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户隐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元”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与投资者就隐私诉讼达成和解
搜狐财经· 2025-07-18 15:04
诉讼和解 - 脸书母公司"元"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及11名现任和前任董事同意就隐私索赔案与投资者达成和解 [1] - 和解协议在案件第二天庭审前达成 但具体细节未披露 [4] - 特拉华州衡平法院法官宣布休庭并对双方达成和解表示祝贺 [4] 诉讼内容 - 投资者指控高管放任脸书用户隐私屡遭侵犯 给公司造成损失 [1] - 索赔金额高达80亿美元(约合575亿元人民币) [1][3] - 被告包括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董事马克·安德森及前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等 [3] 历史背景 - 201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因脸书未遵守2012年数据保护协议 处以50亿美元罚款 [6] - 起诉方要求11名被告用个人资产补偿公司 [6] - 被告否认全部指控 称这些是"极端主张" [6] 公司回应 - "元"公司表示自2019年以来已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保护用户隐私 [6]
扎克伯格与Meta股东和解,了结80亿美元脸书隐私案
凤凰网· 2025-07-18 07:11
诉讼和解 - 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及现任和前任董事高管同意就隐私索赔案达成和解 索赔金额达80亿美元 [1] - 和解协议细节未披露 特拉华州法官在庭审第二天宣布休庭并对双方达成和解表示祝贺 [1] - 原告律师表示和解过程迅速 被告之一Meta董事马克·安德森原定出庭作证 [1] 诉讼背景 - Meta股东起诉扎克伯格 安德森及前高管谢丽尔·桑德伯格 要求其为公司支付的罚款和法律费用担责 [1] - 201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因脸书未遵守2012年用户数据保护协议 处以50亿美元罚款 [1] 股东诉求与公司回应 - 股东希望11名被告用个人财富补偿公司 被告否认指控并称其为"极端主张" [2] - Meta本身非被告且拒绝评论 公司官网称自2019年以来已投入数十亿美元保护用户隐私 [2]
Mark Zuckerberg, Sheryl Sandberg spared from testifying after settling Meta shareholders' $8B privacy lawsuit
New York Post· 2025-07-17 23:33
隐私诉讼和解 - Meta高管团队同意就股东索赔达成和解 和解金额涉及80亿美元 指控内容为纵容Facebook用户隐私多次被侵犯[1][4] - 和解细节未公开 庭审在第二天即宣告中止 原告律师称协议达成速度极快[2] - 被告包括扎克伯格、董事安德森及前COO桑德伯格等11人 股东要求其以个人财富赔偿公司损失[5][6] 监管处罚背景 - 2019年Facebook因违反2012年与FTC达成的数据保护协议 被处以50亿美元罚款 创当时纪录[5][12] - 股东指控董事会成员完全未能监督公司遵守2012年协议 并指控管理层将Facebook运营为非法数据收集平台[11] - 公司网站声明自2019年起已在用户隐私保护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14] 剑桥分析事件影响 - 诉讼源于2016年剑桥分析公司不当获取数百万用户数据 该事件直接导致FTC天价罚款[11][12] - 专家证人指出Facebook隐私政策存在"漏洞和弱点" 但未明确认定违反2012年协议[13] - 评论认为公司成功将事件归咎于个别行为者 而非其"监控资本主义"商业模式的系统性缺陷[16] 庭审相关安排 - 原计划扎克伯格周一作证 桑德伯格周三作证 庭审预计持续至下周结束[7] - 其他重要证人包括董事安德森、前董事泰尔及Netflix联合创始人哈斯廷斯[4][8] - 这是投资者罕见能要求扎克伯格宣誓作证的机会 2017年类似案件也在其作证前和解[15]
