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AI智搜

搜索文档
微博1Q广告收入同比持平,AI智搜起量在即
华泰证券· 2025-05-25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上调至“买入”评级 [1][4][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微博1Q业绩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上升,虽用户增速较头部短视频平台温和,但AI应用驱动用户规模与参与度回升,叠加消费品牌投放比例有望提升,广告增速有望回暖 [1] - 下调25年收入,上调26年和27年收入,变动25 - 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根据PE估值给予目标价,折价收窄与评级上调主系AI远期改善广告投放效率、智搜远期商业化 [4] 各部分总结 业绩表现 - 1Q营收同比上升0.3%至3.97亿美元,高于VA一致预期0.8%;经调整净利润同比提升12.1%至1.2亿美元,高于预期24.3% [1] - 1Q广告收入3.39亿美元同比持平,VAS收入同比增长2.1%至0.58亿美元 [2] - 1Q DAU为2.62亿(yoy + 2.7%),MAU为5.91亿(yoy + 0.5%) [1] 行业趋势 - 管理层预计25年汽车、手机行业广告投放稳健增长,游戏、美妆行业承压但美妆跌幅收窄 [1] - 消费刺激政策延续,618节点临近,预期2Q电商广告投放环比加速 [2] AI应用 - AI赋能已在部分场景带来CTR和eCPM分别提升10%和5% [2] - 4月智搜面向全量用户开放,3月智搜MAU突破3000万(月度环比 + 300%),日均使用量达800万次(同比 + 306%),用户使用频次同比提升33% [3] 盈利预测 - 下调25年收入0.8%,上调26年和27年收入0.1/0.6% [4][16] - 变动25 - 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 4.8/-3.5/-1.5%至4.6/4.78/5.01亿美元 [4][16] 公司估值 - 根据PE估值,给予目标价15.04美元(前值12.92美元),对应25年经调整净利润8.0倍PE(前值6.5倍PE) [4][20] - 对比全球可比公司20.7倍均值折价,原因系交易流动性因素及收入增速相对缓慢,本次折价收窄主系AI改善广告投放效率 [4][20] 业务展望 - 微博持续加码AI投入,聚焦提升客户体验与广告投放效率,增强效果广告预算获取能力 [1] - 智搜依托社交生态具备差异化壁垒,有望在时事新闻垂类抢占用户时长份额 [3] - 公司积极拓展手机厂商合作,探索在手机新闻搜索结果集成智搜内容,提升平台触达能力和信息分发效率 [11] - 2Q广告市场稳中有进,电商与手机行业收入有望同比增长,医疗美容板块稳健,美妆行业结构性修复,游戏行业预算收缩 [12] - AI赋能广告投放效率,效果广告稳步修复,加快AI在品牌和社交广告中的探索 [12]
Kimi上线信源质量徽章,并与财新正式达成版权合作|合规周报(第188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1:14
Kimi与财新传媒合作及信源质量徽章 - 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宣布与财新传媒达成版权合作,当用户提问财经相关内容时,Kimi将结合财新传媒旗下专业报道生成答案 [1][2] - 公司上线专业信源蓝V徽章系统,帮助用户识别高质量信源,点击引用来源可访问原始出处,目前认证包括《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财新》等权威媒体 [1][2] - 这是国内首家公开宣布与媒体版权合作的AI案例,此前测评发现Kimi曾直接输出《财新》版权内容,当时公司回应称正在进行灰度测试 [1] Anthropic警示AI被滥用引导舆论 - Anthropic发现Claude等AI模型被恶意组织用于"舆论引导服务",在X和Facebook上创建超100个机器人账号传播政治偏见内容 [3] - 与以往不同,组织不仅用AI生成内容,还利用AI自主决定机器人账号的互动行为(评论、点赞、转发),形成半自主的复杂社交机器人系统 [3][4] - 该服务已商业化,为多国不同政治目标的客户服务,公司预计随着AI智能体技术改进,这一趋势将持续 [3][4] Adobe推出内容真实性保护应用 - Adobe发布Content Authenticity应用公测版,可为图像嵌入隐形元数据和"禁止AI训练"标签,保护作品免遭AI训练 [5][6] - 应用支持批量处理50张JPEG/PNG图片,视频音频功能"即将推出",目前免费但未说明正式版收费情况 [5][6] - Adobe尚未与任何AI公司签署采用协议,正与顶级AI开发商洽谈以推广该标准,技术可抵抗截屏和二次传播 [5][6] 微博AI智搜隐私争议与电商退款政策调整 - 微博AI智搜被质疑分析用户非公开内容,公司回应称从未纳入"仅自己可见/好友圈可见"的微博数据,已调整功能避免造成用户不适 [7] - 电商行业包括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平台拟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改为由商家自主处理已收货的退款申请 [7][8] - 平台已就政策细节与监管部门多轮商讨,淘宝公告显示后续将不主动介入此类售后申请,由买卖双方协商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