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波场强仪
icon
搜索文档
量子力学诞生百年 我国正迎来加速突破
新华社· 2025-07-12 15:19
量子科技发展概况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今年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纪念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 [1] - 量子力学催生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革命性技术应用 [1] - 中国在量子计算、通信、测量领域取得新突破,包括"祖冲之三号"原型机、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量子磁力仪等成果 [1] 量子计算领域 - 量子计算被视为下一代信息革命关键技术,其优越性是应用价值前提条件 [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研制的"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速度比最快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 [2] - 科大国盾量子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为可纠错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奠定基础 [3] - 量子计算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向示范应用过渡,金融、航空航天、制药等行业关注其算力优势 [2] 量子通信领域 - 中国在量子直接通信技术取得突破:刷新百公里速率纪录、构建300公里全连接网络、完成火箭搭载设备回收 [4] - 中科大团队实现中非相隔12900公里卫星量子加密传输,被《自然》杂志评价为"长距离安全通信的现实飞跃" [4] - 量子通信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将为金融、医疗、国家安全等领域构建信息安全防线 [5] 量子测量领域 - 国仪量子发布钻石单自旋传感器、量子磁力仪等产品,探索医疗早筛、工业锂电原料质量控制等场景 [7] - 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落地,实现电力系统应用 [7] - 中国量子测量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在基础理论突破、成本控制、市场接受度方面仍需追赶先进国家 [7] 行业发展特点 - 量子科技发展需兼具"领跑"能力、"抢跑"勇气和"耐跑"战略定力 [8] -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凭借技术领先与基建优势占据战略主动,得益于国家持续投入和科研团队积累 [4]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文旅协同:从机制破壁到价值共创
新浪财经· 2025-05-26 16:08
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机制 - 沪苏浙皖32个市(区)旅游协会代表签署《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协议》,发布《共同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宣言》,通过文旅产业"黏合效应"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1] -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2.3%国土面积,通过突破行政壁垒、重构交通网络、深度融合文旅资源实现价值共创 [1] 制度创新与同城待遇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文旅专项规划》落地,实现跨省旅游"同城待遇",建立"标准互认、数据互通、监管互动"协作机制 [2] - "高铁旅游年卡""一票通"覆盖200余家景区,"上海迪士尼-苏州园林-杭州西湖"黄金线路2024年游客量同比增长28%,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5% [2] - 2025年启动《入境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预计使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2.3天,带动区域旅游收入增长15% [2] 区域规划与资源整合 - 沪苏浙皖编制上海大都市圈陆上旅游圈规划,江苏聚焦景区提质与度假区升级,浙江实施"交旅融合""数智赋能"战略,安徽推动"徽风皖韵"嵌入长三角大市场 [3] - 联合打造30条长三角特色旅游线路、8条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形成"文明探源之旅""江南水乡风情之旅"等特色产品 [5] 品牌联动与交通网络 - 以上海旅游节、江苏乡村旅游节为牵引,形成覆盖四地的联动节庆矩阵,2024年"中国旅游日"带动相关文旅消费同比增长22.5% [4] - 总长突破6500公里的高铁网络形成"米"字形辐射格局,构建"1小时都市圈、3小时城市群、5小时全域游"的旅游圈 [4] - 2024年沪苏浙赴皖游客达1.03亿人次,占省外游客的56.3%,黄山、九华山等景区客流增长超40% [4] 文化融合与价值共创 - 长三角地区集聚12项世界文化遗产、6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65个5A级景区,从"拼盘式整合"迈向"系统性耦合" [7] - 苏州博物馆徽派展陈由安徽团队设计,杭州良渚文化与南京博物院推出联合展览,上海迪士尼与浙江工坊合作开发定制文创产品 [7] 重点项目建设 - 上海乐高乐园完成竣工验收,将为长三角新增世界级文旅地标 [8] - 无锡微纳星空中标8.04亿元"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将研制10颗遥感卫星,形成"造箭用星"完整产业链 [10] - 合肥获批国家级金融科技试点,重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AI、量子信息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10]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浙江大胜达包装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推动传统包装产业智能化升级 [8] - 国仪量子发布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 [10] - 盐城签约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3款前沿量子传感器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5-22 08:04
量子传感器技术突破 - 国仪量子发布全球最小传感器钻石单自旋传感器 尺寸仅为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 采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技术 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 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1] - 同步发布量子磁力仪 灵敏度远超传统磁力计 能检测心脏跳动产生的磁场变化 为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新手段[1] - 发布微波场强仪 采用里德堡原子量子传感技术 具备高动态范围和高精度微波电场测量能力 适用于微波计量测试和电磁环境监测[1]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发展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利用量子特性实现高精度测量 在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突破经典技术极限 实现"不可见"变"可见"的转变[1] - 该技术正处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为电力、能源、基建、新材料、医疗检测、计量科学等领域提供全新检测技术升级方案[2] - 随着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 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规模化应用进入发展快车道[2] 公司战略规划 - 国仪量子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加速产品迭代升级 推动量子传感器向更高精度、更小型化、更易使用、更低成本方向发展[2] - 公司联合安徽省科技厅等单位举办量子精密测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会议 吸引多家央企及科研院所近200位代表参会 聚焦技术产业化应用[2]
多款前沿量子传感器在合肥发布 覆盖医疗诊断等多元应用场景
新华财经· 2025-05-19 07:11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发展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关键时期,多款前沿量子传感器在合肥会议上亮相,覆盖电网检测、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等多元应用场景 [1] - 量子传感器由国仪量子技术自主研制,为电力、能源、半导体、新材料、医疗检测等领域提供全新检测技术升级方案 [1] - 钻石单自旋传感器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采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技术,是目前人类能制造的最小传感器之一,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 [1] - 量子磁力仪灵敏度远超传统磁力计,可实现极弱磁场高精度测量,为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全新手段 [1] - 微波场强仪基于里德堡原子量子传感技术,具备高动态范围、高精度微波电场测量能力,适用于微波计量测试、电磁环境监测 [1] 公司战略与行业前景 - 国仪量子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迭代升级,推动量子传感器向更高精度、更小型化、更易使用、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2]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技术,在测量灵敏度、分辨率等方面有望突破经典技术极限 [2] - 安徽省积极推进量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省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80家,包括国仪量子 [2]
多款前沿量子传感器亮相合肥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规模化应用驶入快车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5-18 20:14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进展 - 2025量子精密测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会议在合肥举行,聚焦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应用,吸引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央企及科研院所近200位代表参会 [1] - 国仪量子发布自主研制的钻石单自旋传感器、量子磁力仪、微波场强仪等量子传感器,为技术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1]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利用量子特性实现高精度测量,在灵敏度、分辨率等方面有望突破经典技术极限 [1] 国仪量子技术突破 - 钻石单自旋传感器采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技术,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 [2] - 量子磁力仪灵敏度远超传统磁力计,可用于检测心脏跳动产生的磁场变化,助力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 [2] - 微波场强仪基于里德堡原子量子传感技术,适用于微波计量测试、电磁环境监测等领域 [2] 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 公司产品已在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生物医学、工业领域、科学教育、能源勘探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 [1] - 系列量子传感器为电力、能源、基建、半导体、新材料、医疗检测、计量科学等领域提供全新检测技术升级方案 [2]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正从实验室向产业化快速推进,进入规模化应用发展快车道 [2] 公司发展战略 - 国仪量子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高端科学仪器和核心器件研制方面已深耕十余年 [1] - 公司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迭代升级,推动量子传感器向更高精度、更小型化、更易使用、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