Zuckerberg and Meta officers settle claim they lost company billions by violating privacy laws
The Guardian· 2025-07-17 23:16
诉讼和解 - Meta Platforms现任及前任董事和高管同意就80亿美元索赔达成和解 这些索赔指控他们因允许Facebook用户隐私被反复侵犯而给公司造成损害 [1] - 和解细节未披露 庭审在进入第二天前被法官宣布暂停 被告方律师未发表意见 [2] - 原告律师表示协议达成迅速 原定出庭作证的被告之一Marc Andreessen是Meta董事兼亿万富翁风险投资人 [2] 诉讼背景 - 股东起诉扎克伯格 Andreessen和前COO桑德伯格等人 试图追究他们对公司近年支付的数十亿美元罚款和法律费用的责任 [3] - 诉讼源于2019年FTC对Facebook处以50亿美元罚款 因公司未遵守2012年与监管机构达成的用户数据保护协议 [3] - 股东要求11名被告用个人财富补偿公司 被告否认指控并称其为"极端主张" [4] 案件核心指控 - 投资者指控现任及前任董事会成员完全未能监督公司遵守2012年FTC协议 [7] - 指控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故意将Facebook运营为非法数据收集业务 [7] - 案件源于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 该政治咨询公司获取了数百万Facebook用户数据 用于2016年特朗普竞选 [7] 公司回应与投资 - 公司拒绝置评 被告律师未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4] - 公司网站声明自2019年以来已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保护用户隐私 [10] - 前董事会成员作证称公司接受FTC罚款并非为免除扎克伯格法律责任 [10] 行业观点 - 数字内容行业组织负责人表示和解可能缓解各方压力 但错失了公共问责的机会 [5][12] - 批评Facebook成功将Cambridge Analytica丑闻归咎于少数不良行为者 而非其监控资本主义商业模式的根本问题 [12] 庭审安排 - 原定扎克伯格周一作证 桑德伯格周三作证 庭审计划持续至下周结束 [5] - 案件本应包括前Facebook董事Peter Thiel和Reed Hastings的证词 [6] - 这是Meta投资者罕见的机会看到扎克伯格在宣誓下回答尖锐问题 [11]
保护用户隐私!700专用号段将启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7-05 07:13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 - 工信部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的专用码号资源,管理位长11位,使用位长15位 [2] -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日均订单量至少为3.5亿,700专用号码可满足未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场景千亿级的码号资源需求 [5] - 试点分为三个月准备阶段、三个月过渡阶段和两年正式试点阶段,过渡阶段结束后将全部使用700专用号码 [4] 业务模式与参与主体 -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由应用平台提供方、基础平台提供方和业务使用方三者协同开展 [3] - 应用平台提供方需加强码号资源管理,不得用于商业营销,并承担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法律责任 [6] - 基础平台提供方需保障网络通信畅通,集中统一管理基础平台,做好号码保护服务业务专用号段的网间传送和管理 [6] - 业务使用方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码号资源,需征得用户同意后依法依规提供号码保护服务 [6] 应用场景 -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可应用于网约车、网络购物、外卖等需要保护个人电话号码的服务场景 [7] - 在网约车服务中,司机和乘客可通过临时分配的"中间号"进行通信,相互隐藏电话号码 [7] - 在网络购物中,购物平台可生成"中间号"隐藏收件人实际号码,商家和快递可通过该号码联系收件人 [7] - 在外卖服务中,外卖平台可生成"中间号"对商家和骑手隐藏消费者电话号码 [7] 用户识别与办理 - 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平台服务时,可自主选择是否授权同意互联网平台提供号码保护服务 [8] - 前期企业使用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号码等开展号码保护服务,号码格式不统一 [9] - 试点过渡阶段起,用户看到15位长的"700××××××××××××"号码即可认定使用了号码保护服务 [9] - 将组织对700专用号码进行标记,显性提示用户该号码为号码保护服务专用号码 [9]
传苹果(AAPL.US)就欧盟信息共享新规提起上诉 称威胁用户隐私与创新
智通财经网· 2025-06-02 15:03
苹果对欧盟DMA条款提出上诉 - 苹果公司已向欧盟委员会提起上诉,反对《数字市场法》中要求其向第三方开发商开放用户数据访问权限的条款 [1] - 争议焦点集中于欧盟要求苹果向外部开发者开放多项核心功能,包括允许非苹果品牌的智能手表和耳机实现WiFi配对及接收通知功能 [1] - 苹果需在5月30日前就特定互操作性要求提出申诉 [1] 苹果的立场与担忧 - 苹果发言人表示DMA要求将迫使公司共享敏感用户数据,包括公司自身都无法获取的私人信息,为欧盟用户带来巨大隐私风险 [1] - 苹果在去年12月的报告中警告DMA的互操作性条款可能被滥用并泄露用户隐私 [1] - 苹果强调其技术生态的独特性源于设备间的无缝协作,欧盟的要求将摧毁这一基础,同时建立高成本、扼杀创新的流程 [1] 涉及的其他科技公司 - Meta、谷歌、Garmin和Spotify等企业已通过DMA要求获取用户通知内容和存储的WiFi网络信息 [2] - 苹果认为这些规则针对性极强,将限制公司在欧洲推出创新产品的能力,导致用户体验受损 [2] DMA的影响与行业反应 - 欧盟委员会推动DMA的初衷是打破科技巨头垄断,促进数字市场竞争 [2] - 依赖App Store生态的中小开发者普遍欢迎DMA,认为这将改善应用分发环境 [2] - 苹果警告称规则仅针对苹果而非其他企业,可能造成市场扭曲 [2] 监管动态与潜在影响 - 苹果与Meta在今年4月已成DMA首批被罚企业 [2] - 欧盟监管机构正密切关注头部科技公司的合规进展 [2] - 此次上诉或成为DMA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法律战 [2] - 若苹果败诉,其封闭生态系统将遭遇重大冲击,可能引发全球科技行业监管连锁反应 [2] - 若苹果胜诉,则可能延缓欧盟数字市场改革进程 [2]
深蓝汽车再回应车机广告争议:将严格遵循“驾驶场景不推送”原则
贝壳财经· 2025-05-31 09:06
车机广告争议事件 - 公司因车机系统推送福利权益引发争议并公开道歉[1] - 推送内容被误认为商业广告但实为老车主专属福利[2] - 公司承诺未来严格遵循"驾驶场景不推送"原则[3] - 已撤下车机开屏福利提醒并停止通过该渠道推送权益信息[2] - 推送仅在车辆启动完成且未行驶的静态状态显示[3] 隐私协议争议 - App隐私协议更新与车机推送事件无关联[5] - 隐私协议调整是为响应监管要求强化数据安全[6] - 新增第三方SDK调用位置信息时的用户授权流程[6] - 公司否认存在未经授权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1][6] - 强调始终将用户隐私保护置于首位[6] 公司整改措施 - 已启动内部流程整改用户沟通与服务设计[4] - 完成车机系统优化并调整信息推送方式[2] - 未来将通过手机App、短信等更友好渠道传递信息[3] - 重申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规的立场[6]
加强隐私保护,苹果阻止Mac应用随意读取剪贴板
36氪· 2025-05-16 18:46
