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探访大山里的“守”艺人——贵州努力推动非遗传承发展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18:37
非遗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通过品牌化路径推动非遗技艺转化为就业增收渠道,带动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舞台 [1] - 贵州省文旅部门已支持40家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建设,认定519家非遗工坊,带动4万名群众居家就业,产值达26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贵州实施苗绣保护传承等六大工程,推动苗绣传承发展,并组织参加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外展会展演活动 [5] 非遗产业化案例 - 赫章县彝族服饰生产车间结合手绣加机绣开发"指尖经济",产品年销售额超100万元,带动40余名绣娘就业 [2] - 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拥有77条生产线,年产能16万吨,2024年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50%),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1600余家餐饮门店 [3] - 亮欢寨生物科技公司建有全自动酸汤生产线,2023年酸汤底料销售额1400万元,餐饮门店年营收超6800万元 [3] - 施秉县舞水云台公司结合现代纺织技术与非遗苗绣,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英国、俄罗斯等国 [6] 文旅融合成效 - 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活动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4] - 贵州"村T"民族时装走秀已举办500余场,全网话题播放量120亿,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并走进国际时装周 [6] - 贵州支持举办苗族姊妹节等1400余个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民俗节庆与文旅深度融合 [3] 创新发展模式 - 非遗工坊建设帮助群众发展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实现"靠山吃山"的就业模式 [2] - 企业通过融合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风格,借助网络销售渠道拓展市场 [2] - 采用数字化设备将现代技术与非遗技艺结合,打造自有品牌实现快速发展 [6]
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启新篇
四川日报· 2025-05-30 08:29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5月28日在成都开幕,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 [12] - 非遗节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八届,成都是永久举办地 [12] - 本届非遗节持续至6月3日,展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四川经验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13] 国际参与 - 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尔、槟城、清迈、巴里作为主宾城市 [12] - 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参与 [12] - 三大主体板块包括"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多彩非遗·世界对话""魅力非遗·国际大展" [12] 活动内容 - "活力非遗·天府巡游"开幕式融合端午民俗元素,组织51支国内外队伍开展行进式展演 [14] - "多彩非遗·世界对话"探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主题 [15] - "魅力非遗·国际大展"首次用27个省(区、市)的180余个项目情景化展现中国非遗 [15] 特色板块 - "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吸引580余家企业参与,首日单笔最大签约金额达1亿元 [15] - "美好生活"国际非遗美食周汇集8个世界"美食之都"及全国70余项非遗美食 [15] - "健康生活"传统医药推广周邀请120余名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 [16] 科技融合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推出30余项可互动科技体验装置,包括游戏、VR数字展览等形式 [18] - 三大"非遗+"创新首发项目亮相:"二十四节气"手游、"有趣的甲骨文"VR艺术展、"数练太极"智能系统 [19] 全民参与 - 联动四川183个县(市、区)的288个社区实践空间(点)开展非遗惠民体验活动 [12] - 推出龙舟邀请赛、竹藤文化周、邛酒文化周等活动,吸引全国游客体验非遗 [20]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举办2025"丝路对话·成都"活动,探讨非遗赋能旅游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