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RNIE
icon
搜索文档
DEEPX and Baidu Form AI Ecosystem Partnership to Accelerate Global On-Device AI Projects in Drones, Robotics, and OCR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8-08 15:00
合作公告 - 公司与百度签署PaddlePaddle技术生态系统合作协议 开始战略合作以推广适用于全球工业场景的AI解决方案 [1] - 作为百度开源深度学习框架PaddlePaddle的官方生态合作伙伴 公司将共同参与各类工业AI项目 基于技术兼容性共同开发产品 并开展全球客户推广活动 [3] 技术平台 - PaddlePaddle是中国首个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作为创建和运行AI模型的核心技术平台 其名称源自"PArallel Distributed Deep LEarning" 设计用于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并在多种设备上高效运行 [4] - 该平台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 自动驾驶 图像识别 语音处理等领域 被数千家企业机构采用 提供从AI模型开发到部署的全栈支持 包括预训练模型 轻量化工具和可视化工具等 [5] 产品验证 - 公司量产芯片DX-M1已在百度第五代PP-OCR和VLM模型上完成实时演示 在边缘计算环境中展现出极高的帧率和能效表现 [6] - 合作范围将扩展至无人机和机器人领域 百度团队将现有AI模型编译至DX-M1芯片 实现商业化部署 [7] 技术适配 - 公司正在转换10个行业广泛使用的OpenVINO AI模型 使其兼容DX-M1芯片 这些模型将通过百度PaddlePaddle生态与全球合作伙伴共享 [8] - 公司开发中的V-NPU视觉AI专用加速卡已完成初期演示 预计9月开始量产 同时与百度讨论下一代产品开发合作 [9] 市场推广 - 双方计划在8月底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上联合参展 向全球客户进行现场演示和联合营销 [10] - 百度表示公司将为其AI技术生态增添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 显著提升PaddlePaddle模型在OCR 机器人 无人机等行业的实际应用性 [11][12] 公司背景 - 公司专注于低功耗设备端AI芯片开发 持有美中韩三国超过350项专利申请 在设备端AI芯片领域拥有全球最大专利组合之一 [13] - 产品已与现代起亚机器人实验室 POSCO DX LGU+等客户开展量产合作 并与120多家全球机构在智能摄像头 智慧工厂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 [14]
中日青年共话人工智能应用趋势与合作
环球网资讯· 2025-07-24 10:05
论坛概况 - 中日青年产学联合会主办"数字时代·中日未来制造业论坛"第19次演讲会在东京立正大学品川校区举行 [1] - 论坛核心为中国人工智能专家谢德刚的线上主题演讲 首次引入实时中日同声字幕翻译 结合日本在地讨论会发言人现场互动点评 [1] - 线上线下共有近百名来自中日两国的企业代表、学者、媒体与青年AI从业者参与交流 [1] AI技术发展现状 - 论坛回顾感知AI、生成式AI及具身AI的演进路径 [1] - 中国最新大模型如DeepSeek、Qwen3、豆包、混元、ERNIE等正向多模态、场景化和效率优化迈进 [1] - 预测2025年将成为AI商业化分水岭 [1] AI行业应用进展 - 中国家用机器人、智能眼镜和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 [1] - 视觉内容生成以及教育AI快速崛起 [1] - 今年一季度已有491家机构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融资 其中59家融资超亿元 [1] 中日AI产业优势对比 - 中国优势:海量数据、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和人才储备 [2] - 日本优势:日语处理、隐私安全、精密制造与医疗机器人 [2] 潜在合作领域 - 双方有望在智慧制造、医疗健康、生成式应用、开源模式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战略协作 [2] - 发展全球竞争力"AI+X"联合项目 [2] - 论坛为中日两国在技术、产业与人才领域构建实质合作路径 将推动更多联合研发与项目落地 [2]
Baidu's AI-Push Gains Momentum: Is ERNIE Enough to Power Ambitions?
