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手工艺
icon
搜索文档
方寸间“显山露水” 福州软木画簪起坊巷风雅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10:13
原标题:(寻味中华|非遗)方寸间"显山露水" 福州软木画簪起坊巷风雅 "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近期,中国演员赵丽颖佩戴"立体山水"头饰亮相杂志,其同款发饰风 靡旅拍圈,福州软木画也再度走进大众视野。 软木画又名木画、软木雕,是福建福州独有的民间工艺。匠人以刀代笔,选用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家和地区进口的栎树木栓层软木为材料,削取薄片,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 等,再搭配通草制成的白鹤、孔雀等鸟兽,装裱在大小不一的玻璃框里,以"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闻 名。 1914年,首幅软木画作品问世,堪称100多年前的"3D打印"。 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已经到来,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软木画在游人发间"造出一 幅立体画"。这些凝固时光的微型山水,随着步履轻晃,仿佛将坊巷的风雅都簪进了人间烟火。吴芝生 笑言:"技艺传递的不仅是手法,更是文化的延续。"(作者 叶秋云) 同样被吸引的还有18岁的蒋涵威。他专程从莆田奔赴福州,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软木画代 表性传承人陈国弦的工作室里拜师学艺。"我本来就喜欢画画,看到软木画头饰时特别惊艳,征得父母 同意后就赶来拜师了。"他笑着说。 陈国弦的工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探访大山里的“守”艺人——贵州努力推动非遗传承发展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18:37
非遗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通过品牌化路径推动非遗技艺转化为就业增收渠道,带动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舞台 [1] - 贵州省文旅部门已支持40家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建设,认定519家非遗工坊,带动4万名群众居家就业,产值达26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贵州实施苗绣保护传承等六大工程,推动苗绣传承发展,并组织参加米兰时装周等国内外展会展演活动 [5] 非遗产业化案例 - 赫章县彝族服饰生产车间结合手绣加机绣开发"指尖经济",产品年销售额超100万元,带动40余名绣娘就业 [2] - 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拥有77条生产线,年产能16万吨,2024年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50%),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1600余家餐饮门店 [3] - 亮欢寨生物科技公司建有全自动酸汤生产线,2023年酸汤底料销售额1400万元,餐饮门店年营收超6800万元 [3] - 施秉县舞水云台公司结合现代纺织技术与非遗苗绣,年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英国、俄罗斯等国 [6] 文旅融合成效 - 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活动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4] - 贵州"村T"民族时装走秀已举办500余场,全网话题播放量120亿,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并走进国际时装周 [6] - 贵州支持举办苗族姊妹节等1400余个传统节日活动,推动民俗节庆与文旅深度融合 [3] 创新发展模式 - 非遗工坊建设帮助群众发展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实现"靠山吃山"的就业模式 [2] - 企业通过融合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风格,借助网络销售渠道拓展市场 [2] - 采用数字化设备将现代技术与非遗技艺结合,打造自有品牌实现快速发展 [6]
轻工15项职业(工种)标准列入国家开发计划
消费日报网· 2025-07-18 10:08
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计划 -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印发《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计划》,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头开发12项职业标准,参与开发3项职业标准 [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已承担76项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并自主制定30项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规范 [1] - 牵头开发的12项职业标准包括名贵钟表鉴定师、皮革及毛皮制品加工工、墨制作工、印泥制作工、装裱师、玩具制作工、合成洗涤剂制造工、肥皂制造工、吸油烟机制作工、燃气具制造工、服务犬驯养师 [1] - 参与开发的3项职业标准包括生活服务体验员、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 [1] - 相关标准覆盖传统手工艺、现代智造、文化创意、新兴服务四大领域,填补行业标准化空白 [1] 标准开发重点与方向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统筹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及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能力构建与技能要素解析 [2] - 重点强化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人工智能、数字文创开发运营等领域的关键职业能力指标设计 [2] - 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实际需求,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人才支撑 [2]
“中国造”引爆全球购物潮:从免签政策到退税红利,外国游客为何疯狂“扫货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12 09:00
入境旅游与消费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达2694万人次 同比增长96% 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79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58 5% [1] - 2025年端午节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达23 1万人次 同比增长59 4% [4] - 美国游客在华购物退税金额达1 2亿美元 同比增长300% [8]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国对47国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2025年新增沙特 阿曼 科威特 巴林四国 [4] -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全国退税商店从2024年3700家增至2025年5196家 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11] - 北京一季度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 上海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 6亿元 同比增长85% 四川退税额同比增长211 64% [4] 国货与科技产品消费 - 杭州离境退税商店中国货品牌销售额占比达65% 较2024年提升20个百分点 [5] - 韩国代购反映中国品牌扫地机器人价格比韩国低15% 售价约2000元人民币 [6] - 无人机 智能扫地机器人 5G手机成为退税柜台热门商品 [6] 传统市场与供应链优势 - 成都荷花池 广州十三行等传统市场因价格亲民和文化氛围成为外国游客打卡地 [6] - 中国T恤生产成本5美元 仅为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的1/3 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 [7] - 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深圳华强北出现跨国代购批量采购现象 [6] 文化输出与消费场景 - 蜀绣 竹编 川剧脸谱等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必购清单 300元蜀绣摆件受青睐 [5] - 李宁 波司登等国潮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5] - 商务部指出离境退税是商品和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 [9]
