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悟道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AI浪潮录|周志峰:北京AI优势根植于顶尖学府汇聚的科研沃土
贝壳财经· 2025-08-26 16:58
北京AI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正成为AI大模型战略高地 汇聚前沿技术并孕育突破性成果 [1] - 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 开源生态已深入汽车、机器人等行业 [1] - 顶尖学府汇聚形成科研沃土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中国AI科学家机构前二 [29] 启明创投投资策略 - 2021年前瞻布局大模型 早期投资智谱AI和阶跃星辰两家创业公司 [5][19] - 要求团队成为AI超级用户 通过深度体验构建超越市场的判断框架 [5][9][10] - 坚持独立判断原则 对抗FOMO(错失恐惧症)是早期投资最大敌人 [12][13] AI技术发展阶段 - 从技术加速期转向应用加速期 底层能力构建仍是基石 [7][20] - 推理模型突破推动Agent发展 使用成本下降使经济模型可持续 [26] - AGI产业共识为2026-2029年 当70%-80%人类任务有AI参与即达成AGI [27][28] 企业竞争格局 - 基模五强包括字节跳动、阿里云、DeepSeek、智谱AI和阶跃星辰 [19] - 创业公司可寻找单点突破机会 在研发密度上可能超过大厂 [7][23] - 巨头拥有流量/数据/算力优势 但技术范式转移中创业公司仍有机会 [21][24] DeepSeek成功因素 - 技术根基扎实 在内存访问优化和低成本训练方面做到极致 [17] - 开源行为符合全球化合作思潮 获得国际顶尖科技企业实际部署测试 [18] - 精打细算使用算力资源 造就中国大模型企业的创新实践 [17] 投资决策方法论 - 在可接受泡沫范围内坚决投资 认为科技趋势100%存在泡沫 [13][14] - 2020年中开始追踪大模型趋势 2021年发现智谱AI并达成投资 [15] - 投资人需要智力(独立思考)和心力(反共识勇气)双重素质 [11] 应用落地进展 - AI+教育和AI+医疗等行业已实现落地 产品体验出现巨大提升 [28] - 视频模型在电影制作和广告领域发力 避开巨头正面竞争 [22] - 通用Agent存在系统冗余问题 垂类Agent在精度和速度上更具优势 [25]
AI浪潮录丨王晟:谋求窗口期,AI初创公司不要跟巨头抢地盘
贝壳财经· 2025-05-30 10:59
北京AI产业发展 - 北京正成为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高地,汇聚了智源研究院的"悟道"大模型、月之暗面、智谱等人工智能独角兽 [1] - 北京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开源技术已深入汽车、机器人等行业 [1] - 在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下,新京报AI研究院推出"AI浪潮录"专栏,深度访谈AI浪潮亲历者 [1] 投资人视角 - 天使投资人是AI初创企业迈出"第一步"的关键支持者,英诺基金较早关注生成式模型潜力,2022年6月投资了深言科技 [4][5][6] - 投资人更青睐有经验的创始人,如深言科技的岂凡超团队虽有技术实力,但融资竞争力不如王小川、王慧文等有创业经历者 [12] - 过半投资项目为"水下"项目,不投资完全市场化、公开化的路演项目 [14] AI大模型发展历程 - 2013年以CV和自动驾驶为主导的第一波AI浪潮,2018-2019年"AI四小龙"经历高峰与低谷 [7] - 2018年BERT出现,大幅提升NLP能力,Transformer架构提供多元化能力 [7] - 2020年OpenAI发布GPT3和Diffusion模型,显示AI多维爆发潜力,新时代到来 [8] - 2021年底国内除百度和阿里外,仅智源研究院关注大模型方向 [8] 创业者特点 - 当前AI大模型创业者多为科学家或"技术大牛",圈子收敛,属于科学共同体 [18] - 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基本保障,高技术壁垒要求创业者是学界或行业翘楚 [16] - 高校技术基因影响创业,清华和浙大创业文化最踊跃,哈工大技术强但创业者较少 [16] 投资策略 - 天使基金偏向长期主义,关注公司创新力度和生产力提升,接受企业长期亏损 [21] - 体系化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如机器人领域投资机器人公司、供应链公司和场景化公司 [22] - 2024年投资重点是Agent(智能体),DeepSeek验证了推理模型前景 [23] 行业趋势 - Llama开源缩短了大模型研发差距,使创造新模型不再困难 [13] - 大模型训练从"暴力美学"转向细致工程化,"用钱换能力"路径失效 [26] - 初创公司应避免在超级共识形成后做无窗口期的事,不要试图占领巨头地盘 [27][28] - 产业在推动AI技术范式上的作用增强,论文数量和质量超过学界 [20]
AI浪潮录丨对话刘知远:通往AGI不易,长跑要顶住资本寒冬
贝壳财经· 2025-04-29 09:18
北京AI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已成为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高地,汇聚了智源研究院、月之暗面、DeepSeek、智谱等人工智能独角兽 [1] - 北京正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开源生态已深入汽车、机器人等行业 [1] - 智源研究院发布的"悟道2.0"成为中国第一个万亿大模型 [4] 中国AI技术发展历程 - 2011-2012年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投入数千万元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是国内最早的大规模专项支持 [6] - 2013年word2vec方法发布,国内团队立即跟进,与国外领先水平差距约3-4年 [6] - 2018年BERT模型发布,国内团队转向预训练模型研究,同年推出首个知识增强预训练模型ERNIE [7][8] - 2020年GPT-3发布,国内团队训练了CPM(中文预训练模型)第一个版本 [10] - 2024年DeepSeek成功复现OpenAI的o1模型,中美技术差距缩小至半年 [9] 智源研究院的作用 - 采用"投资就是投人"理念,成为顶尖学者的"天使投资人",支持面向未来的科研探索 [11] - 支持机制灵活,2020年拨款数百万元购置10台A100 GPU机器用于大模型训练 [10] - 通过"小同行评议"选拔优秀学者,支持青年科学家3年,理念先进 [11] 企业发展战略 - 面壁智能采取"小而美"的端侧模型战略,避开大厂竞争,从局部优势领域出发 [17][19] - 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与高效训练克服算力限制,2024年DeepSeek-R1火爆市场 [20] - AI创业者终极目标是奔向AGI,但需要分阶段实现,是一场"持久战" [17][1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后国内AI领域明显加速,多个AI"小龙""小虎"涌现,大模型百花齐放 [5][15] - DeepSeek的成功证明中国AI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中美差距正在缩小 [5][20] - 行业需要更多耐心,中国可能涌现10个以上类似DeepSeek的企业 [21][22] 技术发展趋势 - AI发展两大主旋律:能效更高(Densing)和能力更强 [20] - 端侧大模型在数据保护、隐私安全方面具有优势,适合汽车座舱等场景 [19] - 未来将通过提高模型能力密度来获得市场竞争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