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御享金越年金保险(分红型)
搜索文档
2026年保险“开门红”大战再起
每日商报· 2025-11-14 06:42
2026年险企“开门红”产品策略 - 各大险企陆续启动2026年“开门红”活动,分红险成为市场绝对主力产品[1][2] - 部分险企采用“饥饿营销”策略,通过限额销售、限时销售刺激保单购买[1] - 产品差异化特征明显,例如新华保险推出盛世荣耀庆典版终身寿险(分红型),平安人寿推出支持双被保人的御享金越系列,泰康人寿创新交清增额红利领取模式[2][3] - 中国人寿鑫鸿福养老年金险打破传统投保年龄限制,男性最高可投年龄延至70岁,女性达75岁,并整合全国1600多家三甲医院绿通服务[2] 分红险业务增长趋势 - 今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未来分红险仍是主推方向[3] - 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3] - 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销售的期缴新保单中,分红险占比达58.6%[3] 保险销售渠道格局变化 - 个险渠道面临挑战,五家上市险企个人代理人规模合计133.02万人,较2024年末减少5.5万人,降幅达3.97%[4] - 银保渠道表现强势,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170.9%,在总NBV中占比达35.1%[4] - 太保寿险前三季度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52.4%,而传统代理人渠道新单略降1.9%,新华保险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66.7%,大幅高于个险渠道的48.5%[4] 银保渠道增长驱动因素 - 银行客户对稳健型财富管理产品需求旺盛,分红险“保证收益+浮动分红”特性与之高度契合[5] - “报行合一”政策深化后,银保渠道费用率透明化,头部险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费用成本,推动NBV价值率提升[5]
预定利率下调冲击 保险业2026“开门红”变与不变
北京商报· 2025-11-10 09:07
行业核心转变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5%降至2%及以下,彻底改变了保险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 - 保险业深度转型,A股市场波动,"开门红"这场持续已久的狂欢正悄然转变 [1] - 支撑"开门红"的核心逻辑未变,即公司为完成年度业绩、稳定团队,居民在低利率时代对长期保障和资产保值的需求仍需通过保险产品满足 [8] 主力产品更迭 - 2026年"开门红"产品阵营迎来十年未有的大洗牌,从主推收益固定的储蓄型产品转向以分红险为主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站上"C位" [2] - 头部寿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主推养老保险金分红险+万能账户组合,平安人寿推出分红型终身寿险和年金保险 [2] - 政策端引导明确,保险业新"国十条"将浮动收益型产品列为转型方向,2025年三季度1.99%的预定利率研究值封死了传统高收益产品回归可能 [3] - 分红险的"保证+浮动"结构是平衡利差损风险与客户需求的最优解,其负债成本可能在3%左右,高于传统险的2% [3] - 个险渠道无优势的中小公司并未全部转向分红险,其近期上新产品中两全保险、传统年金险仍占一定比例 [3] 渠道格局变迁 - 个险渠道预计维持低迷态势,销售难度增加,代理人需花费更多时间解释分红险的复杂收益机制 [5][6] - 银保渠道在头部公司资源加持下,成为"开门红"的绝对主力,多家上市险企三季报显示银保新单保费高歌猛进 [6][7] - 银行凭借庞大客户基础、广泛网点和高信任度,便于推广保险产品,成交效率较高,浮动收益产品也越来越多走上银行货架 [7] 未来发展方向 - "产品+服务"深度融合被视为破局关键,尤其在养老、健康等高频刚需场景中整合医疗、养老社区等服务,以增强客户黏性和保单长期价值 [9] - 客户需求从单一风险保障转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嵌入有助于拉长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改善退保率和续期率 [9] - 未来"开门红"将更强调客户需求深度挖掘,取代依靠"人海战术"、短期激励、炒作停售的粗放式营销模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