传统也是时尚,技艺当随时代(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传统首饰工艺的历史演变 - 早期首饰采用锤鍱工艺制作简单的黄金片状物,随着中原文明发展逐渐出现錾花、花丝、炸珠、点翠、镶嵌、珐琅等多种工艺 [1] - 錾花工艺通过金属錾子在金银片上刻压出平面或浮雕造型,图案多蕴含美好期冀,如唐代发钗的菊花牡丹、宋代的满池娇、明清的松竹梅菊 [1] - 花丝和炸珠工艺在汉代流行,炸珠通过熔金泼溅急冷形成金珠,东汉中山穆王墓出土的天禄辟邪采用黄金掐丝与金珠底纹并镶嵌绿松石和红玛瑙 [2] 点翠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 点翠工艺自战国流行,利用翠鸟羽毛的蜂窝结构呈现多色光反射,清末民国时期因成本高改用烧蓝(蓝色珐琅)替代 [2] - 当代点翠工艺改用鹅毛、孔雀毛、丝带等替代翠羽,以新面貌重现市场 [2] 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 传统工艺体现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凝聚匠心,当前国风国潮兴起推动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 [3] - 传统工艺需结合生活需求与时代创新,提取文化内涵并融合新技术,保留手工温度与人文情怀 [3]
汉吉福门神(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技艺,百年传承
搜狐网· 2025-06-04 21:29
公司概况 - 汉吉福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消费者青睐 尤其是精美的门神画作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1] - 公司拥有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800多项 产品被武汉博物馆收藏并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 [9] - 汉吉福年画制作技艺被评为东西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受到《武汉宣传》、长江日报等党媒重点报道 [9] 产品与技术 - 门神画采用纯手绘于丝绢的工艺 使用天然矿物颜料上色 金色部分采用纯度98%以上的金箔堆贴形成立体效果 每幅画耗时数月完成 [5] - 秦琼敬德门神开脸设计独特 面部表情威严中带有慈祥 眼睛设计具有"旺相"效果 秦琼表情冷峻英武 敬德怒目威慑 [7] 市场表现 - 秦琼敬德门神相关视频全网浏览量达9000多万次 胶印年画门神全网及线下销量突破800万套 在陕西、山东、福建、广东等地热销 [9] - 产品线包括高端手绘作品和大众化胶印版本 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5][9] 文化传承 - 门神文化源自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秦琼敬德成为主流门神形象 承载忠勇正义的价值观 [2] - 公司积极参与端午非遗演出、锦绣长江非遗展等20余场活动 推动非遗文化传播 [10][12] - 开展"非遗进校园"研学活动 覆盖武汉市多所高校 让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 [12] 行业地位 - 汉吉福门神成为年画创作行业标杆 以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引领行业发展 [14] - 公司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如短视频)与传统工艺结合 使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9][14]
用国际视角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千年古都
西安日报· 2025-06-03 11:0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碑林区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聚焦硬科技领域,构建集研发、孵化、加速于一体的创新生态,成为高校科技成果就近转化的"试验田" [2] - 该街区拥有众多省市区联动、校企共建共享的成果,包括仿生人形机器人、运载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 [2] - 韩国专家金峻范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如仿生机器人项目)实现了"理论+实践"无缝衔接,加速技术转化并培养复合型人才 [2] 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 西安碑林跨境电商产业园2024年交易额达7.5亿元,覆盖58个贸易国家(地区),入驻企业85家 [3] - 产业园以"一栋楼"承载全产业链生态,整合海外仓建设、跨境结算、多语种直播等功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闭环 [3] - 突尼斯专家指出中国与突尼斯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反映在两国商品互通的增长趋势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西安通过《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赳赳大秦》等沉浸式演出,结合数字技术活化历史文化,获得国际专家高度评价 [4] - 茯茶镇将传统茯茶制作技艺与现代体验结合,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文化实践展示"活态"传承模式 [4][5] - 社区活动中融入中医推拿、针灸等传统技艺,凸显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王海燕:虎头鞋上的针脚 | 陕西守艺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16:19
行业概况 - 陕北布艺是集刺绣、剪纸、缝纫于一体的艺术综合体,虎头鞋、虎头帽是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6] - 布艺产品承载吉祥寓意与生活智慧,如虎眼象征"天圆地方",鞋身寓意"圆圆满满",五毒纹样体现辟邪纳福心愿 [6] - 陕北布艺色彩艳丽,大红大绿配色体现对生活的热爱,男士鞋垫绣龙纹荷花象征庄重,女士鞋垫绣凤穿牡丹展现灵动 [8] 产品特点 - 手工制作是核心竞争力,一双虎头鞋需纳千层底,一个虎头帽耗时一周,手作灵气无法被机器替代 [10] - 产品定价较高,手绣作品动辄数百元,主要面向懂行的收藏者或文化纪念需求群体 [12][14] - 保留传统针法纹样,同时简化工艺吸引年轻人,如将复杂绣制改为粘贴,立体图案简化为平面设计 [10] 市场挑战 - 面临机绣产品低价冲击,流水线生产的香包、挂件挤压手工艺品市场空间 [12] - 年轻从业者稀缺,因手工耗时且收入低,静心学习者寥寥 [12] - 非遗扶持政策带来转机,研学活动、展览推广促进传统布艺走进大众视野 [14] 传承发展 - 坚持"守正创新",严格把控质量标准,缝歪的虎眼必须拆了重绣,不达标作品绝不出售 [12] - 通过家庭熏陶培养下一代,儿子已开始参与图案设计,体现传承希望 [14] - 消费者情感价值显著,如坐轮椅老太太购买虎头鞋纪念母亲手艺,验证文化传承意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