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滥用
icon
搜索文档
“仅退款”新骗术:AI造假成“薅羊毛”利器
新华网· 2025-08-15 14:36
行业现象 - 电商平台出现消费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商品瑕疵图片进行"仅退款"的情况 [1] - 案例包括伪造水果霉斑、视频中出现不合理肢体特征等难以辨别的AI生成内容 [3] - 商家面临退款后无法申诉的困境,部分因审核难度大选择直接赔付 [3][4] 行业影响 - AI滥用导致商家审核成本增加,风险成本可能转嫁至产品定价和品质 [4] - 平台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及信用机制受到长期挑战 [5] - 恶意行为可能破坏交易公平性并引发群体从众效应 [4] 政策与解决方案 - 2025年3月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规定不得伪造或隐匿AI内容标识,9月1日起施行 [5] - 中央网信办2025年4月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5] - 专家建议平台强化智能识别系统、实施内容标注制度、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并推动跨平台数据共享建立联合防控机制 [5]
上海市网信办对一批拒不整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网站予以立案处罚
快讯· 2025-06-24 17:42
监管行动 - 上海市网信办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评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网站进行立案处罚 [1] - 部分网站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防范违规信息生成 导致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和产出违法违规内容 [1] - 违规内容包括"开盒""洗钱"等违法信息以及色情低俗图片 [1] 整改要求 - 上海市网信办要求企业自行下线相关功能 通过安全评估后方可重新上线 [1] - 将持续打击"AI滥用"行为 重点整治"AI变装""AI换脸变声""AI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对屡教不改、问题严重的企业将坚决处置处罚 [1] 监管重点 - 重点监管个性化推送类算法服务存在的侵犯个人信息权益行为 [1] - 专项行动将持续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监管力度 [1]
Kimi上线信源质量徽章,并与财新正式达成版权合作|合规周报(第188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1:14
Kimi与财新传媒合作及信源质量徽章 - Kimi母公司月之暗面宣布与财新传媒达成版权合作,当用户提问财经相关内容时,Kimi将结合财新传媒旗下专业报道生成答案 [1][2] - 公司上线专业信源蓝V徽章系统,帮助用户识别高质量信源,点击引用来源可访问原始出处,目前认证包括《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财新》等权威媒体 [1][2] - 这是国内首家公开宣布与媒体版权合作的AI案例,此前测评发现Kimi曾直接输出《财新》版权内容,当时公司回应称正在进行灰度测试 [1] Anthropic警示AI被滥用引导舆论 - Anthropic发现Claude等AI模型被恶意组织用于"舆论引导服务",在X和Facebook上创建超100个机器人账号传播政治偏见内容 [3] - 与以往不同,组织不仅用AI生成内容,还利用AI自主决定机器人账号的互动行为(评论、点赞、转发),形成半自主的复杂社交机器人系统 [3][4] - 该服务已商业化,为多国不同政治目标的客户服务,公司预计随着AI智能体技术改进,这一趋势将持续 [3][4] Adobe推出内容真实性保护应用 - Adobe发布Content Authenticity应用公测版,可为图像嵌入隐形元数据和"禁止AI训练"标签,保护作品免遭AI训练 [5][6] - 应用支持批量处理50张JPEG/PNG图片,视频音频功能"即将推出",目前免费但未说明正式版收费情况 [5][6] - Adobe尚未与任何AI公司签署采用协议,正与顶级AI开发商洽谈以推广该标准,技术可抵抗截屏和二次传播 [5][6] 微博AI智搜隐私争议与电商退款政策调整 - 微博AI智搜被质疑分析用户非公开内容,公司回应称从未纳入"仅自己可见/好友圈可见"的微博数据,已调整功能避免造成用户不适 [7] - 电商行业包括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平台拟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改为由商家自主处理已收货的退款申请 [7][8] - 平台已就政策细节与监管部门多轮商讨,淘宝公告显示后续将不主动介入此类售后申请,由买卖双方协商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