苹果隐私保护新政策 - 公司将在macOS 16推出新功能,阻止Mac应用未经授权获取用户剪贴板内容[1] - 系统将实时监测应用对剪贴板的非授权访问行为,并触发警示弹窗[3] - 用户可自行设置应用读取剪贴板的权限,包括始终允许、永不允许或每次请求[3] 剪贴板隐私风险 - 应用在后台持续读取剪贴板内容存在严重隐私威胁[3][5] - 剪贴板成为部分开发者绕过监管获取非必要数据的工具[8] - 剪贴板内容在下一次复制前会保留,导致跨应用信息泄露风险[10] 行业隐私保护现状 - 应用开发者曾通过拒绝服务强制用户授权非必要权限[6] - 2021年工信部规定应用不得因用户拒绝非必要权限而限制基本功能[6] - 不同应用间互操作性差,剪贴板成为跨应用数据交换的主要桥梁[8] 用户隐私意识 - 剪贴板隐私威胁不易被察觉,缺乏像摄像头、麦克风那样的关注度[10][12] - 公司通过新功能教育用户剪贴板内容也属于个人隐私[12] - 行业期待微软在Windows中跟进类似隐私保护功能[12]
谷歌付近14亿美元达成隐私和解,创其对单一州最高赔偿记录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20:05
和解金额与纪录 - 谷歌同意支付13 75亿美元与得克萨斯州达成和解 创下谷歌对美国单一州就类似隐私问题的最高赔偿纪录 [2] - 此次和解金额远超2022年谷歌向美国40个州支付的共计3 915亿美元赔偿金 [2] - 2024年7月 Meta因未经授权使用用户生物识别数据向得克萨斯州支付14亿美元和解金 [3] 诉讼原因 - 谷歌被诉三项侵犯用户隐私行为:非法追踪和记录用户位置信息 误导用户理解隐身模式 未经同意收集数百万个生物识别标识符(人脸 语音 指纹等) [2] - 和解涵盖了针对搜索引擎及应用程序的多起单独诉讼 [2] 公司回应 - 谷歌不承认任何不当行为或责任 且无需对被诉功能政策作出更改 因相关政策已提前宣布和实施 [2] - 公司表示将建立更强大的隐私管理机制 [2] 和解细节 - 得克萨斯州总检察长办公室暂未披露和解资金用途及协议详细条款 [2] - 协议正式实施前需进一步细化内容 [2]
Kimi上线信源质量徽章,并与财新正式达成版权合作|合规周报(第188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1:14
Kimi与财新传媒合作及信源质量徽章 - 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宣布与财新传媒达成版权合作,当用户提问财经相关内容时,Kimi将结合财新传媒旗下专业报道生成答案 [1][2] - 公司上线专业信源蓝V徽章系统,帮助用户识别高质量信源,点击引用来源可访问原始出处,目前认证包括《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财新》等权威媒体 [1][2] - 这是国内首家公开宣布与媒体版权合作的AI案例,此前测评发现Kimi曾直接输出《财新》版权内容,当时公司回应称正在进行灰度测试 [1] Anthropic警示AI被滥用引导舆论 - Anthropic发现Claude等AI模型被恶意组织用于"舆论引导服务",在X和Facebook上创建超100个机器人账号传播政治偏见内容 [3] - 与以往不同,组织不仅用AI生成内容,还利用AI自主决定机器人账号的互动行为(评论、点赞、转发),形成半自主的复杂社交机器人系统 [3][4] - 该服务已商业化,为多国不同政治目标的客户服务,公司预计随着AI智能体技术改进,这一趋势将持续 [3][4] Adobe推出内容真实性保护应用 - Adobe发布Content Authenticity应用公测版,可为图像嵌入隐形元数据和"禁止AI训练"标签,保护作品免遭AI训练 [5][6] - 应用支持批量处理50张JPEG/PNG图片,视频音频功能"即将推出",目前免费但未说明正式版收费情况 [5][6] - Adobe尚未与任何AI公司签署采用协议,正与顶级AI开发商洽谈以推广该标准,技术可抵抗截屏和二次传播 [5][6] 微博AI智搜隐私争议与电商退款政策调整 - 微博AI智搜被质疑分析用户非公开内容,公司回应称从未纳入"仅自己可见/好友圈可见"的微博数据,已调整功能避免造成用户不适 [7] - 电商行业包括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平台拟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改为由商家自主处理已收货的退款申请 [7][8] - 平台已就政策细节与监管部门多轮商讨,淘宝公告显示后续将不主动介入此类售后申请,由买卖双方协商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