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搂草机
icon
搜索文档
田间地头也有“星辰大海”——三位“00后”新农人的夏收故事
新华网· 2025-06-21 21:0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农业无人机大幅提升效率,施两吨肥料从传统人工需3人4-5天缩短至无人机1小时完成[1] - 北斗导航农机实现高精度作业,播种1000米误差小于5厘米且支持24小时连续作业[3] - 无人机作业服务面积显著增长,从5年前每年3万亩增至当前半年突破8万亩[4] 新农人职业特征 - "00后"新农人普遍掌握多种智能农机操作,包括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全品类设备[1][3] - 年轻从业者日均作业强度高,夏收期间每日作业面积超100亩,工作时长可达15小时以上[3] - 职业收入具备吸引力,智能农机驾驶室配备空调等改善工作环境,形成正向激励[3] 行业转型趋势 - 智慧农业装备渗透率快速提升,自动巡航无人机、大数据云平台成为标准生产工具[3] - 新农人带动技术扩散,单个合作社可吸引3名同龄人加入并完成多机型操作培训[6] - 社交媒体加速行业形象转变,"00后农机手"等关键词频繁成为网络热点[4] 政策与商业模式 -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覆盖规模化种植、智能设备采购及数字平台建设等领域[5] - 出现夫妻协作新模式,配偶分工负责智慧作业平台管理,形成业务闭环[5] - 合作社主动组织外部培训,系统学习现代农业技能与创新理念[5]
智慧农机驰骋齐鲁大地 刷新“三夏”生产进度条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0:30
农业机械化应用 - 山东6000多万亩小麦成熟期广泛采用北斗导航、智能灌溉、智能烘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1] - 新泰市宫北村1000多亩麦田实现收割脱粒、秸秆打捆回收、玉米播种机械化流水作业[1] - 聊城市茌平区北斗导航收割机作业效率提升近40%[2] - 宁阳县"三机协同"模式使单台农机日均作业面积从30亩提升至120亩[4] 智能农业技术成效 - 茌平区冯官屯镇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超60%,每亩增产100余斤小麦[2] - 阳谷县智能化烘干塔年处理粮食5000吨,精准调控温湿度避免霉变风险[2] - 郯城县泉源镇北斗导航播种机实现自主作业,效率高于人工播种[3] 政府支持措施 - 新泰市设立2个高速路口接机服务站,落实农机用油5%优惠政策,设立45处维修网点[1] - 阳谷县投入300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推广耐密良种、滴灌等技术[3] - 郯城县培育10家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推广整村联片作业模式,合作社每亩让利10元[3] 种植规模与结构 - 阳谷县计划夏播玉米80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5万亩、纯大豆1.2万亩[3] - 临沂市郯城县68.2万亩小麦进入机收期[3] - 泰安市宁阳县69万亩麦田采用"农机服务套餐"实现快速收割[4] 农户经济效益 - 宫北村农户50多亩小麦通过专业秸秆清运节省人工和用药成本[1] - 东庄村"三机协同"模式使120亩地作业时间从15天缩短至3-4天,节省人工成本4000多元[4]
济宁兖州:麦收季上演“科技秀场”
中国发展网· 2025-06-05 11:17
农机产业与产业集群 - 兖州区大安镇汇聚了金大丰、中堃、国丰等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及10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年总产值近20亿元的农机产业集群 [1] - 该产业集群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持,使麦收从传统农事演变为科技成果展示舞台 [1] 智能农机应用 - 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喂入量达10公斤,单台日作业量100-150亩,效率显著提升 [1] - 中堃农业装备公司生产的气吸式玉米精量播种机集成监测终端,可实时回传作业数据,实现故障预警与调度优化 [2] - 精量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清茬、施肥、播种和镇压,节省种子并避免后期间苗 [2] 三夏生产保障措施 - 大安镇投入310台联合收割机(含265台自走式)、8台搂草机、11台打捆机及15套粮食烘干设备 [1] - 烘干设备日处理能力达1100吨,有效应对阴雨天气 [1] - 搂草机单台日作业1500亩,打捆机日处理500亩秸秆,实现快速离田 [1] 秸秆循环利用 - 打捆后的秸秆直接供应养牛大户,形成绿色产业链,避免焚烧污染并增加农户收入 [1][2] - 该模式为玉米抢种腾出土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2] 农业生产规模与产出 - 大安镇拥有6.5万亩高标准农田,预计今年夏粮总产突破4.2万吨 [3]
“AI助手”给小麦“全身体检”、农机新装备抢尽风头……多维度解锁“三夏”智变
央视网· 2025-05-30 11:28
智能化农业生产 - 中粮智能工厂采用四五十道工序将小麦加工成面粉,主要由各类机器人完成,大幅减少人工参与 [2] - 智能扦样机器人可在几十秒内完成货车小麦取样,提升入库效率 [2] - AI助手辅助完成小麦品质检测,日处理量达成千上万吨,实现精准高效的"全身体检" [4] - 制粉车间面积达50000平米,清洗、色选、加工环节全封闭自动化作业 [6] 农机装备升级 - 2025年跨区作业主流机型为高性能、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安徽亳州采用新型"纵轴流"收割机减少机收损失并提升效率 [8][9] - 全国投入8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其中20万台参与跨区作业,设立3400多个接待服务站和4800多个农机绿色通道 [11] - 山东东营推出"即过即发"农机驾驶证服务,半天内可完成从报名到领证流程,整合多项业务为"农机全周期一件事" [12] 农业技术创新 - 河南新型农机装备实现小麦收获提速,同时将秸秆转化为养殖饲料,每亩增收30元 [13][21] - 平顶山叶县采用搂草机等高效农机,机收率达99%,96万亩小麦基本完成收获 [15][21] - 2025年新款收割机割台宽度增加40公分,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19] 政策与产业协同 - 多部门联动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简化跨区作业核验程序 [8][11] - 农民通过政策补贴购置新装备,如姜可可成为"农机团长",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 [17]