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相随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为什么重视自有品牌?
 搜狐财经· 2025-08-04 21:42
 公司自有品牌战略重启 - 永辉超市重启自有品牌战略 重点强打"永辉优选"品牌 包含红标和黑标系列 [2] - 自有品牌矩阵包括馋大狮(零食)、惠相随(生鲜食品)、优颂(家居用品)、欧馥芮(个护产品)及田趣等子品牌 [2] - 2023年自有品牌全年销售额已接近40亿元 [8]   战略目标与规划 - 五年规划目标:2029年实现500个自有品牌单品(2025年为60个) 自有品牌渗透率从5%提升至40% [5] - 打造大单品目标:2029年实现15个年销10亿元大单品(2025年为0个)及400个年销1亿元大单品(2025年为10个) [5] - 2025年计划推出至少60款自有品牌商品 [8]   战略实施路径 - 采用三板斧策略:学习胖东来、打造过亿销量大单品、抓住大单品核心价值 [4] - 核心价值公式:价值=(品质/价格)×UVP(独特价值主张) [4] - 品质定义:严谨的单品开发、核心性能与功能、优质原料溯源、全流程品控 [4] - 价格定义:严格BOM成本核算、优化工艺物流及上架成本 [4] - UVP定义:真实透明传达产品独特价值 以真诚赢得顾客信任 [4]   供应链变革 - 从KA渠道战略升级至CA渠道战略 建立长期简单真诚阳光共赢的供应商关系 [5] - 2024年2月成立浙江辉联供应链有限公司 总部位于杭州滨江 负责自有品牌开发与运营 [5] - 供应链现状:已建立101个厂家寻源合作、19个自有种养殖基地、27个源头直采项目 [9] - 实施裸价直采模式 砍掉中间环节 [9]   行业对标与借鉴 - 引用欧洲自有品牌市场份额数据:瑞士52.4%、西班牙45.8%、荷兰45.6%、英国44.0%、德国41.4% [3] - 对标山姆Member's Mark和开市客Kirkland Signature等国际零售品牌 [3] - 学习胖东来优质供应链 对标其商品品质和价格 [8] - 借鉴山姆大单品策略 如瑞士卷在部分门店贡献8%-10%日商业绩 [3]   经营理念转变 - 重视高周转率 从前端市场调研到后期门店销售全流程围绕高周转展开 [6] - 重新定义目标客群 围绕精准需求做消费升级 [6] - 重点布局制造模式 从ODM贴牌转向OEM自主开发 [6] - 调整利润结构 将最佳货架位置留给自有品牌而非付费品牌商 [7]   组织保障 - 叶国富(名创优品董事长)出任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主导供应链变革 [9] - 设立廉政监督机制 对不良行为提供不低于10万元举报奖励 [5]
 罗兰贝格合伙人蒋云莺:建议法规加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7:02
 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国内零售商自有品牌营收占比达到35%后会强制要求第三方品牌进行单品差异化调整[1]   - 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市场份额在10%-20%左右,欧美国家普遍超过30%[4]   - 国内自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发展更快,如永辉"惠相随"、大润发"大润发优选",高端路线有盒马有机蔬菜等[3]     国际与国内市场差异   - 欧美自有品牌如Costco的Kirkland营收占比达30%,依赖长期供应链整合[4]   - 欧洲ALDI主打超低价策略,中国盒马等尝试"优质中价"路线[4]   -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自有品牌生鲜品控不稳定,损耗率高达15%[5]     消费者信任度挑战   - 仅38%中国消费者认为自有品牌"质量有保障",欧美比例超60%[5]   - 提升信任措施包括公开透明营销(盒马展示生产线)、权威认证(永辉大米SGS认证)、降低尝试风险(大润发30天无理由退换)[6]   - Costco实行"无条件退货"政策,ALDI采用"精简商品种类"策略[6]     渠道竞争不公平现象   - 沃尔玛中国2023年自有品牌在纸巾、粮油品类货架占比从35%提升至50%,同期部分中小品牌销售额下降20%[7]   - TESCO等零售商将自有品牌置于黄金位置导致第三方品牌曝光率减少30%[7]   - 零售商要求第三方供应商接受90-120天账期,自有品牌账期仅30天[9]     政策与监管建议   - 现行法规未对货架资源分配作具体规范,执法案例寥寥无几[2]   - 建议引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设置自有品牌占比上限[2][7]   - 建立供应商投诉快速仲裁机制,要求竞争品牌与自有品牌分隔陈列[2][7]     未来发展趋势   - 一线城市会员店自有品牌占比可达50%,低线城市仍以第三方品牌为主[10]   - 供应链成熟后头部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可能突破40%[10]   - 需构建消费者全链路行为数据库指导产品研发,建立差异化品质壁垒[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