ZACKS· 2025-06-27 00:06
百度AI战略进展 - 百度ERNIE系列大模型(包括ERNIE 4.5和X1 Turbo)在推理和多模态能力上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公司AI战略的核心[1] - ERNIE已应用于生成式AI搜索、智能数字人和千帆模型服务平台,推动商业化:2025年Q1AI云收入同比增长42%,占百度核心收入26%[1][10] - 公司采取端到端AI全栈策略,结合基础设施、模型、应用和工具,并以实际应用场景为导向优化模型开发[2][4] 竞争格局分析 - 阿里巴巴通过通义千问模型系列深度整合企业SaaS、云服务和钉钉等平台,凭借企业级规模和云优势形成生态壁垒[5][6] - 腾讯依托庞大用户基数和游戏/社交平台推广混元大模型,聚焦娱乐/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的AI服务商业化[7] - 百度需通过成本效益、快速迭代和规模化应用保持ERNIE的差异化优势[7] 财务与估值表现 - 过去三个月百度股价下跌12%,同期行业指数上涨5.6%[8] - 当前远期12个月市盈率8.6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8.13[14] - Zacks共识预期显示:60天内2025年EPS预估从10.25下调至9.61,2026年从11.39下调至11.10[15] 技术开源与生态布局 - 计划2024年开源ERNIE 4.5,通过开放策略吸引开发者应对激烈竞争[3] - 完整AI生态(千帆、数字人、Apollo Go等)构成战略协同,ERNIE作为引擎驱动整体发展[4]
研判2025!中国自然语言处理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增长,低成本算力与小样本学习加速技术落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8 10:10
行业概述 -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旨在实现计算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解释和生成,广泛应用于搜索、翻译、语音交互等场景 [2] - NLP技术类型分为基于规则的方法、统计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三大类 [2] - 2024年中国NLP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6亿元,同比增长14.55% [1][15]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20世纪50-60年代):以机器翻译为起点,基于简单规则实现单词级处理,受限于计算能力和数据规模 [4] - 规则主导期(20世纪70-80年代):手工构建复杂规则系统,涉及语法分析与引用处理,但规则灵活性不足问题显现 [4] - 统计学习期(20世纪90年代-2012年):统计模型与机器学习结合,利用大规模语料库提升性能,神经语言模型和词嵌入概念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5] - 深度学习期(2013年至今):深度学习模型(如RNN、LSTM、Transformer)与预训练语言模型(如BERT、GPT)主导,推动NLP性能跃升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硬件设备(高性能服务器、GPU、TPU等)、数据服务、开源模型、云服务等 [8] - 中游为NLP技术研发环节 [8]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行业 [8] - 2024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5326.5亿元,同比增长11.95%,为NLP行业提供弹性计算资源 [10] 相关政策 - 2025年3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到2035年提升中文在数字空间的使用占比 [12] -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新型工业化 [14] - 2024年6月,工信部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制定50项以上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标准 [14]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百度集团:NLP技术覆盖机器阅读理解、跨模态交互等前沿方向,文心ERNIE 3.0刷新54个中文NLP任务基准,2024年总营收1331亿元 [17][21] -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全球领先,AI学习机、智医助理等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发布"讯飞超脑2030计划" [17][20] - 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动NLP技术突破,发布"通义千间"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电商、金融场景 [17][20] - 拓尔思:聚焦智能风控、智能消保等金融场景,覆盖5大国有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收1.25亿元,同比下降29.89% [18][20] 行业发展趋势 - 大模型与多模态融合:预训练语言模型参数量级跃升至万亿级,跨模态语义理解技术成为研发重点 [24] - 垂直领域深化与智能硬件融合:NLP技术深度融入医疗、金融、教育等行业,智能硬件渗透率达62% [25][26] - 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推动NLP企业建立数据合规使用框架,推动"可信AI"演进 [27]
AI浪潮录丨对话刘知远:通往AGI不易,长跑要顶住资本寒冬
贝壳财经· 2025-04-29 09:18
北京AI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已成为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高地,汇聚了智源研究院、月之暗面、DeepSeek、智谱等人工智能独角兽 [1] - 北京正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开源生态已深入汽车、机器人等行业 [1] - 智源研究院发布的"悟道2.0"成为中国第一个万亿大模型 [4] 中国AI技术发展历程 - 2011-2012年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投入数千万元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是国内最早的大规模专项支持 [6] - 2013年word2vec方法发布,国内团队立即跟进,与国外领先水平差距约3-4年 [6] - 2018年BERT模型发布,国内团队转向预训练模型研究,同年推出首个知识增强预训练模型ERNIE [7][8] - 2020年GPT-3发布,国内团队训练了CPM(中文预训练模型)第一个版本 [10] - 2024年DeepSeek成功复现OpenAI的o1模型,中美技术差距缩小至半年 [9] 智源研究院的作用 - 采用"投资就是投人"理念,成为顶尖学者的"天使投资人",支持面向未来的科研探索 [11] - 支持机制灵活,2020年拨款数百万元购置10台A100 GPU机器用于大模型训练 [10] - 通过"小同行评议"选拔优秀学者,支持青年科学家3年,理念先进 [11] 企业发展战略 - 面壁智能采取"小而美"的端侧模型战略,避开大厂竞争,从局部优势领域出发 [17][19] - 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与高效训练克服算力限制,2024年DeepSeek-R1火爆市场 [20] - AI创业者终极目标是奔向AGI,但需要分阶段实现,是一场"持久战" [17][1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后国内AI领域明显加速,多个AI"小龙""小虎"涌现,大模型百花齐放 [5][15] - DeepSeek的成功证明中国AI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中美差距正在缩小 [5][20] - 行业需要更多耐心,中国可能涌现10个以上类似DeepSeek的企业 [21][22] 技术发展趋势 - AI发展两大主旋律:能效更高(Densing)和能力更强 [20] - 端侧大模型在数据保护、隐私安全方面具有优势,适合汽车座舱等场景 [19] - 未来将通过提高模型能力密度来获得市场竞争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