景复刻了铜陵事故现场 [8]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条款 [9] - 2025年9月,《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要求配置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意味着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被禁止 [9][10] 公司市场表现与沟通 - 事故当天,董事长微博仍按计划进行产品宣发,转发YU7车主摄影大赛作品和SU7 ultra车型图片 [1][4] - 2025年6月,公司第二款产品YU7上市,官方称开售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引发行业对订单真实性的讨论 [6] - 在5月的内部演讲中,董事长首次回应事故影响,称公司受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但未直接提及具体争议或安全整改细节 [5]
机器人概念股早盘回调,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获近1亿份净申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3:26
指数表现与估值 -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午间收盘下跌3.9% [3] - 该指数当前滚动市盈率为68.9倍 [3] - 指数自2020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处于100.0%的最高位 [3] 指数构成与跟踪产品 - 指数聚焦AI硬件主要智能终端品类 [3] - 指数成分股涵盖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公司 [3] - 物联网ETF易方达(代码159895)跟踪该指数 [3]
智能车ETF泰康(159720)涨超2%,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落地,端到端大模型推动智驾能力飞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5:01
消息面上,新势力车企陆续公布9月销量,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小米汽车、蔚来、岚图汽车、极狐汽 车、智己汽车月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 民生证券指出,小鹏和华为系车企持续进行智驾迭代,小鹏已在国内首发量产"端到端"大模型,智驾平 权趋势显现,有望将高阶辅助驾驶普及至20万元以下主流市场。随着城市辅助驾驶功能加速推广,智能 驾驶正迎来技术、用户接受度与商业模式的三重拐点,进一步强化自主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差异化优 势。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系统需 具备手部脱离检测与视线脱离检测能力,并在驾驶员未响应报警时可控退出。银河证券认为,该标准有 望提升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的信任度,推动L2级及以上智驾功能渗透率稳步上升,同时带动激光雷 达、高算力智驾芯片及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等核心部件市场规模扩容。 截至2025年10月9日 13:47,智能车ETF泰康(159720)上涨2.07%, 冲击3连涨。跟踪指数中证智能电动汽 车指数(H11052)强势上涨2.22%,成分股芯原股份(688521)上涨12.84%,北京君正(300223)上涨9.28%, 赣锋锂业( ...
消费电子板块大幅走强,消费电子ETF易方达(562950)助力布局产业链龙头
搜狐财经· 2025-10-09 13:16
每日经济新闻 截至午间收盘,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0.2%,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2.7%,中证消费电子主题 指数上涨4.0%,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上涨3.6%。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消费电子ETF易方达 (562950)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4亿元。 ...
小鹏汽车-W9月创记录交付智能电动汽车41581辆,同比增长95%
智通财经· 2025-10-02 18:58
交付业绩 - 2025年9月交付智能电动汽车41,581辆,创下新纪录,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突破月交付40,000辆里程碑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共交付116,007辆,同比增长149% [1] - 2025年前九个月累计交付量达313,196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218% [1] 生产与技术 - 2025年9月,全新小鹏P7第10,000辆正式下线,成为公司车型中在新生产线上最快达成每小时下线40辆车(40JPH)的车型 [1] - 智能导航辅助驾驶(XNGP)的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到83% [1] - 公司已推出具备全场景车位到车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功能的VLA驱动版XNGP,并首先应用于全新小鹏P7和G7 Ultra车型 [1] 行业认可 - 2025年9月,公司连续三年获得MSCI ESG评级“AAA”全球最高评级,维持其在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