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持稳定器
icon
搜索文档
手持稳定器研究报告(附行业政策、发展现状、产业链知识图谱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11-25 11:28
报告导读: 手持稳定器又称手持云台,是指为相机或手机等摄影设备提供成像清晰度的便捷式移动摄影器材,主要应用于直播、生活拍摄、极限运动拍摄、节目跟拍、 新闻采访、微电影视频拍摄等场景。手持稳定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感知手机或相机的抖动频率和移动角度并将此数据通过算法反馈至电机控制 系统,由电机进行控制拍摄设备的位姿,确保拍摄画面的稳定性。手持稳定器按有无内置摄像头可分为具有内置摄像头的手持稳定器和不具有内置摄像头的 手持稳定器;按服务摄影设备可分为智能手机手持稳定器、运动相机手持稳定器、微单相机手持稳定器、专业摄像机手持稳定器。中国手持稳定器行业的兴 起,源于移动影像技术普及与用户对拍摄品质提升需求的共同推动。近年来,手机像素与硬件功能快速升级,配合丰富的视频处理软件,使手机拍摄能力显 著增强;然而,即便是专业摄影师在拍摄静态照片时也常依赖三脚架保持稳定,动态视频拍摄更需借助专业稳定设备,但传统专业器械往往体积庞大、价格 昂贵,限制了普通用户的购买意愿。在此背景下,国内制造商精准捕捉市场需求,推出面向大众用户的手持稳定器,部分产品不仅支持手柄自由伸缩,更融 合了稳定防抖、电子操控和智能APP互联等实用功 ...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手持稳定器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品牌及未来趋势分析:拍摄需求驱动手持稳定器发展,行业规模达25.78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17 09:46
行业概述与定义 - 手持稳定器又称手持云台,是为相机或手机等摄影设备提供成像清晰度的便捷式移动摄影器材,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感知抖动并通过算法控制电机来确保画面稳定 [3] - 主要应用于直播、生活拍摄、极限运动拍摄、节目跟拍、新闻采访、微电影视频拍摄等场景 [3] - 按有无内置摄像头可分为具有和不具有内置摄像头的类型;按服务摄影设备可分为智能手机、运动相机、微单相机和专业摄像机手持稳定器 [3] 行业发展历程与背景 - 行业建基于无人机的三轴电机+智能算法,从航拍到手持的跨界转移 [5] - 中国手持稳定器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12-2014年的市场启动期、2014-2017年的市场探索期、2017-2019年的市场成长期以及2019年至今的市场爆发期 [6] - 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是重要推动力,其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5.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5.63% [6] - 智能手机的普及奠定了硬件基础,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为12.47亿台,同比增长8.91% [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手持稳定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0.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3.27% [1][9]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5.78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渗透力和成长潜力 [1][9]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包括传感器、电机、电池、MCU芯片、控制系统、机身材料等 [7] - 传感器作为手持稳定器的"感知器官",其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9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6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34% [7] - 产业链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为各类应用领域 [7]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加速形成并日趋激烈,已涌现出一批具备技术实力与品牌认知的代表性企业 [10] - 代表性企业包括以大疆、影石为代表的头部品牌,思锐、百诺等传统光学企业,魔爪、智云、飞宇等专业品牌,以及浩瀚、逗映、奥川等新兴品牌 [10] - 影石创新2025年上半年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营业收入为31.59亿元,同比增长53.8% [11] - 大疆创新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手持稳定器产品线包括Osmo Pocket 3、DJI Pocket 2等多个系列 [12] 未来发展趋势 - 手持稳定器将持续深耕轻量化,应用新型轻质材料,优化内部结构,目标是让专业级设备能轻松收纳于随身包袋 [13] - 视频日志(Vlog)文化的兴起正催生行业向"硬件+软件+内容"一体化生态服务商转型,构建从拍摄到分享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14][15] - 行业将基于成熟的增稳算法、电机控制与AI识别技术,向多元化的产品形态战略延展,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16]
“无人机之王”大疆杀入扫地机器人“红海”市场:前五大品牌已占据近九成份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8:08
公司动态 - 公司宣布首款扫地机器人"Romo"将于8月6日发布 该产品为集清扫与拖地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基站 历经数年研发 [2] - 产品线包括ROMO S标准版 ROMO A进阶版 ROMO P旗舰版 均具备水箱和自动上下水两个版本 [5] - 公司业务版图持续扩展 从无人机延伸至手持稳定器 运动相机 航拍相机 教育编程机器人等领域 [4] - 公司技术能力可实现高度复用 无人机与扫地机器人都依赖SLAM系统 路径规划算法 多传感器融合避障技术等核心能力可迁移 [7][8]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5389万台 前五大品牌合计占据892%市场份额 [4] - 2025年Q1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5096万台 同比增长119% 中国市场出货1188万台 同比增长214% [5] - 预计2030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1亿美元(约560亿元人民币) [5] - 行业竞争高度集中 除专业厂商外 家电巨头和跨界品牌纷纷入局 技术竞赛涉及激光雷达 3D建图精度 机械臂等创新 [6][7] 战略分析 - 公司扩张逻辑围绕用户痛点 技术同源和智能空间探索三个维度展开 [4] - 公司凭借无人机积累的避障导航能力 用户群体和渠道优势 有望在高端市场占据份额 [8] - 行业头部厂商已完成家居生态部署 新进入者需提升营销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